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接近尾聲,根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8月29日20時,這個檔期(6月1日至8月31日)已經創造了204.08億票房,不僅對過去三年實現量級超越,而且刷新了中國影史紀錄,比疫情前2019年的暑期檔總票房還要高出26億。
目前,位列暑期檔票房前五位的影片分別是《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封神第一部》《八角籠中》和《長安三萬里》。其中,30億以上有兩部,《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目前僅有約1億票房差距,暑期檔冠軍極有可能在未來數天內易主;20億以上兩部,15億以上一部。對比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檔期內領先第二名《烈火英雄》30多億。今年暑期檔不再是“一家獨大”,而是表現均衡。
這也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暑期檔。第一財經了解到,這一檔期創造的數據遠超行業預期。自春節檔創造影史紀錄之后,電影市場曾一度處于波動之中,五一檔票房未能超越2021年。對于這個暑期檔,行業最初態度審慎。
(資料圖)
往年暑期檔票房峰值出現在七月下旬以后,今年《消失的她》在端午檔后爆發,為暑期檔打下良好開局。隨后,幾乎每周都有優質新片接力,支撐票房持續保持在高位。截至8月28日,中國電影大盤單日票房已實現連續69天票房破億。
在UME影城區域市場負責人曹倩看來,這個暑期檔對行業而言是一個“轉折點”。“之前影業不是很好,影院的副業,廣告、長租、冠名收入都不太理想。暑期檔原本也沒有對標2019年,保底目標是超越去年,現在的數據遠遠跑贏疫情三年,也遠超2019年,這讓我們非常振奮,也更有信心了。”
文娛消費熱情高漲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暑期檔截至目前總出票即觀影人次達到4.98億,與2019年的5.02億相當接近,平均票價為40.9元,比2019年高出5.5元,高達52.7%的觀眾是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由此可見,在票價提升的情況下,觀眾觀影熱情不減,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正處于恢復和增長當中。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認為,疫情之后,大家渴望回歸日常的生活狀態。而在所有娛樂消費活動中,性價比最高的就是看電影。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暑期檔,即6月1日至8月31日之間,有140余部新片上映。多部票房表現不俗的影片,豆瓣評分均在7分以上。第一財經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在分析今年暑期檔成就佳績的原因時,影片供給充足、整體質量較高、類型多元被多次提及。
知名電影學者焦雄屏在一檔訪談中對今年暑期檔的多部影片予以肯定,她認為,暑期檔國產片在類型創新上尤為搶眼,比如從中國古籍和歷史記憶中尋求創作靈感的《封神第一部》和《長安三萬里》,取材于真實事件的格斗類型片《八角籠中》,以電信詐騙案件為基礎、戲劇性極強的《孤注一擲》等,這些影片在工業水平和技巧上也突飛猛進,展現出中國電影工業的全新樣貌。
在劉海波看來,這個暑期檔的一大特征是“周周有新片,周周是檔期”,每周都有一到兩部質量過硬的影片,形成波次遞進的效應,“消費是有慣性的,今年暑期檔表現好,那么明年很多優質影片也會考慮放在暑期檔,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擠在春節檔、國慶檔這幾個黃金周。”
曹倩注意到,今年暑期檔的影片在題材類型上滿足了各個群體的觀影需求,而不像過去更多是以學生和兒童群體為主。從燈塔專業版數據也能看到,35歲以上觀影群體占比有所增加,比如《長安三萬里》有43.8%的購票觀眾在35歲及以上。
劉海波認為,中國30至40歲的人群正在成為電影院的主流消費群體:“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形成了去電影院觀影的習慣,今天仍保留著這樣的習慣,當然這里也有潛在的危機,即00后、Z世代作為網生一代,他們未必有進電影院消費的習慣,給創作端帶來的啟示是,既要照顧到觀影中堅力量,也要開發影片吸引年輕群體。”
國產片VS好萊塢
