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向云計算轉型的網絡安全廠商,深信服(300454.SZ)在中國數字化領域已深耕二十余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網絡安全領域,根據IDC數據,深信服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其VPN、全網行為管理、下一代防火墻等在多個細分領域做到了行業第一。
在云計算領域,深信服云計算產品保持高增長態勢,桌面云終端(原VDI)產品、云桌面軟件VCC類(桌面虛擬化、應用虛擬化)產品、超融合HCI軟件產品市占率位于國內前列。
年報顯示,2022年,深信服網絡安全業務收入約為38.98億元,同比增長5.66%;云計算及I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約為28.59億元,同比增長20.17%。
“在我們的理解中,今后云計算和安全會融為一體,會成為整體解決方案,從而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基礎設施。這也是深信服一直所追求的——讓每個用戶的數字化更簡單、更安全。”深信服副總裁、研發體系副總經理張建華對第一財經表示。
從網絡安全到云計算
中國網絡安全市場廣闊。IDC預計,到2026年,中國網絡安全支出規模將接近288.6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18.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深信服從網絡安全起家,專注于企業級網絡安全,2022年該業務毛利率水平高達80.50%。
其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主要涉及邊界安全、終端安全、身份與訪問安全、辦公安全、數據安全、云安全、安全服務等領域,核心產品包括安全XaaS(云安全訪問服務SASE、SaaS XDR等)、下一代防火墻AF、VPN、全網行為管理AC、終端安全管理系統EDR、零信任訪問控制系統aTrust、安全感知管理平臺SIP等。
安全服務主要包括五大類:一是安全托管類,如安全托管服務、勒索預防與響應等;二是安全評估類(紅隊服務),如安全風險評估、漏洞掃描、攻擊測試等;三是安全運維類(藍隊服務),如敏感數據泄露監控、應急響應等;四是安全培訓類,如CISP培訓、CTF培訓等;五是應急響應類,如應急演練等。
2012年,深信服開始布局云計算。“客戶越來越需要一個整體的IT基礎設施的轉型,而轉型的本質是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更加融合,能夠為其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云原生、AI大數據等新業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不是需要單一能力的提供者。”張建華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們從一個安全公司轉型為安全和云并重的IT基礎設施供應商,也是迎合了這個大趨勢。”
截至2022年,安全與云計算已成為深信服的兩大支柱業務,年報顯示,二者收入占比分別為52.58%和38.57%。
張建華表示,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是四位一體的,在深信服的戰略里沒有誰輕誰重,一定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是公司的總體方案。而且,從未來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的角度來說,也不能去做安全和云計算的選擇,因為對于客戶來說兩者都重要的。
云計算正處“黃金時代”
云計算業務作為深信服的“第二增長曲線”持續發力,2022年,云計算業務同比增長20.17%。
根據IDC報告,深信服桌面云終端(原VDI)產品2021、2022年連續兩年保持中國云終端市場占有率第一;云桌面軟件VCC類(桌面虛擬化、應用虛擬化)產品2022年中國市場占有率躍升至第二;超融合HCI軟件產品自2016年連續七年市占率穩居市場前三。
云計算市場整體也處于快速增長期,并且相比國內網絡安全市場,增速更快、市場更大。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22年)》,2021年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為3,307億美元,同比增長32.5%;2021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3,229億元,增速達到54.4%,其中,私有云市場規模達1,048億元,同比增長28.7%。
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云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為2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43億元),Canalys預計,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847億美元,2021-2026年CAGR有望維持在25%。
根據上述數據,華西證券測算,我國云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在IT基礎設施支出總額中占比約為5.64%,滲透率低,天花板尚高,行業處于“黃金時代”。
“中國的企業上云可能不到30%,這個數字可能都有所高估。此外,云計算規模占GDP的比重不到0.5%。”民生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又文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云計算應該是上萬億的市場。”
后超融合時代,線上線下一朵云
“過去,大多數云計算提供商都在做資源復用,賺資源的錢。”張建華表示,但隨著業務深入、時代變遷,未來AI數字化轉型等新要求出現,云計算會從快速獲取資源向快速獲取能力的方向轉變。
過去,公有云賺資源的錢,只有資源復用才能實現更多盈利。“可能只有10G的帶寬,卻希望賣出去50G、60G。這時就要求數據中心云要做得很大,因為越大的云,資源復用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張建華告訴第一財經。
這又對云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計算的能力、服務,都要變成更加標準化的產品——只有標準化才能夠節約云廠商的成本。
“從這個角度來講,公有云就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必須是千人一面、萬人一面,所有的客戶都提供一樣的解決方案,但又要同時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這就使得整個行業把所有的服務都變成‘原子’來操作。”張建華透露,“就是把功能都拆小,拆小了才能標準化,再讓客戶自己去根據需求來組裝。無論是IaaS、PaaS還是SaaS,都是如此。”
不過,由企業組裝“原子”,企業很難把公有云用好。云廠商于是將“原子”服務能力轉變成“原子”組合之后的解決方案能力,從而給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根據自己的業務驅動去選擇不同的業務能力,有的可能需要核心業務上云能力,有些需要AI的能力。
這就給線上的云帶來了更大的機會。“不能只對線下的資源升級,也要對線上的云升級。”張建華表示。
“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客戶會選擇更多的云來提供能力,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線上線下一朵云會成為主流,多云的融合、云邊結合,會越來越成為整個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張建華直言,“線上線下云的一體化建設,通過不同的云提供不同的能力,幫助客戶更好、更簡單地使用云,這是未來云會有所突破的根本之道。”
在后超融合時代,線上線下一朵云成為趨勢,也是深信服的發展思路。“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對于產品非常專注的打磨,是我們認為深信服非常突出的一個優點。”胡又文告訴第一財經。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