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努力優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進一步完善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周小全如是稱。
周小全是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新增設的“科創金融工作室”專場活動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此次專場活動,聚焦“注冊制與科創企業直接融資機制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暢通科技創新新路徑”“風險投資助力初創企業加速發展”三個話題,邀請科創企業創辦人、金融機構高管展開深度對話。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上海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進一步了解科創企業需求,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科創,相關部門正在開展調研走訪,積極謀劃金融如何更好服務科技創新。
【資料圖】
科創企業上市需關注這些問題
注冊制的全面落地為科創企業提供了更多樣、高效的融資渠道。如何進一步完善創新注冊制配套機制,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發展?如何推動科創企業更好地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以便企業高效獲取成長所需資金?這些問題被廣泛關注并引發業內討論。
設立科創板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級的關鍵一招。截至6月10日,科創板共上市53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6.65萬億元。近3年,科創板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9%、56%。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球業務發展專委會副主任、市場發展部總監傅浩看來,科創板對于科技創新的助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科創板534家公司中,超過六成公司的創始團隊為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有三成的科創板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項目,有五成的科創板公司參與國家重要科研專項。
二是“錢”,科創板離不開創投,離不開資金,534家公司募資逾8300億元,超90%的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帶動了資金在募、投、管、退4個環節的循環。
三則是“技術”,科創板公司2022年投入研發金額1284.68億元,同比增長2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6%。
就企業登陸科創板的收獲而言,傅浩認為,一方面,上市讓企業變得更加規范化,更加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上市有助于營造科創企業與資本和諧共存關系,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以及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留住人才,提高企業凝聚力。
從保薦機構的角度,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總經理助理、投資銀行委員會主任姜誠君補充稱,全面注冊制背景下,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可以找到適合自身的上市標準,科創企業可以通過上市解決融資難問題。另外,上市也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公信力,有助于企業市場開拓、產業并購等。
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比較關注的一點則是,上市需要做哪些準備,考慮哪些核心問題?
姜誠君認為,上市是企業不斷規范的過程,籌劃上市過程中需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根據企業所處行業、技術含量、未來發展計劃,選擇合適的上市板塊;二是科創企業需要關注知識產權歸屬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糾紛;三是股權激勵的設計需要考慮周全,如鎖定期多長、未來退出如何安排等;四是要關注信息披露豁免問題,哪些可以不披露,哪些可以適當披露。
知識產權融資存難點
除了通過上市方式直接融資外,“知識產權+金融”的創新服務體系,拓寬了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但企業知識產權如何估值成為一大難點問題。
多位與會嘉賓反映,由于缺乏高效運營機制和轉化渠道,我國知識產權所蘊含的價值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確實比較困難。涉及到專利交易買賣就變成所有權交易,并不是大多數企業可以馬上證明這個專利值多少錢、這個商標值多少錢。”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馮勇稱。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主任顧功耘也稱,“現在大多數評估機構都是對實物資產進行評估,也有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但是按照怎樣的標準來管控,知識產權的評估機制、評估能力能否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估值?”
站在創投機構的角度,聯創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韓宇澤認為,中國在知識產權評估方面一直在突破,通過梳理科創板、創業板以及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可以有一定的參考標準。對于投資項目,股權投資機構主要基于企業未來的成長性、參照境內外同類型企業等方式來進行估值。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汪素南分享了實操經驗,“會結合知識產權局及技術交易所等的評估來估值。目前大部分銀行已接受知識產權融資,但不是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接受,主要接受真正的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等。”
多位與會嘉賓就知識產權金融發展提出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融資相關法律體系;二是規范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及評估制度;三是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收儲制度。圍繞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業務,打造全鏈條、全系統、高質量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強化知識產權金融發展能效,一是探索多樣化知識產權金融組織形式,二是打造一體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三是優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供給。
另外,在會上,企業、銀行和創投機構高管還圍繞科創企業風險投資面臨的痛點、堵點問題展開交流。
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投貸聯動實現資本與科技的良性互動,不斷探索和迭代與投資機構的聯動內涵,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等國有資本作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力軍作用,聚焦專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早期投資的創投機構,鼓勵產業鏈鏈長企業成立產業投資基金,理順政府引導與市場選擇的關系,借鑒國外成熟股權融資市場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高初創企業直接融資比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