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醫藥反腐中,外界高度關注的是醫生通過學術會議獲得的“灰色收入”。自此輪反腐以來,全國各地已有多場學術會議因故延期舉辦。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教授8月10日晚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她堅決擁護醫療反腐,但反對一概污名化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通常都在周末舉辦,是醫生利用門診手術之余的閑暇時間分享知識與技術,通過學術分享獲得的勞務費也是醫生收入來源的一部分,但這部分收入在此輪反腐中受到質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學術會議就算照常舉辦,參會的人嘉賓也會少一大半。企業不敢請專家了,請了好像就是“行賄”;專家即便受邀,為了“避嫌”也會婉拒。
孫寧玲寫道:“近期醫療行業人人自危,患者對醫生不信任感增加。”
她表示,醫療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有“蛀蟲”,都有既得利益者。“看到有的院長利用權力貪污巨款,看到有的醫院重要部門借助權利高價購買設備吃回扣數千萬,感到很痛心,在醫療行業出現這種事必須法辦嚴辦。”她寫道。
但她同時呼吁,不應將醫學會議污名化。“學術會議是醫生們醫療信息交流,新知識傳播,疑難醫學問題商討的平臺,是促進醫生技能提高的重要一部分,在政府不出資的情況下,以醫學學會和協會平臺在企業贊助下開展這些學術活動,這本是好事!”孫寧玲表示。
她還稱,進行學術會議和交流是全球慣例,也是每個行業的慣例。規范的,按照國家的要求舉辦會議領取費用是合理的,要打擊是那些不規范利用學術會議套取經費為己用的不法行為和個人。
“醫學進步與知識交流緊密相聯,但是不能因為反腐而影響正常的行業行為,否則代價是全民健康。”她寫道,“我們反對一概污名化學術會議,反對一概污名化專家講課的意義,反對一概污名化企業的學術推廣行為,因為醫學進步的歷史與這些分不開!”
一位資深醫務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次講課我都會準備特定的幻燈片,基本上都不會重復,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講課費,行業內都有標準的,不同職級的勞務費標準不同,我認為避免學術會議利益輸送最好的辦法是備案和公示,而不是把這些學術交流都取消了之,因為醫療界的技術發展迭代很快,學術交流很重要,對于培訓年輕醫生來說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
按照民政部相關規定,由行業協會組織的學術會議,每天高級專業技術支撐或司局級人員1500元-2400元,其他專業技術或處級以下人員每天900元-1500元。另外,會期半天按日標準的60%執行,會期超過兩天,第三天及以后按日標準的50%執行。
此外,院士、全國知名專家或部級人員,可按照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專家咨詢費標準上浮50%執行。
如果是民營企業舉辦的會議,支付意愿是“上不封頂”,但也受通行業市場價格的影響。比如請醫生講課一上午3000元,是正常的;如果是3萬元,就涉嫌超標了;但是在兩者之間仍有較大空間的“模糊地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