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手、園丁、女傭……毫無美術基礎的素人,全憑愛好畫畫,在世界美術史上留名,吸引畢加索購買收藏,這就是“稚拙派”。8月1日至11月12日,“白日夢——稚拙派藝術家的奇妙世界”畫展在上海久事美術館舉辦,帶來畫派開創者亨利·盧梭等9位畫家的55件油畫作品。
畫作質樸
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活躍著一群素人畫家。他們沒有受過正統的美術教育,只是用眼睛去觀察,用樸素且直接的方法去畫畫。有的人用不起檔次較高的畫材,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從容創作。
(相關資料圖)
最有名的稚拙派畫家,被視為流派開創者的法國人亨利·盧梭,是一個錫匠的兒子。他先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隨后入伍4年。27歲那年,他成為巴黎海關收稅員,兢兢業業地工作15個年頭之后,他開始定期參加巴黎的畫展。由于作品始終堅持純真、原始的風格,吸引了畢加索、阿波利奈爾等當時著名的畫家,他們曾籌辦宴會向盧梭致敬。直到49歲退休以后,盧梭才開始用全部的時間畫畫,66歲去世于巴黎。
路易斯·維凡曾在郵局任職,62歲退休后才成為全職畫家。他從小喜歡畫畫,業余時間沒有中斷愛好。稚拙派的重要推手威廉·烏德發掘了他,帶他參加展覽,建立聲譽。維凡喜歡畫他工作生活的城市巴黎,也喜歡畫野外狩獵時看到的場景等。1927年,66歲的維凡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畫作個展。
1864年出生的薩賀芬·路易斯是牧人家庭的女兒,她自學畫畫,受到宗教藝術與教堂彩色玻璃的影響與啟發,創作了很多風格獨特的“花葉畫”。17歲時她開始擔任教會女傭,37歲開始為一些中產家庭做女傭或管家。48歲那年,威廉·烏德發現了這位“女傭畫家”的杰作,并資助她畫畫。1927年,63歲的薩賀芬全身心用于畫畫,兩年后參展了稚拙派畫家聯展,成為知名的女性畫家。
雖然薩賀芬生命的后十年受到精神疾病困擾,但后人沒有忘記她。2008年,馬丁·波渥斯導演的電影《花落花開》上映,講述了薩賀芬做女傭時把微薄的收入全都用來購買畫材、下工后全身心投入繪畫的故事。這部電影獲得了2009年凱撒獎最佳影片,國內也有不少影迷看過這部片,豆瓣評分達8.5分。有影迷說,“她存在過,就是最好的贈禮。”
多米尼克·佩羅內是在48歲退伍后開始投身繪畫的;安德烈·鮑尚是一名園丁,46歲退伍后一邊打理農莊一邊畫畫;卡米爾·邦布瓦當過農場工人、馬戲團大力士和摔跤手,35歲退伍后邊工作邊畫畫;郵政官員雷內·倫貝爾一直堅持邊工作邊畫畫,僅被兩次世界大戰中斷過,1994年以95歲高齡去世;讓·埃夫當過鐵路工人、鑄造廠工人,看了庫爾貝的畫展后愛上了畫畫,通過給雜志投稿開始創作生涯;費迪南德·德斯諾斯當過獵場守衛、業余樂手,喜歡畫鄉間生活,機緣巧合成了有名的畫家。
這些素人畫家不被學院派的條條框框所限制,也跳出了常人所理解的審美規則,畫作違背透視原則屬于家常便飯,展示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含任何偏見的畫風。
1908年,27歲的畢加索花了5法郎買下了盧梭的一幅畫,當時后者已經64歲。在一次聚會上,畢加索向盧梭表示敬意,他說,“像拉斐爾一樣畫畫花了我4年時間,像個孩子一樣畫畫卻花了我一輩子。”稚拙派畫家用所見即所得的方式,畫出了真誠的世界。
素人如何學習畫畫
2014年,美國素人畫家摩西奶奶(安娜·瑪麗·摩西)的書《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中文版面世,曾引起一番關注素人畫家的風潮。她從77歲才開始畫畫,80歲舉辦第一次藝術展,直到101歲離世,共留下1600多幅畫作,激勵了包括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在內的眾多讀者。
稚拙派畫家是如何學會畫畫的?策展人馬真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些畫家的創作全靠日復一日地畫,依靠本能反應,讓色彩組成一幅畫作。
“他們沒有學過,完全靠平時自己畫。他們生活在法國不同的區域,彼此之間也沒有交流,不可能互相借鑒。”馬真正表示,稚拙派畫家也會去看一些展覽,會有一些努力的方式,“但是因為他們的基礎所限,哪怕去看了畫展,也沒法學到專業的技巧。完全就是通過日復一日地畫、去描繪,積累出來一種本能的肌肉反應,去選擇色彩,最后呈現出一種圖像效果”。
畫下去,不斷嘗試,找到心中滿意的感覺,素人拿起畫筆,畫的是生活所見,內心所感。
這次展覽把9位藝術家的55幅畫作分為5個板塊,“周日餐桌”展示靜物畫,“伴我同行”展示人與環境,“魔法城市”展示城市風景,“夢境花園”展示植物,“奇妙自然”展示自然景觀。
比如,薩賀芬就用植物形象畫出了復雜心境。絲線般細長的雛菊花瓣,嫁接在棕櫚樹樹干上的葡萄串,用色極富沖擊力,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她畫的花束或植柱無論多么粗壯繁茂,總有一處穩定的根基。策展人認為,這體現出畫家內心強烈地需要尋求情感依托。
鮑尚1940年的作品《屠夫的店》畫出了戰時法國被占區人民的緊張氛圍,雖然畫面上的肉店看上去很正常,但人們的表情木訥,房子內部多處破落,戰爭對生活的影響體現得非常直接。
多位稚拙派畫家曾在巴黎生活過,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連于這座藝術之都。因此,他們的畫筆也經常涉及巴黎的城市街景,記錄下標志性建筑的場面。維凡經常畫地標,包括歌劇院、教堂、廣場等。他畫的凱旋門,不遵守透視原則,更像是置身現場親眼所見,地磚也用了淺綠色,畫得整整齊齊。
雷內·倫貝爾則是巴黎本地人,他喜歡畫迷人的空擋街巷、神秘的小磚墻、字跡難辨的褪色海報等,充滿街頭氣息。他的幾幅畫構圖有些相似,畫面兩邊只露出半個路人的身影,正中則是墻角、街角,主角是海報、貓咪、云朵等。
“雖然這些藝術家沒有經過嚴格的技巧訓練,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具有敏銳的生活觀察力。對于生活日常,每個人都有觀察和捕捉到的東西,只是用什么樣的方式把它轉化到畫布之上,每個人的方式有所不同。”馬真正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