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的反腐進入深水區。
【資料圖】
最近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中紀委、審計署等相繼出手,劍指醫藥領域腐敗。中紀委國家監委點名醫療衛生領域存在單位行賄問題;審計署則發現了一些藥企的巨額套現等行為;上交所則針對醫療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較高等,提出真實性、合規性關注。
醫療牽動著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使得醫療反腐被看作是大快人心之事。不過,把看病貴、看病難與醫療腐敗簡單聯系起來的看法,在認知上并沒觸及到醫療領域腐敗問題的根因,恐怕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腐敗是對人們合法權益的一種侵占和侵害。對醫療等領域出現的腐敗行為,必須嚴懲不貸。但同時也應看到,營造不敢腐的環境至少需要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降低腐敗行為的發現成本和腐敗的獲取收益,二是遵循等價有償原則,構建責權利對等的激勵約束相容機制,營造不愿腐的環境。
一般來說,腐敗是權力在市場尋價,明規則覆蓋不到或處理不當的地方,暗規則就會不請自來。當前醫療領域的腐敗較為嚴重,也較為特殊,不是簡單的權力進入市場尋價,醫療領域的腐敗,更多體現為權利扭曲定價的問題。
醫療公司普遍高企的銷售費用/營業收入是腐敗在醫療領域的突出表現。上市藥企發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總共有10家公司的銷售費用超過50億元,多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超過100%,大多數公司的這一比重達兩位數。這是因為醫療腐敗的資金來源多通過銷售費用等科目列支。而出現行業性高銷售費用,恰恰反映出醫療腐敗可能更多出在產業生態鏈上的定價扭曲,致使從業企業普遍通過上下游產業生態鏈來為涉嫌腐敗行為進行融資。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前國內整個醫療行業存在明顯的范式銜接問題,即在醫藥與醫療器械等領域,屬于典型的市場范式,而在醫療服務領域則并非完全市場化,如醫療服務體系存在市場化與非營利化的改革取向問題,這種上半只腳市場化、下半只腳為非營利化的格局,導致整個醫療服務面臨著上下游定價范式不一致。
而醫療體系中上下游定價范式的不一致,帶來的結果就是在醫療服務端本可以通過市場進行正常交易的市場活動,變成了一種非完全市場交易。
這引發的一個問題就是醫務人員等在醫療服務中提供的服務與其獲取的回報可能出現不匹配,而醫務工作者的高時間投入成本與低邊際回報會去尋求某種矯正,這種矯正有時以降低醫療服務質量進行逆向選擇,以及出現醫患關系緊張等,有時以醫務工作者的紅包、講課費和醫藥變相提成等形式出現,且根據特定醫療政策環境而不斷變換矯正的形式。
為此,在醫療體系中,不論是基于降低腐敗行為的發現成本和腐敗的獲取收益角度,還是基于遵循等價有償原則,構建責權利對等的激勵約束相容機制,營造一個不愿腐的環境等方面,都指向同一方向,那就是醫改。
唯有通過醫療體系改革,阻遏權力進入市場的通道,才能真正有效降低腐敗行為的發現成本和腐敗的獲取收益,營造出一個不敢腐的環境。畢竟,打破醫療體系中的雙軌定價和資源配置范式,推動醫療體系改革,將有利于壓縮權力介入這一領域的空間。
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中指出,既要堅持公立醫療機構公益屬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控制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也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在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積極性、支持醫療服務創新發展上做文章,促進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可見,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積極性也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
因此,要根治醫療腐敗需破立相向,在加強醫療反腐的同時,也要通過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清除各種有違責權利對等和等價有償等原則的扭曲配置行為,堵住權力進入市場的通道,并建立相關機制充分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積極性,構建責權利對等的激勵約束相容機制,營造一個不愿腐的環境。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