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日元貶值的東風帶來的出口提振效應,對于日本經濟而言,究竟能持續多久?
(資料圖片)
日本財務省17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日本7月貿易逆差為787億日元,同比下降94.5%。
數據顯示,由于煤炭、燃油、液化天然氣等產品進口額顯著下降,7月日本進口額同比下降13.5%至8.80萬億日元,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
從國家和地區來看,7月日本對美國實現貿易順差8450億日元,同比增長65%,連續6個月同比增長;對歐盟貿易逆差為207億日元,連續12個月出現逆差。
當月,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0.3%至8.73萬億日元,為29個月來首次下降。
不過,就在上述數據公布的前兩天,日本今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率增速錄得6%。其中,日元貶值下的出口激增,成為帶動日本二季度GDP增長的主要因素。因此,對比7月的情況,不少日本經濟學家均認為,在全球需求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日本經濟后續增長的動能還需觀望。
對歐美出口熱對華出口降低
就日本7月的具體出口項目來看,礦物性燃料、半導體制造設備、半導體等電子部件出口額明顯下降,但汽車出口額繼續增長。
歐美是日本汽車出口的主要受益地區。這一點也體現在日本當月的出口地區分布中。具體數據顯示,日本7月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13.5%,增速略高于上月,對歐洲的出口增長12.4%。隨著供應鏈問題的解決,日本7月對美汽車出貨量增長了 34%。同時,日本也向歐洲出口了更多汽車。
根據WardsAuto數據,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汽車半導體供給端的改善,日本汽車出口在全球需求普遍走弱的背景下逆勢持續大幅增長,今年1~5月的出口占比為21.4%,已趕超2022年全年水平(19.4%)。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202萬輛,同比增長17%。其中,美國市場對日產汽車的旺盛需求是刺激日本汽車出口的重要因素。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需求是否會持續下去。美國和歐洲多項經濟指標顯示出經濟放緩的跡象,部分原因是利率持續上調。伊藤忠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akoto Ishikawa表示:“汽車行業一直在復蘇,但這種趨勢很快就會結束,”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對歐洲和美國的出口將會減弱。”
在中日貿易方面,日方上述數據顯示,7月日本對華出口下降13.4%,為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汽車、芯片和芯片零部件的發貨量下降了兩位數。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日本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為1570.13億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對日本出口793.40億美元,同比下降4.7%;自日本進口776.73億美元,同比下降17.0%;對日本貿易順差額16.68億美元,上年同期逆差額103.28億美元。
未來經濟動能如何?
對于此前日本二季度GDP增速的搶眼表現,日本出口強勁的背后離不開日元貶值的驅動。17日日元對美元進一步走軟,達1美元對146.04日元的新低。日本央行與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差異,被認為是導致近來日元對美元持續貶值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的多位經濟學家均認為,海外需求不可能一直保持在高位。據日媒報道,凱投宏觀和日本新京市央行研究所的分析師都表示,出口驅動經濟增長的勢頭不太可能持續,進口數據下降也推高了日本二季度GDP,但這不意味著日本經濟的強勁復蘇。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矢島康次也表示,在當下世界經濟大背景下,日本不可能“獨善其身”。
此外,內需疲軟,也被視為制約日本經濟復蘇的障礙之一。在此前GDP數據中,由于物價上漲,食品和白色家電方面的消費出現下降。日媒認為,很多消費領域中其實并沒有恢復至疫情前。對此,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春美(Harumi Taguchi)表示,與1月至3月的情況相比,由于經濟活動增加帶動的消費改善有所減弱,不斷上漲的物價越來越讓消費者推遲購買物品。
日本內閣府15日發布的最新年中預測顯示,由于出口放緩、內生不足等因素可能對經濟造成下行壓力,預計2023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日本實際GDP增速為1.3%,略低于年初1.5%的預估值。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