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大家一直在吐槽蘋果沒創新、賣屏保,最后庫克的‘one more thing’出來以后,我們場子直接炸了。”在視+AR商務總監李陽提供的視頻里,第一財經記者看到,蘋果CEO庫克(Tim Cook)介紹Vision Pro后,觀眾席抑制不住地多次歡呼、鼓掌、驚嘆,“終于來了”。
(相關資料圖)
6月6日晚,李陽專程從上海趕往杭州,與50多位行業從業者一同在AR企業Rokid的總部觀看這場盛會直播,為此他在第二天搭乘了早上第一班高鐵回到上海,以免影響當天的工作,“還有人分別從深圳和北京飛過去,就為了一起看WWDC,有一個儀式感。”
組織這場觀看活動的是Rokid的創始人兼CEO祝銘明,他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本來是公司內部組織的活動,但因為一些KOL想參與選擇了對外開放,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最后不大的觀看場地里,坐滿了五六十個人。
業界對蘋果的頭顯設備期待已久,從觀看的熱情可窺一斑。關于這款產品的討論至今未歇,蘋果的革新在哪里、對行業影響有多大、國內有能力做平替嗎?
第一財經記者與行業內多家企業進行了交流,總體來說,盡管有一些佩戴體驗、價格等方面的瑕疵,業界的共識是,Vision Pro注定是劃時代的產品,“是未來空間計算設備真正意義上的起點”,對供應鏈、行業生態的意義重大,同時,國內想要模仿卻并不那么容易。
“浪已經起來了”
業界此前將蘋果的頭顯設備稱為MR(混合現實),因為它既有VR(虛擬現實)的沉浸感,又有屬于AR(增強現實)重視現實的部分。但庫克在大會上介紹時,則直接將其描述為“AR platform”(AR平臺),稱Vision Pro“將我們帶入空間計算時代”。
亮亮視野創始人兼CEO吳斐認為,如果站在未來看現在,Vision Pro將是劃開AR時代最重要的一個分水嶺,就像2007年我們見到的第一代iPhone一樣。
“蘋果的眼鏡是目前行業所能看到的天花板水平了。”工業AR企業瑞歐威爾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李波也表示,從業內觀察者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
有人將Vision Pro視為今年繼ChatGPT之后又一令人振奮的科技產品。對此,視+AR創始人兼CEO張小軍認為,Vision Pro在行業的重要性絕對不輸ChatGPT之于AI行業,但其發展速度或許不及ChatGPT,超過2萬元的售價,加之產能不足,它在用戶端的滲透速度注定較慢。
作為熬到凌晨3點看發布會的一員,張小軍當時的觀看感受反而很平淡,對于蘋果業內有著很高的期待,僅僅看發布會視頻覺得功能都似曾相識。但從后續國內外眾多用戶真實的測評來看,張小軍發現這款產品實際體驗效果可能遠遠超過宣傳片,“或許這才是對的,因為3D的體驗永遠不可能用平面的效果來展示。”
Vision Pro不缺贊美,但也并不完美,產品發布后蘋果股價的下跌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祝銘明認為,短期內不能指望行業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太過樂觀,或許再過兩年供應鏈步入正軌、價格下來了、企業跟上來了、佩戴改善了,才是真正的未來,“樂觀的情況是時代的浪已經起來了,但要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還需要再給一點時間。”
作為第一批踏入AR行業的從業者,吳斐看到Vision Pro的亮相是無比興奮的,但遺憾在于,“3500美元的高昂售價、極端的堆料、使用場景的匱乏,以及那只能從潛水鏡片中看到對方眼神的VST 視覺穿透技術,大概率它難以成為被一擁而上的消費級產品。”
從眾多國內外體驗過真機的博主的反饋,也能發現Vision Pro目前存在的問題。蘋果采用的是VST(Video See Through)方案,通過12 顆攝像頭將外界的圖像傳到超高分辨率顯示屏中,相對于OST(Optical See Through)可以裸眼看到現實的方案來說,VST虛擬場景視場角更大,不過,受限于相機性能,會存在采集現實信息丟失問題。
例如,相比現實環境,Vision Pro的顯示仍有顆粒度和少許的模糊感,在光線較暗的時候會有噪點、動態模糊的問題,VST方案視場角已經相對較大,但看向邊緣仍會有一點遮擋,這提醒著用戶并不是真實的世界。
