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罕見強降雨襲擊華北地區,北京、河北多地受災嚴重。為保證災區通信,當前三大運營商均已在第一時間馳援災區。第一財經記者獲取到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上午8點,中國移動緊急啟動的中型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累計接入手機用戶1580個,產生流量2.3G,單次最大接入用戶187個。
中國移動保定分公司副總經理盧剛告訴記者,本次啟用的中型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能夠助力災情嚴重區域恢復網絡通信,最大可實現超過30平方公里的有效信號覆蓋,支持200個用戶并發業務,滿足政府抗災指揮部和附近人員密集區的基本通信需求。同時,該系統起飛要求低,對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或山地、河谷、高原等地形條件都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滿足應急救援的突發性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中國移動外,另外兩家運營商也都拿出“硬家伙”。中國聯通在河北保定、北京門頭溝等地區利用無人機、空中基站、衛星回傳鏈路等技術搭建了臨時通信平臺并利用無人機協助光纖修復。此外據了解,截至8月2日晚,中國電信河北公司已累計向涿州派出應急通信保障人員452人次,通信搶修車輛358臺次、應急通信車3輛,各類應急保障裝備218臺、發電油機159臺,調用衛星電話32部。
盡管三大運營商竭力馳援,不過河北境內多個受災地區的通信狀況依舊較差。據人民郵電報報道,截至發8月2日16時,河北涿州仍有278個通信基站退服,無法正常工作,退服率約為31.6%。河北保定全市通信基站退服總數為1444個,其中,易縣退服數量為297個,涿州278個,淶源171個,淶水170個。
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通信往往意味著生命。為何每次重大自然災害都會對當地的通信造成巨大影響?災難當前,人們在手機信號中斷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自救?第一財經記者就此采訪了專業人士。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院長廖運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自然災害中,往往受影響較為嚴重的是接入網。所謂接入網是指骨干網絡到用戶終端之間的所有設備。其長度一般為幾百米到幾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稱為通信設備的"最后一公里"。除了因物理損毀繼而導致的通信設備無法使用之外,由于接入網的布局需求是盡量接近客戶,保護措施多數并不完善,且大部分是通過光纖連接,因此,水災也容易對接入網帶來重大影響。
“光纖節點對水很敏感,光纜交接箱、基站機房等一旦浸水,難么通信基本上會中斷。此外地震也容易光纜斷裂或節點松動,基站電源失效等情況,這些也往往會造成通信中斷。” 廖運發說。
電信分析師馬繼華補充指出,自然災害會導致電力供應中斷,會造成地下光纜故障,另外,降水積水等也會造成設備短路,降低設備通信能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為了防止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對地區通信網絡造成的損害,國家有關部門和電信運營商都已經提前制定了應急預案。廖運發指出,有線通信一旦中斷,恢復時間周期較長。對于現階段受災較為嚴重的涿州等地區,一般優先恢復移動通信。視移動通信的破壞程度,一般會考慮用移動通信應急車、衛星通信、應急無人機基站等方式應對。
那么面臨自然災害威脅時,普通人在通信環境惡劣的條件下該如何自救?馬繼華告訴記者,一旦遭遇自然險情,一般民眾要盡量節約使用手機電量,少用或不用非必要軟件應用,保持手機在干燥環境中,這樣才能保證在通信信號恢復時有能力求援。此外,馬繼華建議對于個人,家庭可以儲備備用移動電源,或者備有具有應急通信功能的設備。
廖運發表示,在手機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一般民眾的通信只能寄望于帶有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借助衛星通信的短報文進行應急聯系。在緊急狀況下,如果一般民眾擁有帶有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其需要在保證周遭安全的前提下,找到相對開闊的地方發送定位信號后等待救援。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