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檔接近尾聲,票房冠軍花落誰家產生懸念。
上映第八天的《孤注一擲》正在飛速追趕《消失的她》。截至8月16日13時,《孤注一擲》實時票房達到20.6億,實時票房占比達到驚人的56.3%。如能實現貓眼專業版預測的37.59億票房,那么今年的暑期檔冠軍或將易主。
(相關資料圖)
在大片云集的暑期檔,現實主義題材的《孤注一擲》無疑是一匹黑馬。放眼整個暑期檔影片,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投資規模,《孤注一擲》都不屬于最強梯隊。但它不僅將同檔期上映的災難片《巨齒鯊2:深淵》甩在身后,還力壓口碑表現不錯的《封神第一部》《熱烈》《長安三萬里》等影片。
在商業上有企圖心的影片制作方都渴望擊中觀眾情緒,制造破圈爆款。《我不是藥神》在票房口碑上大獲成功之后,許多創作者都將目光投向了現實主義題材,希望在此基礎上打造可看度較高的類型片,“以小博大”。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夠精準地踩中社會熱點,即便是相似的題材,也會受影片質量、檔期、時機等各種因素影響,得到不盡相同的市場反饋。
《孤注一擲》導演申奧的上一部作品《受益人》,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騙保”的故事,票房不到2.2億。同樣也是講“騙保”,今年的《消失的她》票房破35億。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看來,《孤注一擲》若放在兩年前上映,可能也不會像今天這樣賣座。
“電影創作有滯后性,一般從開始制作到最后公映有兩年半到三年的周期。當時追趕的話題和風潮很可能會過去,一個創作團隊想要抓住好題材太難了。”劉海波向第一財經分析,兩年前,緬北電信詐騙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或者引起公眾的恐慌,《孤注一擲》踩準了當下熱點話題,這是影片火爆的基礎。此外,從藝術水準上來看,該片也以強情節和戲劇性抓住觀眾注意力,是一部成功的驚險類型片。
起底境外詐騙工廠
《孤注一擲》原名《捕魚行動》,兩年前殺青,今年暑期檔上映,可以說恰逢其時。影片號稱取材自上萬例真實詐騙案例,是揭秘境外網絡詐騙產業鏈的首部電影,在題材上呼應了“反詐”成為熱詞的現實,觀影門檻不高。畢竟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曾被詐騙短信或者詐騙電話騷擾過,或是身邊有親友遭遇過網絡詐騙。因此,這類題材影片天然地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撩撥人們對于境外網絡詐騙的恐懼。
影片的主人公是普通的上班族,程序員潘生和模特梁安娜被海外高薪招聘吸引出國淘金,卻意外落入境外詐騙工廠陷阱,為了離開牢獄般的詐騙窩點,二人對大學生阿天設置圈套,以為早日完成業績就能“上岸”。另一邊,原本前途光明的阿天一步步陷落,染上賭癮,最后走上絕路。潘生和安娜決定對詐騙頭目陸經理發起反擊,但等待他們的是更殘酷的虐待和暴行。在精心設計的詐騙系統中,無論年齡、學歷、身份,每個人都可能不小心落入陷阱。《孤注一擲》較為完整地向觀眾展示了境外詐騙鏈條的運作方式,具備一定的警示意義。
從電影制作技法來看,影片較為成功地營造了黑暗恐怖的氛圍。詐騙工廠惡劣的生存環境,犯罪頭目的殘暴人性,東南亞地區深入肌理的詐騙生態,罪犯、居民、商會、警方沆瀣一氣,形成一張無法掙脫的巨大網絡,令觀者感到窒息,也為受害者的命運感到揪心。影片中,對犯罪細節的奇觀化展示,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地獵奇和窺視心理,在調動恐慌情緒的同時,也給觀眾以情感撫慰,讓他們意識到,與受害者相比,至少自己避開了近在咫尺的陷阱,獲得了較為安全的生存處境——自己是幸運的。
