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證監會官網了解到,3月份以來共有10家企業首發申請上會審核,目前均已過會。
“3月份IPO過會率實現100%,一方面反映了新證券法落地后,監管層推行注冊制、增加IPO包容性的態度。另一方面,在疫情沖擊全球資本市場背景下,國內IPO常態化反映了監管層對于中國資本市場韌性的信心和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心。”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今年IPO企業的整體過會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3月23日,年內已有36家企業IPO過會,1家被否,過會率達97.3%。相比去年同期的11家企業申請IPO,8家過會,過會率為72.73%,業內人士認為,今年IPO發行數量與過會率實現雙增長。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IPO發行數量和過會率保持較高水平是由于當前我國經濟存在一定的壓力,監管層通過IPO發行常態化,一方面有助于給資本市場提供新的資產;另一方面通過打開股權融資渠道緩解今年穩增長的壓力。同時,現在A股市場的估值較低,市場流動性相對比較充裕,在此時加快IPO發行的風險也相對較小。”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IPO發行常態化,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后,監管層對IPO的監管思路有所改變。二是科創板的推出和注冊制改革,新興產業的企業比重將大幅提高,推動今年A股IPO市場活躍。為了更好的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IPO常態化發行會長期持續。
從今年IPO發行的行業來看,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3月23日,鐵路運輸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行業發行規模較大。
對此,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較高的IPO過會率向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有利于提升企業上市的積極性。今年首發上市企業呈現業態新、技術含量高、需求空間大等三大特點,符合當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迅速發展的大趨勢,與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偏好一致,在豐富新興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優質供給。
“預計年內IPO的發行節奏和發行規模會呈現‘雙提升’的態勢,業態上會呈現出更加多元化,新業態、新模式的產業占比會越來越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方面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劉哲說。( 孟 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