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合作社,還沒開始種地,就已經開始賠錢了。”付君稱。
(資料圖片)
據付君觀察,今年春季,黑龍江省富錦市及周邊地區,接連出現多起合作社租地違約的情況。之所以如此,在于有些合作社年前高價拿地,導致種地成本過高。然而,今年年后大豆價格“逐級而下”,玉米受小麥連累,價格也呈下跌態勢。糧價持續不斷地下行,為全年糧價走勢定下基調,很大可能是秋后糧價難以達到投資預期。由于東北農戶主要輪作玉米—大豆,這意味著虧損將是大概率事件。與其投資種地后虧損更大,倒不如現在違約,只是損失一點定金。
付君是富錦市劍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股東之一。該合作社由于嚴控拿地成本,發展得還算平穩。盡管2021年初成立至今只有三年,但穩扎穩打,規模已擴大至3萬多畝。
談及一部分合作社“尚未種地,就已賠錢”的真實寫照,付君稱,近兩年,很多合作社種糧食掙到錢了,總感覺只要種上糧食,“錢就揣到兜里面了”。但是,天底下哪有穩賺不賠的行業?
“今年的租地違約,損失定金,也是對投資者‘賭徒’心理的警示和打擊。”他說。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地租上漲,與空前的大豆補貼有一定關系。大豆補貼固然有利于擴種大豆,但也變相推高了地租,增加了農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的種糧風險。
黑龍江黑河大豆收獲現場(資料圖)/ 視覺中國圖
種糧收益收斂,投資者違約止損
由于近兩年投資機會有限,而糧食安全備受重視,尤為重要的是,糧價走高,糧食豐產甚至創歷史新高。于是,糧食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下鄉種糧食”也在資本中引起共鳴。
劍峰合作社選擇在富錦市深耕糧食生產,跟付君是本地人有關,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富錦市盡管是縣級市,卻是黑龍江省耕地面積第一大縣,耕地面積占全省1/20。
付君稱,在這邊發展農業,可謂得心應手。對劍峰合作社而言,3萬畝只是起步,15萬畝才是未來目標。
在東北地區,每年秋收之際,就要張羅租地事宜。2022年秋季,彼時糧價高企,地租亦堅挺。由于摸不清來年的糧價走勢,其他投資者又競爭性拿地,若下手晚的話,很可能就無地可租。面對這樣的情況,劍峰合作社還是將拿地成本控制在每公頃(1公頃等于15畝)1.3萬元以內。一旦超過預期,寧可把地讓給其他投資者。
這樣的謹慎,并非所有投資者都具備。據付君介紹,去年秋,就有投資者以1.5萬元的成本拿地,高的甚至達到1.7萬元。“很多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的投資者,就把定金交了。”他說。
按照慣例,投資者需要交納一部分定金,以確保拿地,定金為每公頃1000~2000元。由于規模投資者動輒幾百、幾千公頃地拿地,也就意味著,定金少則幾十萬元,多則幾百萬元。然而,在今年糧價走低之后,那些以1.5萬元~1.7萬元拿地的投資者頓覺不妙。在三四月份,春耕備耕期間,陸續出現了租地違約的情況。
如果前期拿地成本過高,那么投資者現在寧可違約不要定金,也要及時止損。“尚未種地,就已賠錢”,正是一部分合作社的真實寫照。
付君稱,近年的糧食單價、產量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是多年來歷史高位。那些指望高價拿地,繼續賭行情,指望單價、產量會續創新高,就是投機心理在作祟,租地違約也就在所難免。
地租大幅上漲,富錦市是黑龍江省的縮影。據大豆天下網負責人李宏磊介紹,今年6月前后,行業協會分東、西兩線對黑龍江全省大豆產業進行調研。調研發現,大部分地區的地租都有明顯上漲。
以公頃為單位,以黑龍江省有代表性的地區為例,在該省東部地區,哈爾濱市賓縣從去年的7500元漲至今年的1萬元;佳木斯從去年的1萬元漲至今年的1.2萬~1.6萬元,其中,下轄富錦市多數在1.4萬元附近,較去年上漲1500~2000元;雙鴨山市寶清縣今年普遍在1.3萬~1.4萬元,相較去年1萬元出現大幅上漲;虎林市從去年的1.35萬~1.5萬元漲至今年的1.72萬元;穆棱市雖然上漲但漲幅小于其他地區,從去年的6000~7000元漲至今年普遍在7000~8000元。在該省西部地區,綏化市海倫市今年1.15萬~1.25萬元,比去年增加1000元;黑河市五大連池市,從去年1.1萬~1.2萬元,普遍漲至今年1.35萬~1.45萬元;黑河市孫吳縣今年在8500~14000元之間,較去年增長20%左右;訥河市今年1.5萬元,較去年增加2000多元。
由于地租帶動成本過快上漲,為農業生產經營帶來壓力,也可以從宏觀數據中得到印證。據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黑龍江省連續三年(2020年~2022年)農作物的種植成本增長、理論收益連續下降。
數據來源: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畝為單位,在不考慮輪作補貼的情況下,這三年的種植成本,玉米分別為848元、919元、1184元,大豆分別為733元、825元、1066元;這三年的理論收益,玉米分別為390元、349元、119元,大豆分別為396元、314元、40元。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銘豐稱,之所以理論收益一路下行,與地租上漲有直接關系,尤其是2022年,地租同比暴漲39.3%。在地租上漲的催動下,2022年玉米、大豆的種植成本上漲均接近30%;在糧價走勢上,玉米上漲0.05元/斤,大豆下跌0.1元/斤,從而直接拉大了畝均比較收益,達到80元。
大豆振興與地租過快上漲