另外,綜合多位博主測評以及從業者對第一財經的反饋, Vision Pro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大概500克的重量意味著佩戴體驗不算太舒適,尤其半小時以上的佩戴會覺得酸痛、悶熱,眼睛也會有點疲勞。在這個基礎上,有體驗過真機的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對于這款產品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不過,拋開產品本身,亮風臺市場總監洪雁菲認為,對業內來說蘋果發布這款產品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空間計算”的提出。雖然這在業內不是一個開創性的理念,但蘋果把它推向了大眾認知的層面,“也只有蘋果這樣級別的公司參與其中,才有可能帶動時代的前行。”
“蘋果的入場無疑給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大家看到了一個3D元宇宙時代的復合生態的發展路徑,以及很多技術路徑的可行性,堪稱行業教科書。”詮視科技創始人CEO林瓊認為,未來各個行業都有在垂直領域找到相應技術與產品的落地機會。
這是蘋果的“燈塔效應”,也是業界期待產品發布的原因之一,蘋果的入場,意味著“下一個時代的序幕被拉開”,新一輪的應用和內容的浪潮已開始。
對行業的人來說,最怕的一件事是蘋果打退堂鼓,“不管行業多優秀、多努力,別人都會說抱歉、這個行業沒了。”祝銘明表示,只要蘋果不缺席,這對行業就是最振奮的。
讓設備去適應用戶
從行業的角度,蘋果這款設備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里?交流中,有行業人士認為,一直以來,AR、VR行業都在讓用戶去適應產品,但蘋果做到了讓設備服務用戶,非常人性化和細節化。
“我們必須以體驗為中心來設計產品,而不是以技術為中心,在這點上蘋果起到了充分的示范作用。”洪雁菲認為,在技術實力的保障下,蘋果把產品體驗發揮到現階段的極致。以蘋果此次所強調的手勢操控來說,以往被詬病的是手勢操控不夠自然,我們可能需要把手臂高高舉起,懸在空中。但是蘋果在性能強悍的傳感器支持下,讓用戶實現了幾乎無感的手勢操控,交互真正變得自然。
張小軍同樣認為,Vision Pro在手勢上的突破非常大,“以前行業的天花板是微軟的HoloLens,但是依然會發現很多問題,因為只用了前面的一個很小的視場點去實現,手勢需要你把手舉起來、很僵硬,抬5分鐘或許可以,但10分鐘就難以忍受了。”蘋果實現了手即便放在大腿上,用很輕的動作去捏拉,就可以實現交互效果。
此外,眾多體驗者贊嘆的一點是眼球追蹤,認為這“接近魔法”,只需要動動眼睛,看向的每個交互的元素都能回應目光,感覺就像用意念控制一切。
“以前所有的眼球追蹤大概只能追蹤到某一片屏幕的區域,但Vision Pro可以精準識別到字符。”張小軍表示,這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突破,看起來只有一點,但其實是非常難的,且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突破了這個閾值,才能達到讓設備去適應用戶,而不是用戶適應設備。
此外,蘋果實現了一個功能是,在沉浸式觀看時,如果有人走近,顯示屏就會切入現實世界中這個人的影像,而在外界也可以看到,Vision Pro顯示屏變得“透明”,顯示出使用者的眼睛。張小軍認為,蘋果在頭顯設備上突出的一個價值觀是“現實優先”,絕對不只是給用戶呈現虛擬的內容,而是以現實為重,來做各式各樣的體驗和應用。
“關于空間計算設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人丟在一個隔離的虛擬世界里,這不是我們對于下一代設備的想象,也不是人類的需求,我們永遠要和世界去交互,和人去交互。”張小軍說。
蘋果實現的體驗遠不止這些, Vision Pro上的旋鈕實現了對用戶沉浸感的調節,在VR和AR模式之間自如切換,這是行業此前或許想過但沒有做到的,“這重新定義了空間交互,創造了虛擬與現實的旋轉門。”吳斐認為,這將是空間交互設備的一個新標準。
在蘋果的引領下,國內從業者可以獲取到一些可學習的點。李波認為,雖然公司是工業領域的產品,但對傳感器的應用,以及交互的應用方式,瑞歐威爾都可以借鑒。
“不管是VST還是OST路徑,最終都是AR,對用戶的交互、場景的定義、應用的類型等等一定是可以互相學習的。”祝銘明表示。
我們有能力做平替嗎?
