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凌晨5點,海天一色,周遭還沉浸在黎明前一片深邃而混沌的蔚藍中,中國后搖領軍樂隊惘聞已站上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的舞臺,開啟海邊日出專場。臺下逐漸聚起數千樂迷,聽著樂隊專為此次演出而創作的音樂,看著大銀幕上影像藝術家於闐的采樣視覺即興,伴隨海浪聲,迎接太陽的又一次升起。
就在惘聞樂隊登臺前的6個小時,來自英國的老牌樂隊山羊皮剛完成一場刷屏朋友圈的演出。56歲的主唱安德森毫不停歇地唱了近一個小時,襯衫頭發濕透。數萬樂迷揮動熒光棒,搖起旗幟,成為疫情后戶外音樂現場最沸騰的一幕。
(資料圖)
早在6月中旬公布演出陣容時,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就以頂級陣容成為2023年音樂節的標桿。27支來自海內外的樂隊,包括山羊皮這樣的傳奇英倫樂隊,日本三支重磅樂隊MONO、the fin.、She Her Her Hers,也包括中國臺灣音樂人草東、陳綺貞、魏如萱,以及中國內地頂流樂隊痛仰、五條人、旅行團、盤尼西林等。
“今年的蝦米音樂節確實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口碑。” 音樂行業從業者馮時在蝦米音樂節待了三天,無論是音樂節的陣容、選址、舞臺設計與音效,還是阿那亞這個知名文藝地標舉辦大型活動的配套條件和能力,都讓他體驗到作為樂迷的舒適。
馮時的這個夏天過得疲憊而亢奮。就在蝦米音樂節之前,他剛參加完日本最著名的兩大夏季音樂節富士音樂節(FUJI ROCK)和夏日音速(SUMMER SONIC),一回國就趕往阿那亞北戴河,幾乎徹夜無眠地繼續享受海邊狂歡。純粹從體驗來說,他認為蝦米音樂節已經算是國內音樂節范本,相對于需要翻山越嶺的富士音樂節,漫步海濱沙灘的蝦米音樂節甚至更加舒適。
對于更大范圍的普通樂迷而言,蝦米音樂節有其特別之處。僅“蝦米”兩個字,就代表著2021年2月5日蝦米音樂停止服務后,樂迷心中充滿懷念和不舍的青春時光。如今蝦米音樂節的登場,是樂迷認可的音樂審美的回歸,也是中國戶外音樂節在持續多年的同質化困境中的一抹亮色。
創意與稀缺體驗
如果說山羊皮在蝦米音樂節的登臺是社交網絡的沸騰頂點,呈現了頂級樂隊的國際水準,那惘聞樂隊的日出專場,則是馮時心中可以銘記很久的畫面,堪稱神來之筆。
“那天早上剛好有一點云,云層間有一道橫向縫隙,太陽像火燒一樣,把那條縫燒出一條長長的痕跡,非常漂亮。加上樂隊本身的音樂特質,音樂與畫面的結合,讓人印象很深刻。”馮時說,這樣的音樂節策劃可以說相當有創意。
在接到日出專場邀約后,惘聞樂隊就開始提前創作日出曲目,提前“倒時差”。經紀人孫怡感嘆,為迎接這場不一樣的演出,主辦方計劃了8小時睡眠,給足了技術支持。演出當天,當天色隨著音樂逐漸明亮,海邊日出與音樂融合在一起,美好又令人感動。
對蝦米音樂節總制作人尹亮來說,策劃一場音樂節,就像寫一篇文章,既要有開頭,也要有中間的起承轉合與結尾。蝦米音樂節的前夜派對和日出專場,就是針對阿那亞海邊這個獨特的場景而設計的,也形成了不可復制的差異化體驗。
音樂節的舉辦場地總是體驗中的重要一環。馮時參加的富士音樂節誕生于1997年,從最初富士山腳下的天神山滑雪場轉移到如今的新瀉縣苗場滑雪場。
富士音樂節被稱為亞洲最大戶外音樂盛會,馮時也以自己的腳步體會了“大”的邊界。在同一天里,六七個舞臺同時開演,不同的舞臺錯落于山谷之間,樂迷在舞臺之間穿行,有時需要徒步半小時山路,對體力也是考驗。他用“行軍野營”來描述富士音樂節的規模和夏日戶外露營的體驗,人們在山路上行走時,音樂節的組織堪稱完善,秩序感十足。
在后疫情時代,哪怕像富士音樂節這樣的大型盛會,國際樂隊的陣容也不及往屆。但今年許多日本本土音樂人的表演,也給了馮時很多意外的驚喜和沖擊,無論樂隊的音樂素養還是與觀眾的互動都值得稱贊。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被譽為“全球最干凈的音樂節”的富士音樂節,確實是井然有序,甚至每個觀眾都會把飲料瓶身和瓶上的塑料包裝拆開分別處理。在狂歡落幕的那一刻,演出區域沒有一點垃圾遺留,即刻恢復原貌。
在國內音樂節扎堆的當下,蝦米音樂節也試圖提供更多的稀缺體驗。
