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間,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務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57.94億元,同比增長0.7%;歸母凈利潤1332.34億元,同比增長3.5%。
(資料圖片)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為38.0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11萬億元,增長12.1%。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為21.7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3萬億元,增長10.3%。
同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農行管理層回應多個熱點問題,包括息差壓力、信貸需求及投放安排、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對分紅影響等。
特別是對于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稱,在有關政策方案明確之后,農行將抓緊制定具體操作細則,盡快完成合同文本的準備,加緊系統改造、調整等方面的工作,積極做好組織的實施。
息差壓力下半年或將持續
具體看收入結構,農業銀行上半年實現利息凈收入2904.21億元,同比減少97.56億元,其中規模增長導致利息凈收入增加382.76億元,利率變動導致利息凈收入減少480.32億元。報告期內,該行凈利息收益率為1.66%,凈利差為1.49%,同比分別下降36個和37個基點。去年年末,農行凈息差和凈利差分別為1.90%、1.73%,今年一季度凈息差為1.70%,由此,凈息差在二季度延續了下滑趨勢。
對于凈息差和凈利差進一步下滑,農業銀行在財報中解釋稱,一方面是受該行支持實體經濟以及個人住房貸款等存量資產持續重定價等影響,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受市場環境影響,負債付息率上升。
數據顯示,由于發放貸款和墊款規模增加,該行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4014.31億元,同比增加244.36億元,增長6.5%;但同時,由于吸收存款規模增加,吸收存款利息支出達2285.59億元,同比增加444.35億元。
農業銀行行長付萬軍在29日的業績會上表示,該行凈息差下行的主要影響因素在3個方面,一是受LPR進一步下調以及主動讓利實體經濟的影響,該行上半年貸款收息率是3.87%,比去年下降了22bp;二是債券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債券投資收益率3.32%,比上年略降4bp;三是美聯儲持續加息背景下,外幣負債業務利率上行,推動整體負債付息率上升到1.94%,比上年上升10bp。
對于接下來凈息差的走勢,付萬軍認為,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復蘇趨勢、監管部門引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導向,以及后續可能面臨的個人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下半年銀行業凈息差仍然存在一定下行壓力。農行將從優化信貸結構、強化量價協同管理、夯實存款發展基礎等方面努力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
付萬軍也透露,今年以來,該行新發放貸款利率已經出現邊際改善,還將加強對低利率長期限貸款的管理,防范長期利率風險。存款方面,受益于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的持續釋放,預計后續存款的成本壓力將得到一定緩解。
非息收入方面,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07.31億元,同比增加12.42億元,增長2.5%。其中,由于銀團貸款相關手續費收入增加,該行顧問和咨詢業務收入增長13.1%。
不良率繼續改善
境內分行貸款中,農行公司類貸款占比由去年末的54.4%提升至57.7%,票據貼現占比由5.1%降低至3.5%,個人貸款占比由38.3%降至36.7%。
對公貸款中,農行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等領域貸款占比均有明顯提升,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為2.91萬億元,新增6120億元,增速26.6%;房地產業、金融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領域貸款占比有不同程度下行。其中,房地產貸款余額為8925.45億元,占比由7.8%降至7.1%。
個人貸款中,農行上半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5.32萬億元,占比由去年末的70.9%降至66.6%,消費貸(2614.60億元)、經營貸(6976.95億元)和農戶貸款(1.04萬億元)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由于積極拓展新型消費領域場景,提高消費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該行上半年消費貸較去年末增長34.9%,經營貸則因為持續加大普惠貸款投放增長21%。
從資產質量來看,上半年末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943.8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33.25億元;不良貸款率1.3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4.67%,較年初上升2.0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該行對公不良率由2%下降至1.86%,其中多數行業不良率下行。房地產業不良率由5.48%提升至5.79%;個人貸款不良率由0.65%略升至0.6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由0.51%降至0.5%,消費貸、經營貸不良率有不同程度下行,個人卡透支不良率提升至1.6%,超過消費貸成為不良率最高的個人貸款類型。
對于當前的信貸需求及下半年投放安排,付萬軍表示,從經營感受來看,當前信貸需求在不同行業之間有較大差異,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部分出口領域需求受到一些影響,但三農、新能源、電動汽車、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信貸需求比較旺盛。
對于7月社融尤其信貸數據不及預期,付萬軍認為,主要是6月貨幣政策調整落地帶來的透支效應和季節性規律因素帶來的短期波動,信貸投放是一個持續性過程。他表示,農行今年上半年把中長期項目儲備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做大項目“蓄水池”,上半年全行已審批未放款的儲備項目金額同比增加近7800億元,預計下半年將實現信貸投放的平穩增長。
關于接下來重點投放方向,付萬軍提到5大方向,一是涉農貸款;二是穩投資、擴內需重大項目和制造業轉型,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以及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等;三是綠色金融;四是科創金融;五是消費金融,包括家裝家居、汽車、電子產品、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
截至報告期末,農業銀行負債總額為35.3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06萬億元,增長13.0%。其中,吸收存款增加3.11萬億元,增長12.4%,報告期末余額為28.23萬億元。
從客戶結構來看,該行上半年個人存款占比下降1.3個百分點至59.3%。從期限結構來看,活期存款占比較上年末下降3.8個百分點至44.7%。具體來看,境內分行公司定期存款、個人定期存款占比分別從去年末的14.4%、34.2%提升至16.6%、35.8%。
存量房貸何時調整?資本補充壓力會否影響分紅?
業績會上,農行管理層還回應了多個市場關注的熱門話題。
對于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安排及進展,林立回應稱,央行近期明確指導商業銀行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一方面有利于減輕部分存量居民住房貸款客戶的財務(成本)負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業銀行平滑提前還款的壓力,有利于平穩經營。在有關政策方案明確之后,農行將抓緊制定具體操作細則,盡快完成合同文本的準備,加緊系統改造、調整等方面的工作,積極做好組織的實施。
截至報告期末,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25%、12.42%、10.40%,均滿足監管要求,不過較去年末分別下降0.95、0.95和0.75個百分點。
對于接下來的資本充足率目標及相關管控計劃可能對分紅造成的影響,農業銀行董事會秘書韓國強表示,農業銀行已經在積極改善內源性和外源性資本補充,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以滿足銀行的長期發展和抵御風險能力為評價標準,不盲目追求過高的資本充足水平,未來將結合業務發展,特別是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在內源資本補充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監管達標要求和資本工具到期等因素,科學確定各類資本工具發行計劃,平衡好達標約束和成本效率之間的關系。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通過線性外推及簡單假設模型等方式,機械地來理解銀行的利潤增速、資本充足率等因素對分紅率影響的觀點,”韓國強提示,“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看待和甄別(此類觀點),農行未來分紅具有長期穩定的基礎,分紅水平仍將繼續保持穩定。”
上市以來,農業銀行一直保持30%以上的現金分紅率。韓國強稱,當前該行利潤增速雖有所放緩,但未來隨著經濟復蘇向好和支持政策陸續落地,盈利前景仍然樂觀,加上該行撥備余額充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彈性空間較大,資本新規有望降低該行風險加權資產等因素,會綜合考慮資本狀況、監管指引及股東回報,來合理地確定分紅水平。
央行在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要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報告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主要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及向股東分紅,并通過資本的杠桿作用再次作用于實體經濟。相對而言,國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少、難點多、進展慢,存在較大資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資本補充渠道的同時,保持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尤為重要,而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是內源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風險的能力,維護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信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