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五大發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業績全部飄紅。
2023年半年報顯示,華能國際(600011.SH)實現凈利潤63.08億元,同比增加309.67%,凈利增幅位居五大發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之首。
(相關資料圖)
其他四家發電企業盈利的增幅雖然不及華能國際,但也都實現了盈利。
具體來看,國電電力(600795.SH)實現凈利潤29.88億元,華電國際(600027.SH)實現凈利潤25.82億元,中國電力(02380.HK)實現凈利潤18.5億元,大唐發電(601991.SH)實現凈利潤15.17億元。
煤價的回落是發電企業上半年業績上揚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五大發電廠中凈利潤漲幅最大的華能國際為例。今年上半年,華能國際的煤電業務利潤總額為5.93億元,較同期增加106.55%。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煤價下跌、長協兌現增加及電價上漲等因素,華能國際的火電業務扭虧為盈。”華福證券分析稱。
業內認為,該公司利潤同比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境內燃煤價格同比下降和電量同比上漲的綜合影響,另一方面,該公司新加坡業務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單看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受益于國內市場煤價格的加速回落以及電價的同比上漲,華能國際一季度實現利潤總額31.29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虧損9.20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其中,該公司境內燃煤發電板塊的利潤減虧接近一倍(減虧97.86%)。
今年二季度,華能國際延續一季度扭虧為盈的態勢。今年二季度實現營收607.63 億元,同比增長17.71%;實現歸母凈利潤40.58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還注意到,火電企業的利潤與煤價高度相關。比如,在2021年和2022年煤價高位運行的背景下,華能集團分別虧損102.6億元和73.9億元。
國電電力同樣如此。煤電業績的同比大幅改善貢獻了該公司業績的主要增量。財報顯示,該公司煤電、水電、光伏板塊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2億元、4.9億元、2.9 億元,同比增加414%、11%、170%。煤電業務的歸母凈利潤增幅位居所有板塊業務之首。
除了煤價回落,新能源板塊業務的穩步增長也是上述發電企業業績飄紅的影響因素之一。
華能國際近年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2022年,華能國際的電力、熱力銷售收入約占營業收入的95%,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27.23GW,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為33.17GW,占比為26.07%,同比提升3.68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華能國際分別實現風電、光伏利潤總額40.2億元、10億元,同比增長17.5%、89.6%。裝機量方面,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分別為40.9萬千瓦、249.7萬千瓦。截至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風電和光伏裝機達到1388.6萬千瓦和877.4萬千瓦。
據悉,作為五大發電集團華能集團旗下的火力發電龍頭企業,華能國際主要在全國范圍內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大型發電廠,主營業務包括電力及電熱、港口服務、運輸服務等。
另外四家發電企業業績的飄紅同樣是受益于煤炭市場價格的波動下行。
上半年供需關系的改變導致了煤價的下行。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國內煤炭供應保持在高位水平,進口煤供應量同比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庫存量處于歷史高位水平。由于煤炭的供需關系從緊平衡轉向寬松,因此煤炭價格呈波動下行態勢。
中信證券也認為,火電行業在2021年至2022年出現的虧損幅度為歷史罕見,火電公司相應需要一個更長的盈利修復周期來彌補歷史虧損。
“火電公司在盈利修復周期起步階段即開始迅速大規模下調市場交易電價的概率極低,綜合市場交易電價能夠保障火電公司有充分業績彈性和修復歷史虧損?!敝行抛C券表示。
展望后市,東吳證券認為,“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在市場化的趨勢下火電價格仍有競爭優勢?!?/p>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