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半年度收官。今年上半年的資本市場,和去年相比出現了較大的風格切換,單就汽車相關概念而言,去年被熱捧的新能源賽道股開始“偃旗息鼓”,而表現并不高調的汽車熱管理板塊(BK1089)卻出現了結構性機會。
截至6月30日收盤,汽車熱管理板塊指數為1192.72,創下過去十個月以來的新高。今年以來,該指數已經累計上漲近3成。作為對比,今年上半年,滬指漲3.65%,創業板指和上證50指數均跌超5%。
(資料圖)
“熱管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產值也在隨之上漲。”近日,在2023第十一屆中國整車熱管理技術年會上,空調國際(上海)有限公司副首席技術官穆景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燃油車的熱管理只需要負責發動機和座艙的溫度調節,但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還囊括了三電(電池、電機、電控),而且直接關系到車輛安全和續航等關鍵要素,整個熱管理系統價值相比傳統燃油車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可達5000~10000元(含熱泵),而傳統燃油車的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一般不高于2500元。
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的提高,市場空間的擴容,給這個產業鏈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根據華泰證券研究報告,全球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來到千億級別。
除市場空間大外,目前讓汽車熱管理行業想象空間更大的是,具體的市場技術路線還未定型,穆景陽表示,這也是吸引眾多玩家入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大家都有機會去做行業格局的重塑者。
此前,日本電裝、法國法雷奧、韓國翰昂和德國馬勒在燃油車熱管理領域掌控了全球近6成的市場份額。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對熱管理要求的提高,行業趨勢也在發生轉變。
自特斯拉率先大規模在電車上采用集成式熱管理系統以來,集成熱管理就成為了行業最熱的話題。廣汽研究院熱管理系統研發部室主任胡珂在會上表示,管路供應商、系統供應商、主機廠全都在做集成熱管理方面的研發和生產,目前特斯拉引領了產品集成化的技術路線,市場競爭逐漸趨于飽和。
據悉,除特斯拉外,比亞迪在2021年推出e 3.0平臺的熱管理系統,全面取消了耗能最大的PTC控制模組,在設計思路上趨向集成化。華為也在2021年HI新品發布會上重點發布了熱管理系統TMS,也采用一體化的設計理念。
另外,上述提及的傳統燃油車熱管理市場的外資寡頭企業、奧特佳等國內零部件供應商、美的集團等家電企業都在涌入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行業。僅在A股上市的汽車熱管理成分股就已超50家。
在市場競爭上,這些企業都既有長板,也有短板,穆景陽向記者表示,大家都帶著自認為的最優解決方案來拼市場,“不過我認為接下來的競爭勢必加劇,行業的淘汰賽也將到來,到最后能活下來的只是少數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