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影城歷經一年多的改造煥新,重新向觀眾開放。對于“趕場子”的影迷來說,趁機在附近的新華街道漫步,走一走老建筑,打卡一下飲食店,在街邊的花草旁休息少頃,也是電影節期間的重要體驗。
影城煥新
(相關資料圖)
上海影城于1987年12月奠基,1991年12月20日建成。其所在的新華路160號,舊址為原長寧木箱廠,更早可追溯到哥倫比亞騎術學校。上海影城門口的另一條路番禺路,原名“哥倫比亞路”。繼承了“哥倫比亞圈”歷史文化要素的上生·新所,就在上海影城北700米左右。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上海名建筑志》介紹,作為1991年上海市政府十件實事工程之一,上海影城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高31.5米,包括地下室共7層,是國內最大的影城之一。
《上海名建筑志》提到,上海影城由香港馮慶延建筑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擔任設計顧問。乳白色的外墻與毗鄰的銀星假日酒店渾成一體,兩者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影城入口大堂呈圓弧形,既美觀也適應人流疏散,造型虛實結合,對比強烈,立面典雅并富有層次。當時,因為特色鮮明的設計以及突出的文化地位,上海影城的建筑設計屢獲獎項。
剛建成時,上海影城定位為一座多功能、多層次、以放映電影為主的高級娛樂城,6個樓層有5個放映廳,最大的第一放映廳有1080個座位,“據說是按奧斯卡獎頒獎影院的形式設計”,銀幕寬22米,高10.5米,參照國外先進的低口舞臺設備,大廳頂部也備有立體聲音響喇叭。另有442座位的中型影廳第二放映廳,276個航空座椅的第三放映廳。第四、第五放映廳分別設有70個和50個沙發座椅。
1993年,第一屆上影節在這里舉辦。2000年,上海影城改造增加4個放映廳,成為上海影院之最。18臺頂級數碼影院功放總功率達30000瓦,創全國之最。1080座的主廳可放映70毫米立體聲寬銀幕影片,第二放映廳以放映35毫米常規影片為主,第三放映廳配有同聲傳譯系統,另外有6個小型放映廳,供學習觀摩之用。此外,上海影城還設有一個餐廳及展廳、舞廳、創作活動室、電影資料庫、翻錄間、影片庫、音像帶庫等專業用房。
2014年,為迎接第17屆上影節,上海影城一號廳改造掛牌“東方巨幕”,當年6月13日啟用。2022年2月,上海影城啟動煥新工程,作為長寧區“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進行改造升級。這次煥新與長寧區“人文新華、漫步番禺”建設計劃聯動,打造電影藝術時尚街區,上海影城從改造之初就把優化周邊街區的漫步體驗作為目標之一。
《建筑時報》評論稱,上海影城設計建造之初,在用地十分局促的條件下,設計單位采用弧形的形式應對街角空間,并退讓出廣場空間給行人,這是十分先進的設計理念。
上海影城煥新工程設計中標方AUD建筑設計咨詢公司的創始合伙人、設計總裁郭駑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信公眾號上撰文表示,在參與上海影城煥新設計競賽時,研究了原版的設計方案,大圓弧造型是鮮明的時代風格,體現當時的創新意識。這次改造除了要求在立面形象和平面功能上有提升,還有運營、經濟回報等現實要求,這些目標要在尊重原有建筑的框架內進行改造。
更好的街區
到過新版上海影城的影迷發現,影城內外變化都很大,尤其是路口街角,完全改變了以前的臺階、封閉式綠化的格局,現在的廣場停著餐飲車,擺了攤位和座位,路邊也騰出很大的休息區,人們可以坐在花草旁的石質長椅上吃喝聊天,一起回味電影。
新造的螺旋大樓梯一度引發熱議。散場的觀眾可以從一號廳直接走出外廊,沿著螺旋樓梯走到街邊。螺旋樓梯下面是網紅咖啡館%Arabica,以及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開的《中國奇譚》周邊快閃店。店員告訴記者,售價99元的黑貓警長抱枕“是賣得最好的商品之一”。
設計師郭駑也在前述文章中提到,影城門前廣場上的這些改變,在平日里可以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觀與演之間”自由切換的打卡空間。下一步,隨著影城地下室空調機房等設備優化調整后騰出350平方米的場地,可以租賃出去開放更多的餐飲、零售、音樂表演等功能,讓影城成為電影主題的文化商業綜合體。
有趣的是,隔著新華路,有兩個視角可以“觀看”上海影城。一個是在新華街道很有人氣的咖啡館M2F,這家店也設計了開敞式的座位區,熱鬧的時候門口坐著一排喝咖啡的街坊鄰居和游客,他們的視線都投向馬路對面的上海影城以及西側的知名文保建筑新華路200號花園住宅。
M2F西邊是新華路179號德式花園住宅,里面有安和花園酒店和一尺花園咖啡館,人們坐在窗邊喝咖啡聊天,也把對面的上海影城和新華路200號收入眼底。記者在附近探訪時,看到一對新人正在新華路200號大門口拍婚紗照。這棟極具中式風格的建筑雖然還沒完成改造,但亮眼的外形總能吸引路人,兩側的門房曾是附近居民喜愛的馬可波羅面包房,也曾在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期間改造為新華街道會客廳,展示社區的歷史。
新華路200號原址是光佛寺,由英國皇家建筑學會會員、混血建筑師甘少明(E.B. Cumine)設計,1948年由安泰營造廠建造,是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了中國傳統形式的大屋頂。綠色琉璃瓦重檐屋面,四只戧角翹起,裝有八個風鈴;窗戶是彩色玻璃,繪有神像。這里曾作為空軍四五五醫院、上海辭書出版社和上海漢語大詞典編輯部所在地,1999年成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安和花園所在的新華路179號,是1925年建造的新華路外國弄堂沿街住宅的一幢,具有德式民居風格,占地面積1348平方米,建筑面積682平方米,假三層磚木結構,機制紅平瓦雙坡屋面,屋面檐口處有折坡,并有棚屋形老虎窗。這里原為外僑居住,新中國成立后由房管部門管理,后開辦安和花園酒店,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沿著樹蔭覆蓋的新華路,往東可以到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往西可到新華路345弄新華里巷·市民中心和生境花園,漫步在歷史當中,偶遇社區文化活動。如果走番禺路,往南可至交大書院、番禺綠地,往北一路到幸福里、鄔達克紀念館、上生·新所等,看書、吃喝、打卡,一不小心就能逛掉一整天。
在上海影城對面的黃金地段,還開了一家球星卡主題的咖啡館,知名烘焙品牌百丘也入駐番禺路法華鎮路路口。影城周邊的煥新景象,將為影迷、居民、游客帶來更多樣的體驗。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