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現時起就存在爭議、并一度被擱置的“廉政賬戶”,近日在醫藥反腐風暴中再度回歸公眾視線。
(資料圖)
8月12日,一份落款處蓋有公章、標題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規范使用廉潔賬戶的通知”網傳文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根據該網傳文件,市、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違規收受的,因各種原因未能拒收、無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禮金及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商業預付卡、貴重物品等折價款”,需以實名或匿名的形式,將其退還至廉潔賬戶。該對公賬戶的開戶行是北京銀行總部營業部。
14日,第一財經致電北京銀行總部營業部,相關工作人員查詢后告知記者,該“廉潔賬戶”已投入使用,繳款人可在北京市北京銀行各營業網點處存入繳款額,并獲得個人繳款憑證。至于上繳是否有一些限制性要求,建議問詢所在單位。
醫藥合規律師、北京至瑾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岑巖對第一財經介紹稱,所謂廉政(潔)賬戶,即一項鼓勵黨員、干部自查自糾的職務廉潔性管理活動,廉政賬戶里的資金最終上繳財政。它并不屬于法律范疇,但最終可能與當事人的法律處理相銜接。
“從設立(廉政賬戶)的初衷和目的來看,是讓那些在公務活動中,因各種原因不能拒收、無法退回、不便退回的禮金、有價證券等財物,實名或者匿名存入廉政賬戶。現在有些政府也鼓勵一些違規收取的錢財,主動上交至廉政賬戶。” 李岑巖說。
除北京之外,第一財經從安徽、河南等地公立醫院院長、衛健系統人員處了解到,曾由省紀委統一設立,并在七八年前被擱置的廉政賬戶,目前可能會重新開設。與此同時,在廣東、江西等地,一些醫生反映,其所在的公立醫院開展要求醫務人員將違規收取的禮金和禮品上繳至院方開設的廉政賬戶中。
廉政賬戶運行模式有哪些
“這個(廉潔)賬戶一直都在。”前述北京銀行總部營業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北京衛健委官網信息顯示,2012年,原北京市衛生局組織召開北京衛生系統“一和三同”(即“和諧醫患,同拒紅包、同抵回扣、同葆健康”)活動動員部署會議,傳達衛生部和北京市關于糾正不正之風和治理商業賄賂有關精神,部署6項重點任務。其中涵蓋:公布一個廉政賬戶,即向醫務人員公布市衛生局治理商業賄賂廉政賬號。隨后,北京部分醫療機構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廉政賬戶”,或規定繳存部門。
8月14日,當記者問及前述銀行人員,此次北京在醫療機構集中治理期間,所提供的“廉政賬號”與此前賬戶信息是否發生變更,前述銀行工作人員明確:自設立以來,沒有變動過。
2012年以來,包括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反腐敗工作加速推進。《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于2013年發布。根據“九不準”要求,“不收受患者‘紅包’”、“不收受回扣”等原則標準列為醫療衛生機構以及人員各類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北京、河南、安徽等地,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開設用于“自查自糾”的廉政賬戶。其中,北京通過市衛健委,重新開設廉政賬戶,而在河南等地,則是將由原省紀委針對各級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的廉政賬戶,上繳人員范圍擴大至擁有高校、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
比如,2012年2月,河南省腫瘤醫院官方網站上轉發一則“關于設立河南省廉政賬戶的通知”。根據該份文件,除了政府部門外,省管企業和高校也被納入通知范疇。彼時,“廉政賬戶的存入范圍”既包含這些通知單位的黨員干部認為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的款項,也包含“各單位收取的黨員干部和工作人員上繳的現金或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禮品的折價款”。
河南某縣衛健委副主任15日告訴記者,2000年前后,各地相繼設立了“58l”廉政賬戶,一開始主要針對國家公職人員,但在隨后的十幾年間,廉政賬戶的覆蓋范圍擴大至醫院醫生等“類公職人員”。但在2015~2019年,由于廉政賬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多地相繼撤銷了省級廉政賬戶。
“目前確實收到內部消息,可能會針對醫療衛生領域專設‘廉政賬戶’,但具體文件還沒有下達,可能仍在部署中。如果設立,這個‘廉政賬戶’應該由省衛健委或紀委進行全省統一,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查詢廉政賬戶,賬戶款應繳入省級國庫。”該衛健委副主任說。
