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城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集中優質資源重點支持建設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當地產業轉型。這其中,廣州聚集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多種國家級重大平臺。
8月2日,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探訪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實地了解廣州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是如何發揮科研優勢,“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
【資料圖】
科研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銷售額1.82億元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下稱“廣州健康院”)是中科院首個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中與地方共建的研究所。
研究院圍繞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重大基礎及關鍵技術問題,多項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生命科學進展研發的多種藥物填補國內空白,其中新型治療白血病1類新GZD824(商品名:耐力克)打破了中國伴T315I突變耐藥CML患者長期無藥可醫的困境,上市以來銷售額1.82億元。
廣州健康院發揮前沿創新能力助力產業發展。廣州健康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侯紅明表示,“廣州健康院孵化出廣州恩寶、恒諾康、華南疫苗、銳博、昭泰等業界知名企業的‘搖籃’。”
據了解,廣州健康院積極鼓勵科研人員利用優秀成果創辦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健康院員工和學生在廣州創辦生物醫藥企業60余家,輻射帶動更多的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型企業發展,逐步形成廣州生物醫藥領域以科技支撐發展的典型優勢。
先進技術外溢相關產業,預計今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
廣州新型研發機構現已處于核心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以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下稱“黃埔材料院”)為代表的新型研發機構,正攻關卡脖子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黃埔材料院科研人員單承標表示,為破解航空輪胎國產化難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協同攻關仿生橡膠合成技術等核心技術難題。黃埔材料院承擔航空輪胎動力學大裝置建設等核心任務,現已完成航空輪胎國產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實現仿生合成橡膠和數字輪胎軟件兩項從“0”到“1”的原創性技術突破,掌握41項核心技術。
黃埔材料院。攝影/宋婕
據了解,黃埔研究院將衍生的先進技術外溢到以民航輪胎、特種工程輪胎和新能源汽車輪胎為代表的高端輪胎產品中。黃埔輪胎(廣州)技術有限公司將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以“Whampoa”為商標的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車輪胎、特種輪胎產品現已實現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預計2023年可突破3億元銷售額。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黃埔材料院已孵化企業17家,累計獲得外部投資超10億元。
國資和知名風投基金推動科創產業資本化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下稱“大灣區協同院”),聚集了來自全球的一流科學家。院內的國際協同實驗室圍繞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光電、材料等重點領域進行科研創新,既保持全球領先的顛覆性技術創新能力,又緊貼市場打造應用型產品,吸引國資和知名風投基金的關注。
“顛覆性技術是是大國競爭的關鍵變量。”大灣區協同院副院長劉玉峰表示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已經掛牌運行。培育和聚集顛覆性技術將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調研過程中,劉玉峰向記者表示,大灣區協同院與廣州產投集團、知識城集團等聯合組建了一期規模5億元的創新基金,并與高瓴、真格、聯想之星、復星、啟迪之星、正軒等知名風投基金聯合支持成果產業化。
大灣區協同院副院長兼首席運營官袁瑩稱,大灣區協同院累計實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35項(其中國際項目占比接近50%),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8項,培育出超視計、精智未來、博鑫醫療、金竟科技等一批硬科技明星企業。
截至2022年12月,大灣區協同院累計創辦和孵化高科技企業13家,其中多家企業獲得了大額社會融資,得到資本市場認可,“納米金屬透明電極”等多項具備國際領先或者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應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