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繼續下挫,上周五上證綜指跌破3200點。過去一周,北向資金凈賣出超255億元,創下去年10月以來單周最大凈賣出額。
(相關資料圖)
過去一周,一系列事件打擊了市場情緒——刺激政策仍未實質落地,碧桂園逾期未支付美元債票息,出口、通脹、社融數據低于預期。最近各界關注的是,歐美對沖基金何時再度加倉中國股票。“今年年初對沖基金的配置到了13%的分位(布局疫情后重啟),現在又回落到10%左右,最近(政治局會議后)有一些反彈,但整體仍比較低。”某國際投行的策略師近期對記者表示。
美資資管機構聯博資深市場策略師黃森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僅內資目前仍未大舉入市,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配置也來到歷年的相對低位,全球主動型股票基金對中國的配置比例,最新數據僅剩6.9%(截至6月底)。“不過,在情緒面來到低位(反向指標)、股市估值偏低,以及政策陸續出臺等條件支持下,中國股市依然值得長線布局。”
北向單周凈賣出額創近10個月新高
7月24日起,政策暖風頻吹、A股券商板塊連日大幅上漲,引發部分投資者對下半年行情的憧憬。數據顯示,7月25日到8月1日當周,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538.49億元,年內凈流入達2351.9億元。
然而,勢頭在上周開始大幅減弱。第一財經此前就報道,在政治局會議后,外資普遍看到短線交易性機會,但房地產市場仍是關注的焦點,需要看到經濟數據實質性的改善。
過去一周,北向資金從周一到周五分別為凈賣出24.98億元、68.15億元、13.32億元、25.99億元、123.38億元。當周上證指數下跌3.01%,滬深300指數下跌3.39%,創業板指下跌3.37%。從行業表現看,所有指數均出現下跌,石化、煤炭、交運、醫藥跌幅相對較小,通信、建材、地產、計算機跌幅較大。前期較為活躍板塊跌幅相對較多,兩市日均成交額為7775億元,較前一周顯著回落。從行業分布來看,北向資金上周賣出最多的是科技板塊和醫藥板塊,南向資金則凈買入部分國企和銀行。
多家外資基金對記者提及,房地產方面、某信托方面的負面信息是沖擊情緒的主因。碧桂園上周證實,其未能如期支付兩筆國際債券的2250萬美元票息。這一消息給本已疲軟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造成沖擊波。上周五,該公司股價跌至歷史低點,令曾是亞洲女首富的該公司董事長楊惠妍財富縮水,過去一個月股價跌幅超21%。
各界認為,碧桂園的負債接近2000億美元,可與恒大3400億美元的負債相較。恒大在2021年違約,引發了行業內一系列違約事件。但碧桂園作為頭部開發商,始終被認為比許多高杠桿的同行更安全,這也意味著其一旦最終違約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外,經濟數據亦不及預期。7月,中國CPI同比下降至-0.3%,是2021年2月以來再度陷入負增長,但仍高于市場預期(-0.4%),6月為0,核心CPI明顯回升;8月8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7月進出口跌幅超市場預期,按美元計價的7月出口同比下降14.5%,弱于市場預期的同比下降12.6%,亦低于6月。進口同比降幅也擴大至12.4%,而市場預期同比下降5.6%。據統計,過去10年僅有2017年和2023年7月的出口數據低于6月,說明今年7月出口形勢較為嚴峻,歐美需求放緩是原因之一。
上周五,信托風險的傳聞開始發酵,疊加疲軟的社融數據,進一步導致資金流出。“社融遠弱于預期,新增信貸是主要拖累,其創下2010年以來單月最低水 平,真實的融資需求乏力。后續8~9月地方債加速發行,屆時政府債券的支撐作用或提升。”南銀理財研究部股責任王強松對記者表示。
他提及,目前居民加杠桿意愿偏低,社融7月新增5282億元,相較于6月的42241億元大幅下降,同比增速為8.9%,亦弱于6月和5月的9%和9.5%。短貸明顯下滑,可能和618購物節效應退坡有一定關系;居民中長貸在7月明顯下滑, 這和地產銷售走勢整體較為一致。企業貸款仍是主要支撐,但邊際上企業加杠桿意愿下降,企業中長貸款小幅下降;此外,M1增速偏低且呈下降趨勢、M2-M1剪刀差繼續擴大,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一般。7月存款大幅下降,或與存款-理財轉移、暑期居民支出增加的季節性因素有關。
外資倉位降至多年來低點
就目前而言,主動型外資的持倉占比仍然處于低位。據記者了解,年初海外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的持倉來到了13%,現在回到10%附近。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表示,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配置處于歷史的中位數,年初時對沖基金仍比較樂觀,凈流入量頗高,但此后出現降溫,7月下旬開始又出現反彈,但過去一周又重新看到流出。
“除了對沖以外,很多主動型投資基金(1萬多億美元的總資產規模),還是低配中國股票大概400個基點,在過去半年以來沒有太大的改變,總的來說倉位還是比較低。”他稱。
對經濟復蘇的觀望情緒以及對地緣政治問題的擔憂是外資低配的主因。黃森瑋對記者稱,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配置也來到歷年的相對低位,到今年6月底,全球主動型股票基金對中國的配置比例,最新數據僅剩6.9%(截至6月底)。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當多數人都悲觀的時候,卻往往是長線的布局時點。
“過往外資對中國的配置相較低迷之際,恰巧都是長線的較好買點,例如:2022年10月、2016年一季度,以及2014年二季度。”他稱。
本周,更多經濟數據即將公布,屆時將引發投資者關注。例如,本周二將看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投資增速、工業增加值和失業率等經濟數據。
“若本周數據不及預期,不僅將會影響到中國相關指數和人民幣,也會對歐美股市、大宗商品、澳元、紐元等構成拖累。不過,若出現三季度降準甚至降息預期,將有望短暫的提振市場情緒。”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告訴記者。
市場或延續震蕩以消化負面影響
機構也預計,近階段市場可能延續震蕩狀態,消化負面影響。
“政策的節奏與市場預期往往會表現脫節,但屬于短期因素。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這在市場信心缺失的情況下尤為重要,我們認為當前投資者對于政策有些誤讀。”摩根士丹利基金方面對記者表示,上周滬深交易所提出“100+1”交易制度改革,部分投資者認為交易端改革僅限于此,然而,交易制度改革不僅停留在一兩項舉措的推出,并且交易端改革僅為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之一,更為重要的投資端改革尚待出臺。
該機構認為,在政治局會議定調后,預計后續穩增長政策將陸續落地,這有望在未來的市場演繹中形成正反饋。市場結構方面,順周期性板塊、消費等行業經歷了調整之后具有性價比,而符合科技自立自強以及真正受益于AI產業高速發展的科技板塊景氣度保持在較高水平。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則對記者表示,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股市更趨震蕩,商品向上的邏輯更弱,但對債市有利。“投資者要在下跌中尋找機會。小跌小買,大跌大買,不跌等待。值得長期持有的結構性機會還是‘中特估’。‘中特估’估值合理,盈利穩定,具有政策紅利,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今年新成立的國企和央企概念的基金份額有168.8億,遠超往年。其他題材和概念,比如人工智能(AIGC),近期表現其實并不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