安徽某地縣三級醫院院長近日也對記者講述了當地的廉政賬戶的“起伏”——2015年前后,由當地紀檢部門統一賬號的“廉政賬戶”曾被撤銷,目前有聽到渠道消息稱可能會重新設立。此外,當地有的醫院已規定員工將違規款項登記、繳存至院內有關部門。
“此前,廉政賬戶還是主要針對醫院重點崗位人員和中層干部,并設有一定的‘倒追’期限,即 ‘三年內收受的款項’。當事人可自行前往開戶行的營業網點匿名繳納。一旦當事人被舉報或受到審查,此前存入廉政賬戶內的款項可視為爭取‘寬大處理’的一個理由。”該院長提到。
據安徽紀檢監察網站14日消息,8月11日下午,安徽省紀委監委召開省、市、縣三級紀委監委視頻會議,就開展全省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做出部署。
在廣東,2016年,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設立的廉政賬戶已“按照中央紀委的要求和省紀委常委會的決定”,一律注銷。
14日晚,廣東某三級醫院醫生對記者透露,在此次醫療領域集中反腐行動中,他所在的醫院已開設院內的“廉政賬戶”,并展開關于不合理報酬的專項清退工作,主要圍繞醫生收受醫藥企業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取酬問題,“倒查”時限為5年。
學者:廉政賬戶或為臨時性舉措
15日,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發布“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問答”,其中明確,這場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將聚焦“關鍵少數”、關鍵崗位,尤其是利用醫藥領域權力尋租、“帶金銷售”、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毅對第一財經分析稱,由于此次醫藥反腐行動既要進行出“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又要聚焦“帶金銷售”等重點領域和“關鍵少數”,所以在反腐手段上可以疏堵結合,對于違法違規程度低,退繳后能夠達到教育和改正作用的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廉政賬戶,予以“柔性處理”。
李岑巖認為,廉政賬戶有其積極的意義。對于那些違規收取可能涉嫌違法犯罪的費用,如果主動上交廉政賬戶,從理論上來講,其實是為后面(法律層面)不追究責任或者寬大處理、減免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比如,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主動供述行政機關尚未掌握的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根據刑法修正案,目前,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擴大到公司、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這也意味著發生在醫療機構的藥品、器械采購中的商業賄賂行為,如收取回扣、贊助費、新藥推薦費等,數額較大的,將以商業賄賂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財經檢索裁判文書網時發現,近五年來,在安徽、湖南等多地,當地法院在處理醫生作為被告人,涉嫌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案件時,均有因在立案前主動向廉政賬戶上繳受賄金,而從輕處罰的判例。
不過,武漢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學與行政訴訟法學副教授莊漢分析稱,從短期來看,由于醫護人員的特殊性(一是培養周期長,二是部分知名醫生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外科手術中常常有“某某第一刀”的說法),醫療領域設立“廉潔賬戶”可能確屬無奈之舉,希望借此預防腐敗,挽救醫護工作者。但從長期來看,醫護人員納入商業賄賂的“管轄范疇”已是大勢所趨。
“廉潔賬戶是一個臨時性舉措,事急從權,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莊漢說。
與此同時,莊漢表示,此前多省紀檢部門撤銷廉政賬戶,已反映出了一個突出問題,即一些公職人員為了掩蓋腐敗,收多交少,把廉政賬戶作為收受賄賂的“掩體”。鑒于針對公立醫院醫生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廉政賬戶,與此前針對國家公職人員的廉政賬戶從本質上并無區別。因此,“廉潔賬戶”適用過程中也要注意紀法銜接,不可一交了之,以紀代法。
短期內,廉政賬戶在醫藥反腐中的應用也有需要進一步厘清的問題。“廉政賬戶的設立,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懾作用,但在適用范圍上,仍需加以健全。一定要厘清灰色收入和合法和非法邊界,如果是藥企按照市場定價給予醫生真實的、合法的、正當的勞務經費,就不應該上繳。” 李岑巖說。(第一財經記者林志吟對該文也有貢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