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發布《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2022)》。最新發布的榜單顯示,2022年中國醫院專利轉化總量與2021年相比提升54%,總量達到1544件;全國6家三甲醫院專利轉化合同金額超過1億元,專利轉化排名前20的轉化合同金額共計超過26億元。
《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也有醫院創新“瑯琊榜”之稱。第一財經記者從CMIA方面了解到,去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去年分別實現合同金額超過5億元的專利轉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專利轉化合同金額分別在1億至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兩家醫院轉化量超過100件,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去年的專利轉化量分別為為178件和106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醫院創新的綜合排名來看,前五名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在專利申請方面,去年全國三甲醫院共申請專利46098件。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0的醫院共計申請專利16221件,占比35.19%。其中專利申請量最高的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達到922件。
去年全國三甲醫院共獲得授權專利48606件,專利授權量排名前50醫院共獲得授權專利16676件,占比34.31%。其中專利授權量最高的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達到851件。
在2022年專利轉化數量大幅上升的同時,與2021年相比,2022年全國三甲醫院專利申請總量和授權總量都出現了下滑,分別下降34%和40%。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總發起人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專利申請和授權更值得關注的的指標是專利的轉化。去年的榜單顯示,我國三甲醫院在關鍵的專利轉化方面成效顯著,這說明醫院專利質量在提升,專利轉化越來越被重視。”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去年10月曾公開表示:“圍繞我國人群疾病譜相關的重大疾病防治問題,我們對標的是梅奧中心、克利夫蘭、哈佛醫學院等頂尖醫學中心,期待推動一批臨床研究成果轉化,促進一批創新藥品以及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和市場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已經連續兩年蟬聯中國醫院創新排行榜綜合榜單榜首。上海九院院長吳皓在最新榜單發布后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醫院臨床研究中的重要一環,但醫學成果面臨的轉化瓶頸有很多,包括研究缺乏‘由終而始’的設計,政、產、學、研、金、服、用缺乏有效的協作,缺乏多棲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以及缺乏轉化跨界知識和機制。”
“醫工結合”是加速醫學創新轉化的重要舉措。上海九院已經設有全鏈條設計3D打印技術臨床轉化中心、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人工聽覺植入臨床研究中心等,與高校、企業合作,加速了從研發到產品的轉化流程。
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領域的創新是未來醫療器械研發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例如心臟支架、瓣膜等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與轉化就與生物材料的研發密切相關。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成立了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圍繞臨床需求和前沿技術,以應用級別生物材料研發和應用為目標,開發新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用材料及再生醫學產品,通過醫研企合作形成上下游接力的產業鏈,提升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及新型生產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創新能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