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的時節天氣還有些悶熱,坐落于義烏市城區東北部蘇溪鎮的義烏光源科技小鎮外圍隨處可見黃綠相間的樹木,小鎮內落地了愛旭股份(600732.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一批光伏企業。
(相關資料圖)
駕車20分鐘,便是距離義烏光源科技小鎮10.5公里以外的全國首個新能源產品市場——義烏二區東新能源產品市場。這里集聚了260余戶經營主體,光伏組件、儲能系統、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車等若干大類200多個品牌萬余款單品,都會從這里銷往海外市場。
義烏,這個因“世界小商品之都”聞名世界的不足200萬人口的縣級市,正在悄然改變著城市的定位,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等多家世界級光伏光電企業已經陸續落戶義烏,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前10的企業中,已有5家在義烏設有生產基地。
截至2022年,義烏市光伏產業規上產值已達872.30億元,占整個浙江省光伏產業產值的30%以上,預計2023年或將超過此前義烏“十四五”所規劃的千億光伏產值集群;已投產的光伏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產能更是達到35GW,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近20%。
從“世界小商品之都”到“世界光明之都”,義烏靠什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光伏巨頭入駐?在如今吸引光伏投資成為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香餑餑”之下,義烏的光伏產業躍進之路又可以走多遠?
城市轉型下的政策支持
一直以來,工業制造都是“世界超市”義烏的一塊短板,直到錨定發展光伏產業。
早在2015年,義烏市人民政府就發布了《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經信委制定光伏發電應用扶持政策;牽頭推廣工業企業光伏發電應用;發改委負責牽頭申報國家或省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牽頭審批或轉報光伏發電應用項目;負責下達光伏發電裝機任務;牽頭協調建設過程中各類問題;負責做好需要市級政策資金支持項目的審核確認,并配合財政局做好光伏發電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和績效評價工作。
2016年,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隨即拔地而起,定位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其中核心部分的義烏光源科技小鎮,就是主要吸引光伏產業鏈的落戶。
愛旭股份就是第一家入駐義烏光源科技小鎮的光伏頭部企業。2017年1月,愛旭股份與義烏高新區簽訂了年產8GW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投資約60億元,占地面積為350畝,當年便實現首期部分項目投產。
2019年9月,晶科能源(688223.SH)也與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協議,約定公司將在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投資建設高效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10億元,擬建設16GW的組件產能。
2020年3月,晶澳科技(002459.SZ)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落戶義烏,該項目總投資102億元,成為繼晶科能源后,“落子”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第二個“百億級”光伏項目。
2020年6月,東方日升(300118.SZ)與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15GW高效電池+15GW組件項目框架協議》,項目總投資約44.36億元,擬在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一期年產5GW光伏電池組件生產項目。三個月后,東方日升再投200多億元建設15GW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成為當時義烏簽約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
2020年12月,打造“世界光明之都”的戰略定位正式被提出,根據義烏發布的《義烏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義烏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并形成5家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一批超10億元的成長型企業。
時任義烏市委常委、義烏信息光電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的虞秀軍更是公開表示:“近年來,布局新能源光伏產業給義烏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極帶來巨大機遇,也是義烏轉型升級中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在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
光伏巨頭為何相中義烏
“義烏一直給人第一印象是小商品之城,但義烏政府這兩年在選擇轉型,希望能夠吸引新能源等方面的企業去建廠。”東方日升在義烏前后兩次共投資250多億元,該公司的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告訴記者,義烏當地比較充足的人力,政府也愿意補貼工廠建設,所以多家光伏企業開始落地義烏。
“在國內布局光伏生產制造基地,最大的考量因素還是地方政府的補貼力度,其次是物流便利度、工人供給等因素。如果看到相關企業扎堆在某地區擴產,一般而言多是因為該地或省份或市的補貼政策比較好。”莊英宏進一步對記者透露,義烏算得上是“搶奪”光伏企業比較激烈的地區之一,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較大,光伏企業去義烏投資前期所需的人工、土地、水電等費用,當地政府基本能提供配套或支持。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方了解到,政府對光伏企業提供的配套政策一般包括土地代建、人員、水電補助等方面,而資金支持則包括設備的補貼,公司高管個人所得稅返還等。
