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6月30日發布的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顯示經濟運行有所趨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分析, 6月份PMI指數小幅提高,表明推動經濟全面回升的力量進一步增強,經濟回升的基礎在不斷鞏固。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呈筑底回升態勢,同時必須看到,需求收縮的壓力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企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到61%(上個月為58%)。
張立群認為,扭轉需求收縮的各項工作不進則退,正處在最要緊的時刻。必須進一步提高擴大內需的綜合效果,要著力增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有力提振企業生產投資信心,帶動就業形勢持續好轉。要依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持續回暖,帶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恢復,帶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企業生產穩中有增
分項指數顯示,市場需求下降勢頭放緩,企業生產穩中有增,原材料和產成品去庫存持續推進,市場價格有所趨穩。當前經濟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企業對市場需求不足感受仍比較強烈,小型企業運行加快放緩。
從需求端來看,我國經濟恢復勢頭在經歷了4、5月份的連續放緩后,開始進入趨穩運行狀態,市場需求下降勢頭放緩。6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8.6%,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
其中,新動能需求加快增長勢頭較為突出,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1.9%和51.7%,較上月上升0.8和0.7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都連續保持在擴張區間。消費品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1.4%,雖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仍保持在51%以上,顯示消費品市場需求繼續保持上升。
從生產端來看,6月份生產指數為50.3%,較上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在短暫降至50%以下后回到擴張區間。新動能的生產回升尤為明顯,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生產指數分別為53.8%和53.2%,較上月上升0.4和0.8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6月生產指數較新訂單指數高1.7個百分點,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企業新訂單相對偏緊的情況下,積壓訂單對企業穩定生產有一定支撐作用。積壓訂單指數為45.2%,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
價格方面,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行,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回落,但幅度有所收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5.0%和43.9%,比上月上升4.2 和2.3個百分點。調查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的企業占比均連續4個月回落,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小型企業運行加快放緩
分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特別是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均高于臨界點,產需持續增長,對本月制造業PMI拉動作用明顯;中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業PMI為46.4%,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
文韜表示,當前經濟需要關注的問題,一是企業對市場需求不足感受仍比較強烈,尤其是國外需求連續收縮。企業調查顯示,6月份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為61.1%,較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再次刷新歷史記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4%,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顯示出口持續收縮,是導致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是小型企業運行加快放緩,民營經濟壓力持續加大。6月份,大型企業PMI和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0.3%和48.9%,較上月上升0.3和1.3個百分點,而小型企業PMI為46.4%,較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5.7%和44%,較上月都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小型企業供需加快收縮。民營經濟是小型企業的主體,小型企業運行加快放緩,表明民營經濟壓力持續加大。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告訴第一財經,當前國內經濟仍處于弱復蘇階段,經濟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仍有補強空間。伴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內地主要經濟指標在一季度的反彈幅度高于預期,但此后經濟修復形態進入常態化增長的速度也快于預期,應客觀、全面、理性地看待二季度經濟增長的表現,充分估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