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心城市加快發展,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不少中心城市的小學在校生數量呈較快增長勢頭。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32個重點城市近五年來小學生數量變化發現,總體來看,強省會城市增長較為迅猛;長沙、西安、武漢、南京、貴陽小學生數量增幅位居前列。32個重點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口超3000萬省份的省會、部分經濟大市,由于部分城市數據尚未公布或公布的是義務教育階段數據,故未納入統計。
(相關資料圖)
需要說明的是,2017年后有個別城市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比如,2019年初地級市萊蕪并入濟南。因此,在計算小學生數量變化時,對比的是當前行政區劃下的2017年數據,保持口徑一致。
長沙小學生數量5年增幅第一
從總量上來看,重慶、廣州和成都現有的小學生數量位居前三。重慶是唯一一個超過200萬的城市,達到203.19萬人;廣州以120.44萬人位居第二;成都以118.1萬人位居第三。
總體上看,城市小學在校生數量多少,與人口出生率、人口結構、學制等多因素有關。比如,人口出生率高、少兒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往往出生率也比較高。從近五年變化看,全國小學在校生數量增長了6.3%。2022年我國小學階段招生1701.39萬人,在校生10732萬人;2017年,全國普通小學招生1766.6萬人,在校生10093.7萬人。在第一財經統計的32個城市中,有28個城市近五年小學生數量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32個城市中,有18個城市小學生數量增幅達到或超過20%,其中,增速超過30%的城市共有6個,分別是長沙、西安、武漢、南京、貴陽和廈門。在32個城市中,位居前十的城市有9個是省會城市。
中部省會長沙以41.9%位居第一,比同期全國增幅高出35.6個百分點。2017年長沙普通小學在校學生57.42萬人,2022年這一數據達到81.5萬人,增加了24.08萬人。近年來長沙常住人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長沙2022年以18.13萬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作為中部人口大省湖南的省會,長沙對全省各地市的吸引力很大。
從產業看,長沙的裝備制造、文化、醫藥等十分突出。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涌現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等裝備制造明星企業,被譽為“世界機械工程之都”。在文化產業方面,長沙以網紅城市出圈,文化娛樂產業十分繁榮。結合長沙自身較好的教育、醫療、文化資源,也吸引了周邊地區很多人口流入。
西安和武漢增速位列第二、三。武漢和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機構較多,沉淀下來的科創資源十分豐富,城市規模也比較大,城市GDP占全省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對周邊地區和城市的人有很強的吸引力。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對于大部分中西部省份而言,省會城市往往是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集中了全省最好的產業、資金、科教文衛等各種資源要素。近年來,這些城市大幅縮小與北上廣深的差距,在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省內其他地市州乃至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流入省會城市。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西安、武漢、長沙等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例如落戶門檻、優惠措施等,都出臺了很多政策。其中,有不少周邊地區的人,趁著落戶門檻放開放寬,把戶口遷到省會,孩子到省會讀書。
在32個城市中,增幅前十的城市只有廈門是非省會城市。丁長發說,廈門的教育資源好,而且廈門宜居、有比較好的產業鏈,人均收入位居福建第一,吸引周邊地區大量年輕人流入。
32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近五年小學生數量增幅低于10%,分別是哈爾濱、重慶、溫州、南昌、石家莊和東莞。
其中,哈爾濱五年來小學生數量下降了12.2%,與所在區域人口出生率低、常住人口持續下降等因素有關。2022年年末黑龍江常住總人口3099萬人,比上年減少26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減少732萬人。
重慶近五年的小學生數量下降了3.2%。不過,直轄市重慶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3213.34萬人,面積達8.24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其中,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轄區縣,尤其是渝東南、渝東北地區。由于這些地區經濟欠發達,所以人口大量外流到東南沿海地區,也有大量人口流向重慶主城區。近年來,重慶主城區人口也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
多地今年現入學高峰
人口空間分布變化疊加全面二孩效應,今年全國多地集中出現小學入學高峰,不少地區出現了學位預警。
例如,2023年將是杭州近年來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最嚴峻的一年,人數預計在15萬人左右(去年約12.5萬人)。據《杭州日報》4月11日報道,杭州市教育局發布全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預警。杭州市為家長提供了各個學校的入學信息查詢,對于學區內適齡戶籍生人數達到或超過學區小學常態招生計劃數的100%給予“紅色預警”,學區內適齡戶籍生人數介于學區小學常態招生計劃數的90%至100%的給予“黃色預警”。
青島媒體報道,今年青島小學一年級入學人數也迎來高峰,共有16.8萬名兒童入學,比去年增加了4.3萬人。
此外,北京、廣州、濟南、成都、南昌等地也先后發布學位預警。
不過,雖然多地小學出現學位預警,但今年多地的幼兒園已經出現了招生難,不少幼兒園面臨關門局面。從歷年出生人口變化看,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數都超過1700萬人,尤其是2016年達到1883萬人。但進入2018年,二孩效應減弱,當年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2019年為1465萬人;2020年為1200萬人。
因此,三年以后,不少小學也將面臨招生難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目前小學生數量增長較快的城市,屆時小學入學人數增幅也將有放緩乃至下降的可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孟久兒撰文分析,在積極應對當前入學人口高峰的情況下,也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幾年內可能出現的入學人口下降趨勢,更多以“挖潛”“擴容”的方式增加學位供給,減少大規模興建新學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