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下稱《封神》)依靠較為穩定的口碑為自己扳回一城。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7月31日19時,《封神》票房破11.6億。貓眼專業版對其內地總票房的預測從上映第二日的14.23億提升至23.84億。
【資料圖】
對比影片的巨額成本,《封神》上映首日票房不到五千萬,在強片云集的2023年暑期檔顯得并不出眾,落后于《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不及同期上映的《超能一家人》。
盡管開局不利,《封神》綜合票房還是實現了逆跌,占比逐日提升,從上映首日的26.3%一路來到上周末的40.5%。上映第三周,在新片《熱烈》強勢入局的情況下,《封神》仍然保持著單日票房占比、排片占比第一的位置。
在經歷了《圖蘭朵》《阿修羅》《封神傳奇》等陣容強大、質量堪憂的國產魔幻大片洗禮之后,并不完美的《封神》讓觀眾重拾了對該類型影片的期待,愿意去影院一探究竟。
打破國產魔幻片魔咒
在豆瓣搜索“封神”,滿分十分的評價體系里,主題為“封神”或名稱中帶有“封神”的影視作品大多在3分左右徘徊。7月16日,一部由姚笛主演,名為《封神:禍商》的網絡電影上線,目前評分僅為3.2分。缺乏審美的花里胡哨的視覺,狗血的劇情和刻板的人物形象,是類似作品的共性。
作為家喻戶曉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故事被無數次搬上銀幕。原著借商周之變,講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念。比文學性和思想性更值得稱道的,是其宏大的設定,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電影《封神》取材于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和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主創試圖去掉原著中具有歷史局限性的內容,進行當代化的表達。
編劇冉平撰文介紹,“老百姓愛看”是選擇《封神》故事改編的最大原因:“第一部的故事要展示的是善惡博弈時‘善的力量’,讓當下觀眾在這個充滿選擇的時代,愿意去做一個好人。”在他看來,封神的改編難度在于,既要讓熟悉原著的讀者感到符合想象,又呈現出一個自成系統的新作品。
封神的另一位編劇冉甲男認為,《封神演義》中的小說人物較為平面化,缺乏成長性:“一出場就滿級。”在她看來,中國傳統小說像是卷軸畫,電影改編要做的事如同將《清明上河圖》變成一幅幅有畫框、有透視的畫,展現人物的成長過程。
從影片最終呈現可以看出,編劇將封神演義的故事化繁為簡,選擇了原著中面目較為模糊的姬發、殷郊等角色為核心人物,虛構了一支追隨殷壽多年的質子旅,強烈的戲劇沖突就在質子與殷壽的“父子”關系中展開。龍德殿“弒父”是影片中的一個重要情節,展現殷壽、四伯侯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對峙,在較短的時間內勾勒出幾個重要人物的品性,張力十足。
特效成短板
第一部主要講述了一個“弒父”“成長”和“回家”的故事。后來成為武王的姬發,追隨殷壽即紂王多年,將之視為自己的精神父親,在一系列蹊蹺事件發生后,他的內心產生懷疑,發現殷壽叱咤戰場的英武外表下,日益膨脹的野心和殘酷心性。一個少年英雄的成長故事逐漸清晰,從盲目、輕信、犯錯,到覺醒后找尋自我、堅定內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物弧光。整部影片的落腳點在西伯侯姬昌對姬發所說的那句話:“誰是你的父親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封神》對紂王和妲己的塑造較為顛覆傳統,也令這兩個典型的反派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該片塑造的紂王比妲己更懂得如何蠱惑人心,妲己并非禍端,而是紂王野心的放大器。強大的反派形象,也令觀眾對后續即將展開的正反角斗興趣濃厚。過去一些號稱史詩的影片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對反派形象的塑造過于敷衍,反派的愚蠢和行動邏輯的缺失,削弱了正面人物的光彩,也令影片空有史詩般的視覺場面,缺乏靈魂。
相比人物和故事,特效反而成了《封神》的短板。整體而言,《封神》各個片段特效水平不穩定,觀感割裂。影片開篇,殷商大軍兵臨冀州城,將士尸體橫陳冰天雪地的場景,營造了肅殺冷峻的戰爭氛圍,殷壽率質子軍團浴火沖陣的場景,氣勢雄渾。而涉及神魔的視效場面,卻被網友吐槽為“五毛特效”。尤其是昆侖仙宮一段,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頭頂的光環,仿佛是上世紀的國產影視作品效果。而雷震子、龍須虎等生物特效因細節缺失,也顯得造型潦草、質感虛假。對于一部打磨四年之久的“巨制”而言,這樣的視覺呈現,還是令不少人感到失望。。
作為一部大片,《封神》還有音樂過滿、缺少留白的問題,部分片段的音效過響,甚至刺耳。視覺層面,可以看出主創對《權力的游戲》《指環王》等影視作品的借鑒,有觀眾表示希望能夠在第二、三部看到更有想象力的神仙斗法場景:“中國神話的法術是玄奇的,希望看到混天綾表現出自己的靈魂和智慧;少拍點怪獸追人、飛來飛去的打斗,這些都是歐美魔幻電影中的慣用橋段。”
第二部有望明年暑期檔公映
因為電影創作環境和潮流變化迅速,庫存的影片往往會因為題材過時、敘事陳舊難逃上映即“撲街”的命運。因主控方北京文化業績“暴雷”,原定于2020年上映的《封神》經歷了數度延期,為影片蒙上一層陰影。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四年前拍攝完成的《封神》放在今天的國產電影市場中看,在工業化方面依然處于領先水平。這也側面映證了自2019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內外交困一度停滯的現實。另一方面,影片的選角較為成功,盡管時隔四年才上映,由于年輕演員大部分啟用新人而非流量明星,避免了因某個主角“塌房”而回爐重造的后果。
導演烏爾善透露,《封神》第二部和第三部已經完成了剪輯工作,如第一部的票房能夠收回成本,明年暑期檔,第二部就能實現公映。《封神》第一部的彩蛋劇透了第二部即將登場的新人物,魔家四將、聞仲、鄧嬋玉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令人期待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不過,鑒于第二、三部的故事走向,神魔大戰的比重將較第一部有所增加,如果特效水平與第一部并無太大差異,視覺想象力也沒有突破的話,恐難令觀眾滿意。對于一部立志成為史詩大片的電影,特效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特效的水平決定了影片是否擁有“史詩”質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