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方注冊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監管部門再次提高了市場競爭門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對新《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下稱 《辦法》)的解讀。其中新《辦法》中增加了嬰配粉的標簽和說明書的規定,要求不得使用“進口奶源”、“生態牧場”等模糊信息,新規并將于今年10月1日執行。在業內看來,新的修訂將進一步突出奶粉配方技術和創新的競爭,中小品牌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環境。
公告顯示,新《辦法》修訂了多處內容,包括明確禁止變相分裝和8種不予注冊的情形,同時細化了關于奶粉產品標簽、說明書的禁止性要求,同時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其中,原《辦法》規定,標簽和說明書不得含有6種情形,比如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等。
而修訂后《辦法》明確了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的9種情形,增加了不得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進口原料”、“原生態奶源”、“無污染奶源”等模糊信息;不得使用嬰兒和婦女的形象,“人乳化”、“母乳化”或者近似術語表述;不得使用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內容,并列舉了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情形等。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監管部門對產品宣稱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以避免出現企業誤導消費者的情況,而這種“查缺補漏”式的修訂,進一步提高了嬰配粉行業的門檻;另一方面,這一修訂也是對奶粉產品和技術創新的一種鼓勵。
長期以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屬于信息不對稱產品,消費者也很難直觀了解產品品質差異,因此在包裝上標注進口奶源、生態牧場等主打概念的產品并不少見。
今日下午,一家奶粉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可以明確的是這些模糊詞語肯定將不能再用于奶粉罐體包裝之上,但奶粉企業的線下宣傳材料眾多,所以尚不清楚這一部分管理會不會寬松一些,但此舉也釋放了一種嚴管的信號。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解讀中監管部門也提及,修訂《辦法》的背景中,也考慮到《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完善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結合母乳研究成果和市場消費需求,支持生產企業優化配方,加快產品研發,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近年來,監管部門一直在提升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進入門檻,并鼓勵市場從營銷競爭轉向技術和產品創新的競爭。2018年1月1日實施的嬰幼兒配方注冊制,也被認為是近年來最嚴格的奶粉新政。
第一次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時,國內嬰幼兒奶粉品牌數從2016年的3000多個,銳減至2020年底的440個配方系列。近期,由于5年的注冊證書有效期已經或即將到期,大量奶粉品牌需要進行二次配方注冊,而二次配方注冊又恰好疊加新國標落地,注冊難度進一步增大。截至2023年6月下旬,只有約有59家乳企的253個配方系列通過注冊。
此前,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區總裁陳戈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透露,新國標+二次配方注冊實際上考驗了奶粉企業的綜合實力,其要求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供應鏈管理、內部協同能力等都要“在線”,二次配方注冊的收緊也會加速行業的洗牌,讓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的提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