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養老金系統的可持續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的議程重心之一。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退休儲蓄和退休收入需求之間的全球差距預計將在三十年內達到400萬億美元,超過全球經濟規模的五倍。
世界經濟論壇稱,三大趨勢驅動著這一差距的擴大。一是人口趨勢導致的快速老齡化。二是隨著產業的中斷,非正規部門工人的比例不斷增加。三是隨著世界各地的中產階層不斷擴大,人們對退休收入的期望也相應增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應對挑戰,近一段時間來,多地也已開始推進養老金體系的改革。例如,作為歐洲最大的職業養老系統,7月1日,荷蘭私人養老金系統的全面改革正式生效。養老基金將把更多的風險分配給年輕群體,而減少分配給接近退休的人。
什么才是更可持續的養老金體系,私營領域能如何幫助解決養老金問題?為此,第一財經記者在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上專訪了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大中華區總裁雷韜潤(Peter Reynolds)。他認為,增加可投資的資產數量和范圍,是幫助人們在退休后得到可觀回報的路徑之一。
好的養老金體系經驗
第一財經:全球利率正在上升,這對養老金體系來說有何影響?
雷韜潤:有好的一面,比如投資回報通常會上升,從投資組合中得到的無風險回報也會增加。但另一方面,這顯然意味著某些國家的通貨膨脹之前一直在攀升,而這是退休后最大的問題。在歐美國家,可以觀察到生活成本上升了很多。這對那一代人的退休儲蓄會產生真正的壓力,因為他們需要為能源和食品等基本必需品付費。
總的來說,這是兩種相互抵消的效應。
第一財經:多國都在思考養老金體系改革,這是否說明現如今的養老金體系已經過時?什么才是更可持續、更健康的養老金體系?
雷韜潤:我不認為已經過時。挑戰在于,當人們的壽命增長,退休人員增多,養老金規模擴大,這段時期所需的醫療保健費用也激增。
我們應該清楚,并不存在一種完美的養老金模式。縱觀全球現有養老金融資情況,幾乎每個養老金市場都有缺口。換言之,沒有一個即插即用的萬金油解決方案。
但從養老金體系“三支柱”來說,支柱1、支柱2和支柱3分別由國家、企業和個人資助。在許多老齡化程度已經很深的市場,支柱3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一財經:全球是否有在養老金制度上做得較好的例子?
雷韜潤:一些較小的歐洲國家做得尤其好,例如瑞士、瑞典等地。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有些國家的養老金體系更注重支柱1。
相比之下,中國或印度這樣超大人口規模的國家的問題不在于人口多少,因為相比人口較小的國家,你可以直接擴大各緯度的規模。實際上,關鍵在于撫養系數(dependency ratio),即領取養老金的人口對有經濟效益的人口數之比。隨著這一系數的下降,需要預先籌措的養老金就越多。
在中國,我們可以投資的資產數量,以及可投資的資產范圍,正在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如何建立持續的儲蓄和老年人口可用的融資資源,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金融部門的潛在機會之一就在于,如何增加人們可以投資的資產基礎(asset base),以產生他們在退休時可以享受的回報。
第一財經:中國養老金體系在私營領域是否存在更多機會?
雷韜潤:是的。首先,從占財富資產的百分比來看,私營領域養老金的增長還非常小。如果它增長到類似于美國或歐洲的規模,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發揮空間。
我認為,這一領域的主要機會在于創造可投資的資產。這樣,人們就可以進行多元化的投資,作為未來養老金的一部分。此外,一些人可能想要債務產品、股票產品,或一些基金來對沖他們的利率風險,這就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我認為這是一種發展的方向。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