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家將出臺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指導性文件,對相關政策做優惠性或者制度性規定。此外,第四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也將發布。
為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和指導意義,從2020年開始,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的搜集整理,并根據各地案例報送情況和實踐成效,先后組織編寫、印發了三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在7日至8日召開的“第二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湖州論壇暨國際研討會”上,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賈文龍透露,目前第四批案例正在準備當中,有浙江的案例納入。
賈文龍介紹,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參與編制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指南》,協助江蘇、福建、山東、河南、廣東、重慶六個省市的十個試點地區,開展自然資源領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提供了成功案例,目前正在對試點情況進行總結。
他還透露,近期還將在自然資源部層面出臺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指導性文件,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相關政策做優惠性或者制度性規定。
“三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涉及生態補償、資源環境指標交易、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交易、生態治理及價值提升等多種模式。”賈文龍說。
論壇上,湖州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兩山”理念研究院院長金佩華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既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打開“兩山”轉化的線路路徑,核心是通過促進“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過選擇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逐步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
生態產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其價值實現的路徑主要有三種:市場路徑,主要表現為通過市場配置和市場交易,實現可直接交易類生態產品的價值;政府路徑,依靠財政轉移支付、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政府與市場混合型路徑,通過法律或政府行政管控、給予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交易主體,促進市場交易,進而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時了解到,目前,我國各地已涌現出一大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生動鮮活的成功案例,轉化路徑成果和模式進入密集推出期。除自然資源部陸續推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外,生態環境部也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及“兩山”基地的創建,指導和幫助地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綠色發展。
上述專家表示,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破解“四難”: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抵押難;生態產品交易不充分,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市場準則;不同主體之間的生態保護補償和環境損害賠償的對象、標準、模式還未能全面有效地落實;由于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周期長,主戰場通常是廣大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經營開發主體分散、經濟實力不強、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問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