全局剖析當下美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問題,從三個層級來刻畫:第一,資本端,疫情和原油沖擊,引發部分資本端波動性的大幅提升,帶來局部流動性短缺。第二,產品端,杠桿和贖回效應,放大了流動性問題,并通過跨資產再配置傳染至資本端。第三,資金端,“惜貸”情緒,進一步限制產品端杠桿產品的正常運轉。
長盛基金認為,聯儲的救市政策可歸納為“針對資金端的流動性投放+針對資本端的量化寬松”。資金端:豐富對于各類凈融出機構的資金投放渠道。第一,針對一級交易商,重啟一級交易商信貸安排工具(PDCF),其中押品范圍擴大至權益類資產(“a broad range of equity securities”)擴張流動性投放的潛在上限;第二,針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重啟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強化其在產品贖回背景下作為資金凈融出方的穩定性。第三,最新措施——重啟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融資便利(TALF)、新設一二級公司債支持機制(PMCCF、 SMCCF),全力支持市場流動性。
資本端:購買資產針對性解決局部市場流動性問題。第一,國債市場,5000億購買的量化寬松計劃,已一定程度解決了國債市場流動性問題(長債收益率回落);第二,商業票據市場,重啟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將在一級市場直接購買高等級商業票據;第三,MBS市場,亦安排2000億購買計劃。第四,最新措施——美聯儲明確本周每天都將至少購買 750 億美元的國債和 500 億美元 MBS,向市場無限量供應流動性(最新的所謂無限量QE)。
長盛基金點評:
本次美國危局較 2008 年有所不同,需求沖擊下,實體經濟的信用風險較08年的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更甚。疫情直接沖擊了實體經濟,特別是能源、航空、酒店等行業信用風險快速提升,金融機構在資產普跌資產負值表惡化后,信貸支持意愿下降。美聯儲意圖通過面向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支持來推動信用市場穩定,以期防范實體經濟信用風險爆發。
一系列寬松政策可以解流動性的危局,但恐怕難以快速托舉實體受到的沖擊。由于政策傳導的局限性,對權益和高收益率債的價格超調有效,但對基本面的恢復還需要更多財政政策的配合。
落實到A股市場,前期美元流動性趨緊,使得部分優質白馬受到外資的被迫減持。聯儲的寬松措施對維護流動性穩定有效,可以短期糾錯市場的超調。目前,國內實體經濟經營的流動性環境無虞,但外需疲弱,權益市場中期風格階段性將重內需板塊,避外需板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