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是證監會近年頻繁提及的工作重點。在印花稅實施減半、調降融資保證金、收緊IPO及再融資以外,證監會出臺新的減持限制政策,呵護市場投資端。
按照規定,對于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證監會要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資料圖)
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減持限制“四件套”,即滿足上市四項條件的其中任意一項,實控人、控股股東就無法在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及國金計算機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最新收盤日,股價破發的上市公司數量為969家、破凈的有523家,最近三年未現金分紅的有1075家,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公司(包括0分紅)共計3555家。經統計的數據去重后,A股5265家上市公司中,約2500家上市公司受減持新規影響減持限制力度較大,占總數比重近50%。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私募、券商人士表示,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經營能力和分紅決心提出高要求。尤其是現金分紅要求,將有效降低題材炒作、蹭熱點式炒作后的實控人、控股股東減持,“炒小炒差”風氣亦將慢慢收斂,具備內生成長價值、愿意分享經營成果的公司將獲得資金進一步重視。
一半公司減持受限
“新的減持規則與股價、現金分紅、凈資產掛鉤,出于套現目的的概念炒作或是蹭熱點拉升股價的現象,可能會顯著減少。即便股價拉上去了,現金分紅不符合規定,實控人或者控股股東還是不能在二級市場賣出股份。”某上海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可以說,減持新規是對上市公司基本面提出了嚴格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效率,提升利潤水平與分紅能力。要求控股股東、實控人的用心經營好公司”。
從減持受限制的上市公司數量來看,股價破發是許多公司邁不過去的坎,500余家公司的股價破發幅度超過20%。電子、機械設備和基礎化工3大行業均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價破發,汽車與輕工制造行業也有逾百家公司破發。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未盈利的生物制藥企業,由于這些公司還不具備持續盈利能力,不僅上市以來沒有進行現金分紅,股價也長期處于破發狀態,結合減持新規的四項條件,這些藥企實控人、控股股東未來3年內減持的難度很大。
比如,亞虹醫藥-U(688176.SH)是其中典型案例,因核心產品至今尚未落地,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僅7.78萬元,未分配利潤累計虧損8.3億元,無法進行現金分紅,股價破發幅度約56%。君實生物(688180.SH)、百濟神州(688235.SH)、前沿生物(688221.SH)、匯宇制藥(688553.SH)等科創板的創新藥企同樣受到減持新規限制。
上述私募人士還指出,減持新規還會影響A股高價發行的生態。有不少科創類上市公司以百倍市盈率發行上市,還有實控人將上市公司過度包裝得以上市的情形,上市不久股價便大幅破發。未來這類公司的實控人、控股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套現難上加難。
銀行、地產、建筑裝飾、鋼鐵以及交運等行業是破凈上市公司重災區,實控人、控股股東減持受限。
銀行股方面,華夏銀行(600015.SH)、民生銀行(600016.SH)、浦發銀行(600000.SH)、渝農銀行(601077.SH)、貴陽銀行(601997.SH)等公司的市凈率不足0.4倍。
萬科A(000002.SZ)綠地控股(600606.SH)、榮盛發展(002146.SZ)等多家老牌地產商也已破凈。
另外,中國建筑(601668.SH)、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遠海控(601919.SH)等“中字頭”大市值公司也受本次減持限制政策影響。
現金分紅要求成最大“攔路虎”
現金分紅體現了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一種方式,持續性的現金分紅體現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盈利能力。
本次減持新規,證監會將分紅不達標設置為控股股東、實控人減持的前置條件: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公司將受限制。
這兩項條件下,上市公司賺不到錢的老板不能減持,而乘著行業東風賺到了錢卻不愿拿出來分享的公司也將收到限制。現金分紅條件也成為了上市公司減持的最大“攔路虎”,目前三年未分紅過的公司涉及1000家左右,其中近兩年大火的新能源、AI“明星股”也集中受限。
鋰電池龍頭股億緯鋰能(300014.SZ)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11.04億元,過去三年公司凈利潤30%為24億元,新規對公司形成限制。鋰電隔膜龍頭恩捷股份(002812.SZ)是昔日10倍牛股,但公司也不滿足現金分紅指標。
今年的光模塊大牛股劍橋科技(603083.SH)截至二季度末的未分配利潤約5億元,但公司2020年至今都未現金分紅,新規下,實控人、控股股東無法在二級市場減持。
昆侖萬維(300418.SZ)、中際旭創(300308.SZ)兩只AI股的行情走勢亮眼,過去三年的歸母凈利潤合計分別為66.91億元、29.65億元,對應30%比例分別為20.07億元、8.89億元。兩家公司上市至今累計現金分紅分別為7.17億元、5.88億元,遠遠達不到新規的要求。截至二季度末,昆侖萬維、中際旭創的未分配利潤分別為108.35億元、43.5億元,資金水平具備較高分紅的能力。
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現金分紅的要求有助于降低市場“炒小炒差”的風氣,也能推動有能力但不愿意分紅的公司提升分紅力度。
“小盤股容易受莊家操縱,配合熱點拉升,再減持出貨。但在新規下,持續性盈利和現金分紅成為必要條件,即便股價拉高、市凈率走高,沒有現金分紅的公司大股東還是不能減持。”前述私募人士說:“另外,這幾年高景氣的新能源行業,不少公司定增融資擴產提升了盈利規模、估值后,再去融資擴產,根本上是通過融資驅動成長,但能穩定現金分紅的股票很少。新規下,高速成長的公司想要減持,不能一味‘伸手要錢’,也要拿出現金回饋股東。反過來說,如果公司現階段確實需要大量現金運營的話,實控人就沒法在二級市場套現,待企業做成熟,能夠穩定現金分紅后,才能減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