“Another Life(不被定義的人生)”是今年蝦米音樂節的主題,它試圖告訴年輕人,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不應囿于日復一日的重復生活的羈絆,應在困境迷茫中找到出口解放自己,擁抱生活、音樂和藝術。在這樣的主題下,音樂節推出了“生活集市”,將品牌、藝術、美食、休閑、展覽、度假與音樂演出結合在一起,既呈現阿那亞一以貫之的氣氛,又將夏日沙灘、人間煙火盛放在海邊,形成以音樂為核心,搭載多種娛樂和生活方式的消費場景。
音樂節之戰
在蝦米音樂節的陣容公布時,已經有業內人感嘆,未來的國內音樂節勢必會“越來越卷”。
對演出行業來說,2023年是全面復蘇的一年,國內演出市場進入“過熱”狀態,門票數秒內售罄成為常態,而音樂節的遍地開花也讓曾經的青年亞文化活動變為大眾日常節日。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僅五一期間,全國就有42場音樂節在各地上演。此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15.19億元,同比增長962.2%,其中42.53%都來自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
音樂節火熱的另一面,是諸多亂象,以及近八成音樂節虧本的殘酷現實。“一屆游”的音樂節層出不窮,半數以上的音樂節都只存活一年。根據大麥網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將有35場音樂節開演,其中最貴的雙人票價賣了1700元。有人把“音樂節刺客”作為一種調侃,戲謔那些票價不低,但體驗欠佳的音樂節。
“很多是頂著音樂節的旗號,本質是為了刺激當地旅游,相當于一次性營銷手段,并不重視音樂本身的呈現和觀眾體驗。”馮時說。
如果從2000年的第一屆迷笛音樂節算起,中國的音樂節發展不過23年。表面火熱的內地音樂節,如今能留存下來的依然是少數。大眾心目中能銘記的,依然是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等老牌,新生音樂節大多在“一屆游”之后銷聲匿跡,每年又有源源不斷的新的音樂節品牌進入。
摩登天空創始人、CEO沈黎暉曾告訴第一財經,中國音樂產業過去十年發展速度最快、成績最亮眼的是現場演出,但中國音樂節市場還遠遠沒有成熟。
MTA天漠音樂節創始人李宏杰認為,戶外音樂節的品牌奠定,一定與歷史和時間相關,內地音樂節能舉辦超過三屆的都屈指可數,更不要說持續五年十年的音樂節。沒有時間作為積累,品牌就無從談起。對音樂節主辦方來說,一個足夠穩定的團隊、穩定的場地合作伙伴,都是音樂節良性運營的基礎。
舉辦一場音樂節的難度,遠超想象。李宏杰策劃音樂節已經有十多年經驗,他把舉辦音樂節比喻為打造一個臨時小鎮,主辦方要負責數萬人的吃喝拉撒,保障樂迷的食宿與安全,提供不一樣的音樂生活體驗。
在今年的蝦米音樂節,馮時能感受到主辦方的專業性和準備之充分。他認為,體現一個音樂節品質,不僅是陣容本身的吸引力,也包括給年輕消費者的體驗舒適度,只有秉持長期主義、持久的理念,才能積累品牌價值和聲望。只有這些條件滿足了,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國際標準的中國戶外音樂節。而這一切需要的不僅是錢,更是專業、體驗與品質,是時間漫長的積累。
李宏杰認為,音樂節的品牌樹立,意味著信任,樂迷不用看陣容都愿意買票,音樂家也會以能登上音樂節的舞臺為榮。MTA天漠音樂節在2016年創立,已經與懷來政府簽約到了2030年。他相信,如果足夠專業、努力和幸運,MTA天漠音樂節將在15周年時成為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音樂節。
在富士音樂節的山路間奔波之后,馮時在阿那亞的海邊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如果未來,蝦米音樂節能持續地以這樣的形式和體驗質量為基礎,不斷變得更好,那么對于中國的流行音樂、搖滾樂,乃至對整個亞洲市場來說,它都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