以首家落地義烏的光伏企業愛旭股份為例,在愛旭股份2020年財報中,曾披露當期義烏市政府的補助情況,補助總額約為3.36億元,補助細項涉及基地設備補助、產業發展補助、生產基地水電費補助、培訓補貼及相關獎勵等。
“對企業來說,補貼越多的地方越有吸引力。”另一家組件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對準備投資異質結產能的企業來說,異質結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初始設備投資額高,如果當地政府能承諾更高額補貼異質結的設備投資,使得光伏企業買異質結設備的投資等同于Topcon設備,那就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述組件企業負責人進一步舉例,假設Topcon設備初始投資額是2億元/GW,通常政府補貼1億元/GW,企業自投1億元/GW;異質結設備初始投資額3.5~4億元/GW,如果當地政府承諾能補貼2.5億元/GW,相當于投資更“貴”的技術但企業的自投成本也是1億元/GW,這對企業而言就很有吸引力。“當然這筆賬可以另外算,不一定是上述理想的直接補貼,可以是政府承諾更低的利率、更便宜的貸款或者更久的還款周期等。”
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招商二局分管光伏產業招商的蔣副局長則認為,義烏之所以能夠吸引多家光伏企業的項目落地,與其較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質量不無關系。“義烏現在已落地的光伏項目全部是經過激烈競爭來的,這些龍頭企業都是很多地方在大力爭取的,從企業角度看,投資某地最希望能長久經營,政策是有保障的。”
在蔣副局長看來,營商環境除了優惠政策支持外,還包括對企業在經營建設或項目落地過程中,政府在服務和其他軟環境上提供的支持。
以第一家落地的愛旭股份為例,2017年1月簽約后,義烏政府就以很快的時間給到企業土地供應、施工許可證、規劃許可證等必要許可文件。當年6月,企業拿到地基后開始項目建設,當年12月便實現投產,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在公司2020年8月10日發布的《愛旭股份關于與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署投資協議的公告》中也披露,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權利義務包括)協助愛旭股份爭取國家及各級政府優惠政策,并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在項目立項、建設規劃、施工許可、納稅申報、安評、環評、能評等方面實行一站式服務;向愛旭股份提供項目用地規劃紅線圖等資料,并積極配合愛旭股份做好項目前期工作;負責將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就近配套至廠區紅線處,達到“七通一平”,保證項目的正常生產。
之后的晶澳科技2020年3月簽約,當年10月25日實現投產,整個周期僅用時半年多一點。“當時晶澳科技從項目簽約到落地還在疫情期間,我們全部在線上溝通,義烏也是浙江省全省內第一個采用項目云簽約的市區。”蔣副局長告訴記者,義烏經開區還專設產業服務局,每周收集企業訴求和需要協調的事項,每周解決推進,并定期走訪投建企業了解在建設或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第一時間幫助企業協調處理。
物流和人才等其他考量
“義烏的營商環境非常好,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配套服務和義烏自身的區域特點,是晶澳科技選擇在義烏建設基地的兩大原因。“晶澳科技義烏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光伏產業鏈越往下游比如光伏組件產品,越需要在物流運輸和出港方面有便捷性,義烏作為國際商貿城,物流港口具備天然優勢。首先在地理位置上,義烏離寧波港的距離很近,大約100公里;其次在報關手續上,進了義烏的海關就無須再在寧波港二次過海關,便于光伏產品的海外出口。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去義烏建廠的光伏企業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的電池、組件環節。由于組件環節靠近終端市場,較上游環節更有海運出口需求。據業內人士測算,運載1GW組件需要用到2000輛大貨車,所以控制物流成本對光伏企業來說也尤其重要。
以晶科能源為例,此前該公司已在江西上饒建設基地,據晶科能源公司內部測算,在義烏設置基地后,公司出口光伏組件每年可以節省1~2億元的物流費用。
莊英宏也對記者指出,一般來說,越是往光伏產業鏈上游環節的光伏企業基本上越是傾向于在內陸地區選址,而有出口需求的光伏組件產品,出于運輸方便等因素的考量,一般傾向于將基地選擇在靠近出海口的城市或地區。
不過,對于那些本身在寧波、上海周邊有基地的光伏企業來說,義烏的物流成本優勢并沒有那么明顯。距離義烏260公里外的江蘇蘇州吸納了阿特斯(688472.SH)、協鑫集團(3800.HK)、固德威(300033.SZ)等光伏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還注意到,雖然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東方日升(300118.SZ)、愛旭股份(600732.SH)等10余家光伏企業已將組件項目落地義烏,但是光伏組件出口第一位的隆基綠能(601012.SH)卻沒有選擇在義烏建廠。在光伏擴產潮之下,隆基綠能的最新擴產選址,依然是公司的總部基地——西安。
今年6月6日,隆基綠能公告稱,與西安經開區簽訂《年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就隆基綠能在西安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合計總投資超125億元。
“從最近公告情況可以看出,隆基更多還是選擇往西安和西安周邊布局,”隆基綠能內部某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以前企業往中國東南沿海建基地主要是考慮到交通的便利性,現在中歐班列的開通以及巨大的中國西部市場,為企業擴產選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不久前的8月3日,中歐班列(西安-塔什干)“長安號”就啟動發車,裝載著隆基綠能20MW光伏組件的專列從西安國際港務區出發,駛向海外——烏茲別克斯坦。據了解,烏茲別克斯坦1GW光伏項目所需的光伏產品共分為60列,約3000個集裝箱,都會陸續搭載中歐班列“長安號”走出國門。
