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地發布小學入學學位預警,廣受關注。
(資料圖片)
根據蘭州日報報道,6月11日,蘭州市安寧區教育局發布了2023年小學適齡兒童招生入學預警告知,根據前期對轄區適齡兒童的摸底情況,部分學校因服務范圍內人口分布密集、新建住宅小區的人口不斷增長、可提供學位高度緊張,2023年面臨超出既有學位接納范圍能力。對此,安寧區將對劃片范圍適當調整,安寧區的2023年小學招生方案及劃片范圍將于6月13日公布。
今年5月,南昌市青云譜區、灣里管理局發布最新學位情況預警青云譜區根據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近三年招生和適齡兒童摸底情況,經統計分析后,預計2023年秋季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可提供的公辦學位總數與新生入讀需求基本保持平衡,但部分學校因地段內人口分布密集,學位仍然高度緊張。
據杭州日報4月11日報道,杭州市教育局發布全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預警。去年杭州市共招收一年級新生12.5萬名,今年目前摸底的潛在適齡生源在15萬左右,創歷史新高已成定局。杭州市為家長提供了各個學校的入學信息查詢,對于學區內適齡戶籍生人數達到或超過學區小學常態招生計劃數的100%給予“紅色預警”,學區內適齡戶籍生人數介于學區小學常態招生計劃數的90%至100%的給予“黃色預警”。
此外,今年以來,北京、廣州、濟南、大連、長春、青島、成都多地發布了中小學學位預警。一些縣級市也有多所學校發出學位預警。
那么在去年我國人口減少85萬人、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人的情況下,為何多地出現小學學位緊張的局面? 這里面既有歷年出生人口變化的原因,也有人口流動導致城鄉學位需求變化因素。
出生人口方面,由于今年上小學的適齡兒童,恰好是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出生。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施行,帶來一波短暫的生育小高峰。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均超過了2015年。
表:2011年以來歷年出生人口數據
不過,如果從絕對值來看,“全面二孩”正式實施之后,出生人口數量并不算特別高。因此,人口的空間分布變化是導致部分區域學位緊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年輕人大量流入到城鎮。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比十年前增加15.3個百分點,高于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
青年人口大量流入到城鎮,疊加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城鄉、區域、學校之間教育資源不平衡,也會導致入學需求向城鎮集中。
福建南部某縣的白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鄉鎮和縣城的教育水平差距較大,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縣城買了房子,讓小孩在縣城讀書。“很多人哪怕是在鄉鎮工作,也會在縣城買房安家,孩子在縣城讀書。尤其是現在交通條件大幅改善,小汽車普及之后,這種現象更多。”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當前各地的學位預警問題主要受人口空間分布影響,存在空間結構的差異問題。目前很多鄉鎮學校早就過剩了,農村的很多小學已經撤并了。但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學位需求比較大,因此導致了部分地區學位預警現象。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從小學數量來看,相比2012年,十年來,我國小學數量減少7.95萬所,降幅達到35%。其主要原因就是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農村地區生源減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進行撤點并校。
表:1978年以來歷年城鄉人口變化
不過,雖然部分地區發布學位預警,但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一方面,從城鎮化進程本身看,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在當前城鎮人口已經接近三分之二的情況下,新增城鎮人口和城鎮化提升幅度在明顯減緩。因此即便是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未來人口增長勢頭也會明顯減緩。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從出生人口數量來看,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2019年出生人口跌破1500萬,2020年降至1200萬,2021年僅為1062萬。2022年首次跌破1000萬,僅為956萬,僅為2016年的50.8%,也就是說,7年來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了49.2%。
因此,當2018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入讀小學時,需求就明顯減少。實際上,今年很多大城市的幼兒園都出現了“招生難”的現象。按照預計,在幼兒園招生受沖擊后,大約三年左右,小學的招生也將面臨明顯的沖擊。
即便是當前發布學位預警的城市和地區,學位緊張的局面也將大幅緩解。丁長發說,一線城市和人口流入多的強二線城市受到的影響體現在,比如有的城市以前一年需要五六萬個學位,現在不需要增加那么多了,可能一年新增兩三萬個就夠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