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碳中和已經成為各行業自覺,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的食品產業,也需要以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理念,改造、重塑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
(相關資料圖)
但這種改造和重塑,會影響食品安全嗎?如何實現二者的并行不悖、相輔相成?
6月29日,七星“綠色食安之旅”游學會在武漢舉行,近60位來自制造、餐飲等食品行業的從業者組成的游學團,參觀了星巴克武漢首家“綠色門店”——武漢東合中心店,了解星巴克綠色門店建設與運營的標準;游學團還來到國內飲料行業首家碳中和工廠——達能中國飲料湖北武漢脈動工廠,在參觀了脈動旗艦工廠展廳生產線及脈動生態花園后,開展了一場深入的圓桌討論。
綠色門店、碳中和工廠加快落地
2022年8月23日開業的星巴克武漢東合中心門店,是星巴克在武漢的首家綠色門店。所謂綠色門店,是指必須至少通過星巴克“綠色門店”認證體系的8大標準,聚焦于節約能源、水耗管理、廢棄物處置等重要領域,包括必須使用高效低能耗的相關電器、使用無汞LED燈具、采用低流量水龍頭、堅持垃圾分類等。
2021年9月30日,上海前灘太古里的星巴克向綠工坊正式開業,這也是國內首家獲得星巴克“綠色門店”體系認證的門店。之后,綠色門店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根據計劃,星巴克希望2025年全球達到10000家綠色門店,2030年全球所有門店都達到綠色門店。
綠色門店的背后,是星巴克承諾到2030年,在全球范圍內,對比2019年基線數據,將實現碳排放減半、用水減半及廢棄物減半的目標。
星巴克營建設施高級經理吳昊說,綠色門店的標準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會持續迭代,一旦市場上出現能耗更低、經濟效益更高、價格可承受的設備、技術等,之后的綠色門店就會加以推廣使用。
“根據我們的2025戰略愿景,我們計劃到2025年,在內地共運營2500家綠色門店,深入踐行品牌的可持續理念。”吳昊說。
29日下午,游學會參觀的武漢脈動工廠,是中國飲料行業首兩家碳中和工廠之一。2023年4月21日,達能宣布旗下所有脈動工廠實現碳中和。為了進一步邁向全價值鏈碳中和,脈動當天攜手近百家上下游供應商,共同發布減碳倡議,致力于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零碳未來”賦能。
“截至2022年,脈動工廠的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66%,相比脈動上市之初,單瓶能耗下降 72%,生產環節碳排放強度降低9成以上。”達能中國飲料EHS相關負責人表示,脈動武漢工廠2014年左右建廠時碳排放大概是每年3萬噸左右,到2021年,因節能增效下降了1.5萬噸左右,再經過屋頂太陽能光伏、清潔電力采購等措施實現100%可再生電力,使用的蒸汽改換成清潔蒸汽,進一步將碳排放降到了180噸左右。
藝康集團大中華區食品飲料部技術總監羅四維說,在脈動工廠的輸送帶上,使用了一種干的而不是溶液型的潤滑劑,沒有水,也就能夠不影響設備運行的效果。而在星巴克的門店里,藝康通過將消毒液改為高濃縮片劑,實現了用量、包裝材料、倉儲、運輸量的減少,這些都對可持續運行帶來好處。
食品安全是底線、基石
“我看到過一個調查,在一個具有良好食品安全文化的組織里,員工犯錯誤的可能性會減少50%左右。減少錯誤從而減少浪費本身就是一種可持續,所以食品安全和可持續是相輔相成的。”達能食品安全體系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是基石。
但是,可持續也會給食品安全帶來一些挑戰。
目前,再生塑料已經用于紡織、汽車配飾,當前一個熱點話題是再生塑料是否可以用做食品接觸用材料。如果可以的話,瓶子重復利用4~5次,就能夠降低60%的碳排放。
“目前,再生塑料用于食品接觸用材料在國內尚待法規完善出臺,且需要科學數據來證明其安全性。”達能質量與食品安全相關負責人表示,達能正在協助行業做這個工作。“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是基石。”
羅四維舉例,企業為了做好食品安全會有清洗步驟,要用到水、電、蒸汽、人力,這的確會帶來可持續方面的壓力。他表示,平衡就在于,該洗的要洗,但要洗得準確,洗得更優更省。比如,工廠設備的日常消毒能耗很高,需要蒸汽加熱且持續時間長,同時可能對工廠環境引起二次污染。“有沒有什么好的方式去替代它,同時還不降低效果?我們新開發的創新復合冷消毒產品,一方面保證殺菌效果不會給食品安全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不會降低消毒效果。”
在可持續發展中堅守食品安全的底線,更多新技術、新工具成為有力助手。
“大家會越來越多地利用數字化工具,幫助我們去做食安管理。”星巴克資深品質保障經理劉月雪說,比如星巴克會為門店經理做一個智能排班系統,如果員工的健康證到期,就會被鎖死無法再排班;比如連續溫度監控系統,門店可以通過手機獲得冷藏冰箱的溫控信息,如果有異常會在手機端提醒關注和原因調查。
為了規避開封物料過期,星巴克設置了相應物料的開封保質期系統管理,門店小伙伴掃描物料上的二維碼打印標簽,標簽會顯示物料的開封時間和到期時間,有效期到期設備會發出蜂鳴聲,提醒門店做相應的處理。
“做精益管理,最簡單是傻瓜式管理,當我們從源頭用更簡單工具做解決的時候,整個系統規范會容易很多。”劉月雪說。
達能質量與食品安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環境的變化,食物系統的變化,以及人類消費模式、飲食文化的變化,會產生一些未知風險,達能利用AI,先期設定一些食品安全領域關鍵詞,經過不斷學習和訓練,AI能高效抓取所需的信息。“再結合我們食品安全專家團隊的研判,梳理出可能受到影響的品類,并分為高中低風險矩陣,采取相應的降低風險的緩解措施”
劉月雪也特別強調,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都會有一些實現可持續和食品安全的方法,關鍵是要多交流分享,就可以幫助企業打開思路,有更多應用來避免出現食安問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