另一方面,《孤注一擲》在短視頻平臺的成功營銷也為影片增加了巨大熱度。在抖音,《孤注一擲》官方號提前一個多月預熱,6月29日發布的一條短視頻獲得550萬點贊。王傳君飾演的詐騙團伙頭目召集成員喊口號洗腦:“想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錢沖。”這段18秒視頻,迅速展示了分工明確的詐騙體系——設計詐騙網站的程序員、偽裝成女性網聊的男客服、線上博彩美女荷官、持槍鎮壓的犯罪成員——主人公潘生茫然無措地站在喊口號的人群中,令人感到背脊發涼。
短視頻平臺上,多條截取影片精彩片段的視頻廣泛傳播,也引發網友對親歷詐騙的現身說法,令公眾從對影片本身的關注延展到對緬北網絡詐騙的討論當中。親歷者的自述文字和視頻材料為影片提供了現實依據,將影片的網絡熱度進一步推高,撬動了潛在的觀影市場。
市場需要中等體量影片
《孤注一擲》的熱映,也伴隨著劇烈爭議。有不少評論認為,《孤注一擲》是“短視頻加長版電影”,即將短視頻吸睛內容集納為一部長片產品,敘事碎片化,缺乏邏輯。在劉海波看來,《孤注一擲》主人公潘生和梁安娜的線索是完整的,他們被騙、出逃、幫助警方端掉窩點,形成了完整的閉合結構。不過,《孤注一擲》在劇情上的確存在邏輯漏洞,在關鍵情節上難以說服觀眾。
比如梁安娜的出逃,是靠反派之一阿才殘存的善心。對于一個心狠手辣的打手來說,其人物行為邏輯鋪墊不足,劇情上存在“急轉彎”的問題。“從編劇學的角度來看,就是編劇偷懶。”在劉海波看來,只要再多設計兩分鐘的情節就能實現“對等補償”,比如梁安娜曾經拯救過阿才,或者幫助阿才彌補過一次過失,阿才最后放梁安娜逃走的行為就可能更通順。“能看出編劇希望將反派設計得更人性化一些,比如陸經理對女兒的關心,阿才有自己的情感,這也可以理解。”
再比如,最后警方搗毀詐騙工廠,關鍵人物是梁安娜,這在現實中也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警方通常會從被騙資金轉移鏈等國內環節入手,或者趁詐騙團伙在國內再次行騙的時候予以控制,而不是像影片中那樣,依靠特別偶然的因素進行辦案。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這兩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成了暑期檔最大贏家,也引發了觀眾的對比和熱議。在不少觀眾看來,《孤注一擲》通過踩準社會熱點,調動社會情緒引發全民關注,和《消失的她》一樣,是電影創作者的“投機”行為,這類影片獲得超高市場反饋,不利于電影產業良性發展。劉海波向第一財經指出,電影本就是大眾文化,反映現實生活,抓住觀眾情緒不應該成為被指摘的問題:“難道應該遠離觀眾嗎?電影在藝術上有曲高和寡、通俗、媚俗的分別,如果想要拍好類型片,目標是獲得更多票房,那么就要放下身段,真正理解和了解主流觀眾。更何況,《孤注一擲》還反映了社會問題。”
放眼今年暑期檔,劉海波肯定了《封神第一部》對中國電影神話體系的建構,《長安三萬里》對傳統題材的開掘,在他看來,這些電影對產業皆有貢獻,不能厚此薄彼,中國電影產業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中等體量電影,往往是少量大制作頭部電影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如果幾千萬投資成本的影片能夠獲得數倍的市場回報,是可以刺激中國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的。劉海波認為,《你好,李煥英》《孤注一擲》等中等體量電影的勝出靠的是題材和故事:“如果能夠多幾部在題材上立得住,以故事消費為主而不是過度強調視覺沖擊力的影片,我覺得中國電影才是有前途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