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是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倒計時100天。
在當日舉行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下稱“虹橋論壇”)主題議題發布解讀會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虹橋論壇常務副秘書長孫成海介紹,第六屆進博會是疫情之后首次恢復全面線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國家館已有超過50多個國家確認參加,中國館展覽面積從1500平方米增加到2500平方米,其中還要增加自貿試驗區成立10周年綜合展。企業商業展現在簽約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達到了預期目標,各項配套活動也在有序推進。
在7月26日舉行的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倒計時100天新聞通氣會上,孫成海透露,第六屆虹橋論壇將以“攜手促發展•開放贏未來”為主題,圍繞“全球開放”核心主題和“國際公共產品”功能定位,舉辦主論壇、“投資中國年”峰會,并且按照“1+4”板塊體系,舉辦系列分論壇。其中的“1”是指《世界開放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4”是指包含了“開放發展”“開放合作”“開放創新”和“開放共享”四大板塊的分論壇。
(資料圖)
今年有何不同
在歷屆進博會上,虹橋論壇作為重要部分不僅是外交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思想碰撞的重要平臺。此次第六屆虹橋論壇,孫成海認為有四大特點,第一是突出開放主題,凝聚全球開放共識;第二是打造權威報告,向世界傳遞虹橋智慧;第三是聚焦全球治理,持續發揮國際公共產品的功能;第四是匯聚發展合力,強化越辦越好的機制保障。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農商和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德杰尼•特澤拉認為,虹橋論壇是進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發展,國際公共產品屬性持續增強。他欣然看到包括工發組織在內的諸多國際組織也積極參與其中。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喬展在線上視頻中致辭表示,2015年,聯合國全體成員國一致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如今行程已過半,但全球的落實進度顯然落后于計劃。
“要為所有人創造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必須加快行動步伐,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協作。”喬展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完成這項任務,如今加強國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而虹橋論壇搭建了一個富有活力、令人振奮的平臺。他希望,虹橋論壇能夠繼續匯聚全球智慧,讓不同的觀點、視角和見解競相迸發,為促進低碳包容性投資和貿易貢獻力量。
今年工發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都將繼續主辦相關分論壇,力促發展中國家探尋工業化,為全球共同推進包容、綠色和韌性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方向。
同時,作為虹橋論壇的旗艦報告,自第四屆進博會以來已經連續兩年發布的《世界開放報告》也備受關注。孫成海表示,今年將繼續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3》和最新的“世界開放指數”,持續推進報告的國際化。
《世界開放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與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共同撰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龐大鵬對第一財經介紹,今年的報告體現了科學性、聯動性、多元性和實踐性。就科學性而言,龐大鵬表示,今年增加了對“開放指數”概念解讀的兩個指標,即對各個經濟體開放能力的建設和開放政策的發展。同時,在11月5日今年的“開放指數”正式發布前,通過科學方法進行預測和評估,增強指數的時效性。
此外,龐大鵬表示,今年的報告還與時俱進地介紹了中國的理念和實踐,專章論述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系。“中國的經濟發展從開放中來,更要通過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走向未來,所以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講清楚也是今年報告的特色。”
熱點議題有哪些
在27日的圓桌討論環節,對于第六屆虹橋論壇“攜手促發展•開放迎未來”的主題,龐大鵬認為,論壇主題順應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出現的新變化,致力于維系可持續發展的新平衡。
對于近年來一些國家采取的“去風險化”政策,龐大鵬強調,“去風險化”的實質就是“封鎖”“打壓”的升級,“去風險化”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制造更多的風險。因此,他認為,世界各國要攜手促發展,開放贏未來,打破這種封閉僵化的體系,以真正的開放、包容來促進全球的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第六屆虹橋論壇的主題選擇非常精準,“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問題根源在于發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對全球而言,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但如何實現發展?一些國家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歸結于別人,采取零和博弈實現自己的發展。”
屠新泉表示,虹橋論壇就是旨在以通過開放合作的方式和精神,來實現發展目標。“這一主題扭轉了過去出現的錯誤導向和思維,有助于全球回到合作開放的正確道路。”
在第六屆虹橋論壇的四大板塊中,“開放發展”“開放合作”和“開放創新”三大板塊分別下設五大議題,“開放共享”下設六大議題。綠色發展、農業、供應鏈、國際標準、南南合作、數字經濟等當前熱點,都將是分論壇屆時所涉及的議題。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干春暉以綠色發展為例,認為后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技術、質量和結構為代表的三大領域的變革。“民眾對于環保節能產品、綠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勢必引發企業產品質量的變革。今年第一季度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成為了中國出口新的增長點。”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 202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增長2.1%,首次突破20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增長強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
在議題方面,屠新泉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對100天后即將舉行的第六屆虹橋論壇主要關注三大方面。首先是全球經貿治理。屠新泉表示,全球化趨勢在這幾年出現倒退的現象,比如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經貿治理造成很大沖擊,“雖然相關問題原因復雜,但也希望屆時通過論壇,討論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尋找解決方案”。
其次,屠新泉表示關注數字經濟議題。“數字經濟發展非常快,數字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產生問題,對政治、經濟、社會影響非常復雜,對政府管理、治理帶來很大挑戰。”他說道,“因此,會特別關心各方專家從不同角度討論如何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管理數字化的風險。”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問題,也是屠新泉關注的議題之一。他希望屆時通過虹橋論壇聽到更多企業界的聲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