另一家頭部組件企業負責人則對記者分析,隆基綠能的綜合和人才團隊都在西安,在西安、甘肅、寧夏等地的布局有充足的經驗,如果突然拉長戰線到更多地區,也需要面臨人才團隊建設等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萬億擴產潮下的更多新選擇
在蔣副局長看來,義烏之所以可以吸引多家光伏巨頭入駐,也與“發力光伏”較早不無關系。記者了解到,七年前,當大多數企業還在享受補貼之下的溫和競爭之時,義烏已經開始為產業轉型發力,彼時,各地區間圍繞光伏新項目的招商競爭也沒有現在激烈。
而如今,光伏企業在“內卷”的壓力之下擴產計劃一浪高過一浪,吸引光伏新項目的落地,也成為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招商的重點,與義烏競爭招攬光伏生意的城市,遠比六七年前要多得多。
多位行業內人士就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城市都在通過各種扶持和補貼政策“招攬”光伏企業去投資建廠,一般都會承諾土地代建,通過走公開招拍掛的程序,當地政府后續會將所有的土地費用以補貼的形式還給企業方。
莊英宏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內蒙古鄂爾多斯、蘇北、安徽宣城等地都在謀求區域城市轉型,并且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后續的擴產擬建設地可能也會考慮上述地區。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光伏行業的簽約、擴產、開工項目數超200個,根據披露的投資規劃,總投資預估約在1萬億元左右。其中,僅隆基綠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這五家光伏組件企業的擬投資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光伏產業鏈四大環節的合計擬擴張產能約為1000GW。
光伏企業在選擇新擴產地時也沒有局限于義烏,包括內蒙古(包頭、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西安等在內的西北地區,正成為光伏企業進行一體化擴產選址時的“香餑餑”。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光伏制造企業將內蒙古列為投資首選地,內蒙古新簽或已落地光伏制造項目總投資超過千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新“落子”內蒙古的光伏企業覆蓋上游的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科技(03800.HK)到中下游的隆基綠能(601012.SH)、東方日升(300118.SZ)等,新投資地涉及內蒙古的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多個城市。
內蒙古成為光伏制造產業投資的新“沃土”,得益于其豐富的原材料資源和相對低廉的電價,這兩點對從事硅料生產等光伏產業鏈上游制造的企業來說尤為看重,也是義烏等東部城市所難以企及的。
內蒙古希望吸引的還不僅是光伏產業鏈上游的項目。今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條目下明確提到,推動光伏晶硅材料生產向硅片、電池、組件等產業鏈下游產品延伸,提升光伏材料產業競爭力。
隨后,內蒙古的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多個自治區經濟強市都開始通過各種政策規劃競相招商光伏項目。比如呼和浩特就在今年啟動實施“六大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包括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千億級工業園區3個。
而建設上下游一體化項目,也成為頭部光伏企業新擴建光伏項目的重點。
過去三年間,產業鏈上游硅料、硅片環節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部分下游電池、組件廠商卻掙扎在盈虧線。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光伏企業為了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和抵御上游供應斷裂的風險,“拋棄”專業化齊齊奔向一體化模式。近期宣布擴產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光伏龍頭企業們的擴產協議也無一不是瞄準投建一體化基地。
6月初,光伏組件龍頭晶澳科技(002459.SZ)就宣布對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投資60.20億元用于建設內蒙古鄂爾多斯高新區年產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組件項目。三個月前,晶澳科技曾宣布投資128.42億元在鄂爾多斯高新區建設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
7月中旬,“回A”剛剛一個多月的老牌光伏組件廠商阿特斯(688472.SH)也宣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總投資就達180億元。
面對光伏擴建項目“一體化”的趨勢,義烏又將靠什么留住和吸引更多光伏企業?
蔣副局長稱,接下來義烏的招商引資重點會在光伏產業的技術迭代上發力,瞄準一些高效產能。“N型TOPCon技術路線是現在比較明朗的賽道,接下來的異質結技術和鈣鈦礦技術等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二是圍繞產業鏈配套,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義烏現有配套企業為基礎,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強化發展關鍵原輔材料、光伏生產線關鍵設備、電站端智能裝備等。”
而對于擴產腳步仍未停下的光伏企業們來說,在哪里投資的選擇權更多之下,反而需要更謹慎的考量,除了關注當地的補貼政策以及財政稅收能力,還需要考慮資源的匹配性、人才的支撐,以及相關主輔產業鏈的協同配套。
“對光伏企業來說,分散投資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分散地方政策變動的風險,但也可能面臨因公司管理挑戰帶來的機密技術泄露風險。”一家頭部組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指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