固然違約止損與投資者的冒進有關,但離不開年前地租大漲、年后糧價走低。地租的漲跌,取決于種糧收益。當季種糧收益上升,直接帶動來年地租上漲。年后,農業補貼也支撐著地租行情。
付君稱,近年來,投資者種糧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種糧收益明顯。農業趕上好年景,糧食連續豐收,而且糧價在動蕩局勢中走高;二是農業補貼力度增加。
今年以來,隨著糧價走低,地租原本也有所收斂。然而,3月春耕備耕之際,黑龍江省公布大豆補貼達到每畝350元以上,較去年提高41.1%,如此力度的補貼,使農戶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地租又堅挺起來。
“補貼力度大增,直接推高了投資者的拿地成本。”付君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地租的過快上漲,與玉米的關系更為直接。東北地區的主流輪作模式是“玉米—大豆”,即今年種玉米,次年就要輪作大豆。從比較收益來看,不考慮補貼,玉米遠高于大豆,即便考慮大豆補貼、輪作補貼,玉米也要高于大豆,只不過差距有所收斂。換句話說,大豆受玉米連累,被動承受著地租上漲的后果。
關于大豆擴種,我國也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2016年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玉米,擴種大豆;二是基于國際局勢動蕩的現實,2019年啟動第二輪大豆振興計劃,擴種大豆,提高自給率。業內人士稱,這是長期的、戰略性的舉措,是基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的調整,并非權宜之計。
然而,本輪大豆振興是靠高補貼支撐起來的。其基本邏輯在于,2019年之后,地租也進入上行周期,跟隨玉米收益的增加而不斷上漲,大豆擴種始終面臨地租上漲的挑戰。于是,為確保大豆種植面積穩中有擴,提高大豆補貼也就勢在必行。
事實上,高補貼帶來的負面效應,已越發凸顯。最直接的表現是,扭曲土地流轉市場,變相抬高地租。付君認為,表面上看,大豆補貼鼓勵農戶擴種大豆,但實際上大豆補貼是把真正的種植者給“坑”了,讓投資者在無形之中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在東北地區,規?;N植已經成為主流。小農戶將土地租給投資者,地租若1公頃1萬元的話,今年大豆補貼上漲,都已經接近6000元,實際地租才4000元。小農戶就會想,既然這樣,為何不提高地租,分沾補貼呢?于是,在種植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一旦遭遇自然災害,農作物產量下降,投資者就會損失慘重。
其實,大豆補貼聚焦種植環節,也有客觀原因。李銘豐稱,如果不強力補貼種植環節,投資者可能就不種大豆了,基層可能就無法確保大豆面積穩中有擴,“掙不著錢,農民是不干的。”他說。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唐啟軍也承認,目前來看,要確保大豆擴種,大豆種植者補貼是最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方式。針對“因為大豆補貼過高,國家給黑龍江的轉移支付太多”的言論,他認為,黑龍江省是國產大豆主產區,產量接近全國一半。表面上看,黑龍江省農戶拿了補貼,但生產的大豆大部分都要出省,運往主銷區。換句話說,這部分大豆補貼,其實最終補貼的是全國人民。從這個角度來講,適當提高大豆補貼,縮小大豆、玉米的比較收益,是很有必要的。隨著玉米價格回歸理性,玉米、大豆的比較收益能夠控制在每公頃1000~2000元,農戶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對他們來說,即便沒有補貼,也要考慮輪茬問題。
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深加工、種子、物流等環節同樣不容忽視。
對于深加工,唐啟軍稱,在產量上來后,要想方設法推動企業在深加工、營銷推廣等環節發力,增加大豆消費場景。“要通過市場的力量,擴種大豆能為農戶帶來切實收益,不用補貼他們也會種大豆的。”他說。
對于種子,李銘豐稱,“澆水要澆到根上”,補貼種企益處多多,既能發揮杠桿作用,又用不了那么多補貼。如果給好的大豆品種1斤補貼0.1元的話,1畝地用10斤種子,也就相當于1畝地補貼1元。黑龍江省大豆面積6000萬畝,相當于補貼6000萬元,這只是所有大豆補貼的零頭,而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對于物流,“農戶真正在意的,補貼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秋收后要能賣出去,變成錢收回來。”李銘豐稱。他建議,通過稅收、貼息、貸款等優惠措施,鼓勵物流企業將大豆從產區運往銷區,讓加工企業消化。在不用刺激的情況下,實現良性循環。如果能跟加工端形成穩定的貿易關系,哪怕將來補貼減少,也能實現大豆外運。
從消化國產大豆這個角度來考慮,李銘豐還提到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國產大豆主產區的收獲季,也就是10月~12月,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引導國內加工企業必須優先采購國產大豆,先將國內大豆消化掉,然后才放開進口。“將全省大豆消化掉,三個月時間完全夠用。雖然不一定都能拉出去,但是已經訂單消化,剩下就是運出去的問題。此舉也可能刺激南方加工企業到黑龍江建設廠就地加工,也省去了一筆運費。等到放開進口,再使用進口大豆。”他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