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相較于去年“元宇宙”主題,今年大模型的話題熱度成功讓大會規模倍增。
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所言:今年的大會與往屆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在一個新的背景之下,即去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將人工智能推到了一個新的風口上,可以說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在當前這個時期,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最熱門的話題,沒有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鉚足勁”
因為要見兩撥合作伙伴,人工智能公司員工王舒樂要在30多度的上海烈日下,從世博中心步行至世博展覽中心。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分了這么多場——世博中心、世博展覽中心、張江分會場、徐匯分會場等讓她覺得內容著實豐富。
“今年逛了一圈,我發現各家都是鉚足了勁展示和推廣自己的產品。”在中信集團的展區,一位參展商對大眾前來了解人工智能最新產品的熱情由衷感慨,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5萬平方米主展覽區中匯聚了超過400家參展企業,參展企業數量、展覽面積均創歷屆之最。
大模型可以火到什么地步?第一財經記者在這一家的展臺了解了相關內容出來,還會有后面的人跟上來遞名片:“我們和您剛看的那家業務是一樣的,您也可以了解一下。”
在世博展覽中心簽下一塊展臺的參展商許維對記者表示,第一次見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對展覽中心的利用率這么高。一般越靠近入口的位置越好,相對應的價格也越高。此次大會參展商里,占據最好位置的是星環科技、商湯科技等展商。
許維對記者表示,此次WAIC因為大模型的火熱,參展商很多,一百平米左右的展位價格就在二十萬上下,因此也可以看出來參展的廠商都是相對預算“充裕”的。他調侃稱“這次AI四小龍里也只來了商湯‘一條龍’”。
許維的公司展臺成功吸引了一位投資人士梁源的造訪,他向公司負責人詢問了AI技術、商業模型等細節,并交換了聯系方式。梁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趟過來主要是“懷著學習的心態”,了解下大模型相關技術跟企業狀態。相較往年,他感覺今年的WAIC明顯規模更大,參展商也幾乎都是行業叫得上名字的,經過疫情三年與AI行業低潮期,人工智能行業明顯經歷過一波優勝劣汰。
另一位參展投資人對記者表示,他也在關注大模型賽道的應用落地,但相對于企業方給出的具體參數以及所謂的應用落地案例,他更關心的是大模型在國內的發展趨勢到底會不會持續下去,“我期盼看到的是一個明確的漲勢。”該人士稱。
如何落地
展臺位置更多作用在于產品及技術展示,但是否租賃了位置并不影響廠商們在大模型方面的熱情。從供應商側,從芯片到云計算,再到應用開發,業內公司帶來了與千行百業相結合的大模型產品。
武漢百智誠遠公司推出了可智能生成裁判文書的文書精靈。這款產品是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的紫東太初大模型上基于華為昇思AI框架訓練了6個月的結果。展臺人員告訴第一財經,產品訓練是在華為的智算中心,推理可以部署在公司的內網完成。“我們初步合作了一些檢察院,還沒有開始收費,現在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訓練。”
主攻芯片的企業燧原科技推出了以邃思系列芯片為算力支撐,由首都在線提供計算服務的燧原曜圖MaaS(Model-as-a-Service)平臺服務產品,為用戶提供面向AIGC時代的高效易用、安全可靠、企業級的文生圖服務。
“燧原曜圖的推出,是我們在AIGC戰略布局的第一步,通過創新的服務產品與商業模式,基于云的杠桿效果,把算力和服務無縫結合直接賦能到最終用戶。我們還將繼續推出其它MaaS服務產品。”燧原科技創始人兼COO張亞林說。
第四范式首次公開展示其“式說”大模型,主要聚焦在企業軟件領域,目前已匯聚了大模型在金融、零售、房地產、航空、制造、司法等行業的應用實踐。“式說”主要定位為ToB(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多模態大模型,擁有輸入輸出多模態、知識庫、Copilot、思維鏈等核心技術,同時具備內容可信、成本可控、數據安全等“企業級”優勢。
另外,金山辦公攜旗下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智能辦公助手WPS AI也亮相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系國內協同辦公賽道首個類ChatGPT式應用,接入了金山辦公多個辦公產品組件。金山辦公CEO章慶元在大會現場表示,金山辦公將WPS AI定位為大語言模型的應用方,未來錨定AIGC(內容創作)、Copilot(智慧助手)、Insight(知識洞察)三個戰略方向發展。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大會上再次強調了產業大模型的重要性。他表示,通用大模型有很強的能力,但并不能解決很多企業的具體問題。企業的大模型應用需要綜合考慮行業專業性、數據安全、持續迭代和綜合成本等因素?;谛袠I大模型,構建自己的專屬模型,也許是企業更優的選項。
現場也不乏有“集成”大模型的廠商。中國電子云發布了大模型行業智能平臺星智2.0,是為了匯聚國內最優秀最主流的大模型,能夠面向各行各業各個應用場景提供服務,其中包含了中國電子自有的星智政務垂直領域模型,主要服務于數字政府。
“用一套統一的平臺連接模型的提供方、模型的使用者和模型的平臺運營方,能讓我們的智能算力中心轉化成一個城市產業、城市智能發展的新供給。”中國電子云副總裁?;垆h說。
科技廠商不分大小都在積極擁抱大模型帶來的變化,推出適配的產品。當然,大模型能力雖大,但并非萬能。“目前的大模型對事實類和邏輯推理類能力仍然不足,會產生貌似符合邏輯的‘幻覺’,大模型的輸出無法拆分解釋,錯誤也很難溯源。”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IEEE Fellow劉劼也給出了一些風險提示。
正如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聯世界,生成未來”,大模型帶來的有美好的期待也有一些風險。但努力推動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結合切入應用領域,是當下最應該做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