暑期檔曾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壓縮分賬大片的數量,保證國產片的市場份額,因此也被稱為“國產電影保護月”。今年暑期檔,多部影片實現了國內外同步上映。引進片中不乏《變形金剛》《蜘蛛俠》《碟中諜》《速度與激情》這樣的系列IP,也有《芭比》《瘋狂元素城》這樣的原創作品,月底還有一部新片《奧本海默》即將上映。
這也意味著,今年暑期檔對引進片沒有太多限制。即便如此,今年暑期檔票房前五名被國產片包攬,前十名中,僅有一部《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為引進片,《巨齒鯊2:深淵》為中美合拍片。
好萊塢大片缺乏新概念新創意,系列大片沿用陳舊套路,視效場面雷同,令觀眾感到審美疲勞,這是這類影片在中國市場走低的部分原因。在劉海波看來,國產片與好萊塢影片相比,還有一大優勢即“自帶話題”。《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均取材于真實事件,探討“雞娃”現象的《學爸》和聚焦家暴的《我經過風暴》也都建立在中國人自己的生活背景下。“今天的中國觀眾不再只滿足于視聽消費,不僅需要娛樂,還需要得到釋放、宣泄、代言,或者參與討論。”劉海波說。
“自帶話題”的特質也讓這些影片在宣發層面大有可為。今年暑期檔多部影片,比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等,在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營銷取得了良好效果。電影宣發從業者、影評人連城易脆認為,經過疫情三年沉淀,大家在宣發上有了更成熟的考量,短視頻營銷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在今年暑期檔得到了釋放:“造話題、熱點、熱搜,變得體系化。一部電影,宣發是一個放大器,如果影片本身的確有爆點,那么成熟的宣發能夠令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能量,令它的票房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良好態勢能持續多久
看到喜人戰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暑期檔的幾部熱門影片,不少來自疫情三年的積壓和庫存。暑期檔的爆發蓄勢已久。“大家確實在等一個合適的檔期,不想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下當炮灰,暑期檔是大家好不容易等來的。”劉海波說。
那么,供給端能否接續暑期檔的熱度,持續為市場提供數量豐富、類型多元的產品呢?可以確定的是,暑期檔的亮眼成績給市場帶來了信心,也會令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從業者相互接力,努力將市場熱度推高;另一方面,它會釋放積極信號,吸引更多上游資金注入。
“大量電影人因此開工了,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反饋到制作端、投資端,會比較專注于故事層面,有信心打磨好內容。由于熱錢的減少,動輒幾個億投資的影片會減少,中體量作品會變多,也會更多使用非流量演員,這個暑期檔也能看到申奧等新生代導演的崛起,這些都會讓中國電影得到比較健康的發展。”劉海波說。
在連城易脆看來,電影是一個很小的產業,但每個月有一兩部電影成為爆款,就意味著會有一批人實現財務自由:“一定會讓更多出品人、投資人心動。現在市場上一定也有一批導演拿著本子找錢。如果他的本子確實優秀,也有潛力,那么找投資一定會比暑期檔之前更容易。”
連城易脆同時也提到,盡管大盤表現非常搶眼,但也要看到背后的遺憾和不足。在200億體量的暑期檔,小成本影片、文藝片、紀錄片的生存空間仍舊狹小,發行體系不完善。影展口碑佳作《火山摯戀》票房剛過441萬,《野蠻人入侵》票房不到百萬。在他看來,引進片方面,視野也可以放得更加廣闊,而不是按照慣性思維只引進《速度與激情》這類特效大片,《芭比》以少量排片獲得2.5億票房,說明不同題材的影片都有可能受到市場青睞,“電影也有文化交流的意義,市場還是應該更豐富和多元化些。”
暑期檔過后,九月會迎來多部影展口碑作品,比如《永安鎮故事集》《不虛此行》《第八個嫌疑人》等,還有泰國影片《速度與愛情》,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懸疑驚悚片《威尼斯驚魂夜》,經典國產影片《紅色戀人》重映等。目前定檔國慶的影片有張藝謀執導的犯罪片《堅如磐石》,陳凱歌執導的《志愿軍:雄兵出擊》,田羽生執導的《前任4:英年早婚》和邱禮濤執導的《莫斯科行動》等影片。
第四季度的電影市場仍舊值得期待。截至目前,2023年全年票房達到425億,超越2022年、2020年的總票房,即將對2021年的470億發起沖擊,全年票房能否恢復到疫情前,即2019年創造的641億成績,還要看待映影片的成色如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