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正式啟動之后,上海再保險國際板再次邁出實質性步伐。
(相關資料圖)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一連發布了7家財險公司設立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的開業批復。
無一例外的是,這7家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根據政策引導均設立于臨港新片區。根據“上海臨港”官方公眾號信息,除了這7家已獲準開業的再保險運營中心,還有數十家機構申請了運營牌照。而在8月20日臨港新片區四周歲“生日”當天,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將正式揭牌,迎來首批入駐機構。
7家再保險運營中心同時獲批
打造國際一流的再保險中心一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而在這個過程中,定位為面向全球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的再保險國際板,則可以助力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
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同時,配套政策《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也正式發布。
《實施細則》中明確,鼓勵境內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專營再保險業務。而此次,就有7家保險公司獲批設立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
這7家保險公司均為財險公司,分別為平安財險、中華聯合財險、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陽光財險、國任財險、安盛天平以及紫金財險。從名單來看,資金性質上既有中資公司也有外資公司,經營規模上既有大公司也有中小公司。
從批復內容來看,這7家再保險運營中心需由所屬保險公司授權經營再保險業務,但經營區域可以是全國范圍。
許多保險公司原來就有再保險業務部門或團隊,為何還要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我們也在申請再保險運營中心。一方面,這是為了迎合政策引導,之后在再保險國際板中開展業務更為便捷;而更重要的是,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一名保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據了解,在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戰略架構中,面向全球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即再保險“國際板”)是其核心。作為載體,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將建設“國際再保險功能區”,提供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的集中登記、交易、清結算、信息披露、資信管理、合同存證等服務,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
“境內外保險主體通過在功能區內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或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交易席位等方式開展再保險業務,可享受專有的財稅優惠、資金跨境便利和差異化監管等系列配套政策。”在5月末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管總局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介紹稱。
根據《實施細則》,鼓勵保險、再保險機構通過在功能區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專營交易席位等方式對接支持政策,對相關機構設立、遷址等環節給予便利化支持。同時,對在上海新注冊設立或新遷入的、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中外資再保險機構、再保險運營中心,在上海金融發展資金中按規定給予開辦、租房、增資和專項扶持。
而從7家再保險運營中心的設立地址來看,均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水蕓北路9弄,這一地址位于臨港新片區金融灣園區范圍。據媒體報道,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辦公場址也選定在該園區,并根據預計入駐機構情況,另安排附近一棟樓宇隨時備用。
業內人士分析稱,鼓勵在臨港集中設立再保險國際板的相關功能區,更利于進行再保險機構和人才的聚集,也符合臨港新片區“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的發展目標。
本月交易中心將揭牌
上述7家再保險運營中心的獲批,無疑預示著再保險國際板的建設正在加速。而在這7家再保險運營中心之后,會有更多的相關機構集聚國際再保險功能區。
臨港新片區工作人員在7月底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已有超過30家海內外的再保機構申請了運營牌照。對于申請落地新片區的境內外再保險運營中心,金融監管總局正在加快審批流程,目前各家再保機構也正與上海保交所新建的國際板交易系統進行對接。
根據“上海臨港”公眾號信息,8月20日,在臨港新片區成立四周年當天,作為再保險國際板交易載體的再保險交易中心將正式揭牌,迎來首批入駐機構。
在業內人士看來,意欲激活境外分入業務的再保險國際板的啟動恰逢其時。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同時,從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因為疫情、地緣沖突、通脹等因素,全球直保和再保的費率一直處于上升通道。相對而言,我國費率水平相對平穩,因此目前類似風險在境內外的費率差較大。
“對于中國如此巨大的保險市場來說,在參與國際市場的運作中,需要有一個窗口讓國際市場看到和獲得中國的承保能力。如果說中國的承保能力足夠且價格更有競爭力,那對于國際的分出公司來說,當然愿意來嘗試。從這個角度來看,再保險國際板的出現是非常正面的。”一名參與再保險國際板建設的外資保險機構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他也提醒,再保險和一般金融產品有所差異的是,雖然交易流程及交易單證等可以標準化,但底層風險及保險方案各單各異,甚至千差萬別。因此,我國的分入公司需要一定的時間去了解全球各地風險的不同情況,分辨出可保風險,之后與分出方建立信任。“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再保險國際板走向成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上述外資保險機構高管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