在蘋果發布Vision Pro后,3499美元、接近2.5萬元的價格也引起了很多討論,有聲音認為,華強北很快就能將價格打下來,做出平替。
在這個方面,祝銘明對第一財經表示,“模仿是沒問題,但是要真的模仿它的體驗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把全中國最好的公司算在內,我也沒有信心能做出來。”
蘋果Vision Pro的技術路線上很難去學習。“蘋果定義的VST路線是因為它有強大的供應鏈、強大的芯片和算力,蘋果通過VST方案實現的用戶體驗,到目前全球幾乎沒有第二家具備能力去復制,”祝銘明認為,“即便可以把Vision Pro的所有細節拆開來看,最核心的蘋果自研的M2、R1芯片,就是最大的門檻。”
據蘋果的介紹,此次發布的R1芯片是處理來自12個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個麥克風的輸入,以確保內容實時呈現在用戶眼前,R1芯片能在12毫秒內將新圖像傳輸到顯示屏中,比眨眼快8倍。如果圖像相比真實有更大的延遲,則會帶來眩暈的體驗。
VST路徑簡單來看,是通過攝像頭拍攝外界環境,傳輸到用戶的顯示屏上,祝銘明解釋到,這里要解決的計算量包括鏡頭的畸變、影像的延遲、數字空間坐標和真實世界對齊,還要與真實世界的像素、圖像質量對齊。“這幾件事就已經對芯片有很高的要求,更別談空間定位、手勢識別、各類傳感器、眼球追蹤,至少今天為止是沒有第二家。”
林瓊補充提到,視覺傳感是以像素為單位的空間傳感技術,而像素級的圖像處理是要消耗巨大算力的任務。要實現流暢的體驗,高精度低延時的即時建圖與定位算法對算力要求很高。此外要實現實時的三維環境重建,實現虛實結合,也需要極高算力,“我們深刻地理解到,要做好三維空間的感知交互,算力和算法是最核心的條件。”
“設計是能仿制的,也許4k也是能仿制的,但怎么能在這么小的設備上去處理高達12個相機的素材,而且如此低的延遲,前提就是你要有M2和R1這兩個芯片的能力。”張小軍認為,國內目前能夠拿到的最好芯片,和蘋果的這個芯片仍然是有代差的。
除算力外,在VST路徑下,要達到蘋果這樣逼真的視覺效果,也需要非常優秀的計算機視覺處理。“把所有攝像頭信號用非常高速、先進的算法融合在一起顯示,且要允許精細化的眼球追蹤以及手勢交互,達到這樣的精度、速度、穩定度是非常困難的。”張小軍提到,這些能力企業都有,但做到這樣的精準度和細膩度幾乎還沒有一家。
張小軍對第一財經表示,蘋果未來一定會推出平價產品,也一定會催生一個平替的市場。但目前來看,蘋果這一代設備如果是消費級市場能接受的一個底線,對現在國內的廠商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只有堆到這種程度,才能夠擊穿一般消費者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讓消費者買單,但我們甚至沒有能力去堆這種料。”
不過,張小軍認為,挑戰是暫時的,隨著產業鏈的更成熟、國內能力的提升,未來一定能解決。
最大意義是蘋果的號召力
此次蘋果發布Vision Pro,相比產品,對行業來說更重要的意義是蘋果終于下場帶來的信心,“蘋果的出牌是C端應用的風向標”,這是蘋果的市場號召力。
同時,行業認為,蘋果更重要的不是激活原來行業內的人的信心,而是讓原來這個行業之外的人能夠進來。終端企業的信心之外,供應鏈、生態從業者能夠樹立起信心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
“以前是我們在告訴供應鏈,我需要做什么,你們要做好什么樣的準備,但我們做這件事只能是透支大家的信任,如果大家對這個行業沒有清晰的前景認知,我們很難去推動。”祝銘明表示,接下來,供應鏈至少會重拾信心,有為未來布局的決心,行業接下來去鋪供應鏈也更輕松。
供應鏈也有更大的可能會提前為未來的產業布局做準備。原來是終端廠商有什么訂單可以做,但沒有訂單,供應鏈也不會提前投入。“如果是蘋果這樣的公司,他們甚至會先于終端廠商或者平臺廠商去做一些投入,這是最大的區別。”祝銘明說。
如同此前走過的智能手機時代一樣,蘋果將供應鏈的能力帶起來后,所有的人都將受益。整個供應鏈、整個產業一起發展才是效率最高的,但此前的企業很難領著整個產業往前走,祝銘明覺得,“對于這些供應鏈的廠商來講,或許不是不相信這個未來,而是不知道這個未來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在什么時候來,而蘋果可以給到這樣的信心。”
在生態上,蘋果憑借其號召力同樣會有很大的助力,祝銘明還提到,Rokid此前做了很多活動,目前有幾千個開發者,但蘋果一動員可能就是幾十萬個開發者,這些開發者一定會未雨綢繆,提前學習了解和嘗試,而他們也會去教育市場,攪動整個市場。只要蘋果把開發者的信心和熱情動員起來,整個行業就是受益方。
在行業里,張小軍長久以來的一個感受是,來來去去的人都是些老面孔,他認為,這或許也是一直以來行業不進步的一個原因,沒有新鮮的血液。此次蘋果下場,它帶來更重要的變化,是讓更多可能原來不相信這件事情的人,相信并且來做這個事,“以前AR、VR應用水平比較低,是因為真的沒有好的應用策劃創意、好的程序員和好的美術。”
張小軍認為,在市場還沒有很好的發展時,生態下的從業者不愿意投入資源、資金和能力進場,如果蘋果設備做到讓消費者接受,比現在行業里水平要高得多的人都會進來,這才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希望。
在Vision Pro發布后,行業里非常多的討論,張小軍認為“大家是又激動又誠惶誠恐”的,激動在于,它確實是一款真正意義上讓用戶認可的AR產品,誠惶誠恐在于,大家的能力與蘋果能力的存在多大的代差。
恐懼并不代表沒有希望,“蘋果樹立了一個標桿,就會有進步的空間,至少不像以前沒有人知道方向在哪里,行業像做布朗運動一樣沒有規則,現在至少有聚焦的方向。”張小軍認為。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