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股債市場大幅波動背景下,進入全面凈值化“元年”的銀行理財備受考驗,“贖回潮”、“破凈潮”導致規模大幅縮水。也是在這一背景之下,青銀理財因為規模逆勢增長成為行業明星。
青銀理財如何能夠跑贏同行逆流而上?今年以來到期收益率表現怎么樣?投資策略如何保持持續穩???這些都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據了解,青銀理財旗下產品堅持不做信用下沉,堅持多元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同時投資經理善于敏銳抓取波段機會交易獲利,安全墊和超額收益空間都比較可觀。
在去年領跑行業的基礎上,隨著今年以來市場逐漸回溫,青銀理財也抓住機遇延續了良好態勢,給投資者交出了優異答卷。以青銀理財拳頭系列產品——固收+主題系列定開產品為例,公司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多只在5月到期清算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均在5%以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多個主題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過7%甚至10%,產品最大單日回撤平均僅為0.28%。
(資料圖片)
逆流而上的城商行理財子
中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下稱《報告》)顯示,去年末全市場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較年初的29萬億元下降4.66%,絕對值減少1.35萬億元。而在去年三季度,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一度達到30萬億元以上。這也意味著,僅在去年四季度,理財規模就縮水超過2萬億元。
在這背后,是“股債雙殺”帶來的凈值回撤和投資者信心不足。去年3月和11月,理財市場先后兩次上演“破凈潮”和“贖回潮”。《報告》顯示,2022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平均收益率僅為2.09%。此前2021年,理財產品年內累計創造收益近萬億元,各月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
在此背景下,青銀理財的“穩”被越來越多關注到——不僅規模逆勢增長近20%,所有產品均超預期“扛”住了市場考驗。
從上市銀行披露的理財子年報來看,去年理財公司的產品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縮水,部分頭部理財子規模出現兩位數下滑,而同期青銀理財以19.67%的規模增速位居行業首位,總規模突破2000億元。
截至2022年末,青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為2008.1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30.11億元,同比增長19.67%;理財資產余額為2112.9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95.50億元,同比增長16.26%,理財產品和理財產品投資資產規模同時突破兩千億元。
而在2022年股市跌幅整體約20%、短債收益率在2%左右的情況下,青銀理財“固收+”主題系列產品實現了年化5.6%的平均收益,各項表現格外亮眼。
不過今年3月的一則小插曲引發了外界誤解。青島銀保監局在3月1日披露的罰單顯示,青島銀行理財產品曾存在相互交易調節收益違規的行為。不過據記者從青銀理財方面了解,該處罰是針對2020年5月即青銀理財成立前青島銀行的理財業務,而且相關業務已經在“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前完成整改。
作為長江以北第一家、全國第六家城商行理財子,青銀理財是青島銀行全資控股子公司,于2020年9月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青銀理財的成立也見證了青島銀行理財業務的飛躍發展——從“資管新規”發布時的500多億規模,到如今的2000多億,只用了4年時間。
“過往成績已成歷史,專業、勤奮、謹慎、堅持才是為客戶資金保駕護航的利器。”青銀理財在官方微信中寫道,2023年將繼續不懈前行。
今年以來,青銀理財依然是逆流而上的少數。從多個第三方平臺數據來看,今年1~3月理財市場規模繼續呈現逐月下滑趨勢,直到4月時隔半年止跌回升,但發行量依然處于環比下降趨勢。此外,4月理財存續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每日開放型和現金管理類產品,反映居民當前風險偏好依然較低。
而去年創新發行的“固收+”主題系列產品的優異表現,為青銀理財“吸粉”不少,客戶認可度進一步提高的同時,也助力公司產品規模再上臺階。據了解,目前青銀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已經突破2200億元,其中“固收+”主題系列產品今年1~4月銷量已超去年全年銷量總和。
堅定策略就是最大秘訣
規模穩增背后,是產品吸引力和渠道的持續加持。在立足青島本地市場的同時,青銀理財一直堅持“代銷競爭”的市場策略,積極開拓全國市場份額,在去年代銷合作機構數量同比翻倍的基礎上,其母行以外渠道代銷占比進一步提升,目前已經接近4成。
要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一方面要靠豐富多元的產品設計,另一方面要靠科學穩健的投資策略。青銀理財的特點在于,旗下產品主打大類資產配置能力,更加強調主動管理,追求絕對收益。
一直以來,青銀理財的大類資產配置和擇時交易都結合得恰到好處,而其高度敏感的凈值監測系統,包括凈值管理定時預警、產品持倉和配置策略檢視、凈值管理納入投資經理KPI考核等,也能夠為投資者的錢袋子智能化保駕護航。
以拳頭產品“固收+”主題系列產品為例,產品以優質固收資產打底構筑安全墊,擇機優選各行業主題公募基金及ETF,加上投資經理敏銳把握市場動態,還可以實現波段交易獲利。
事實上,隨著資管新規在去年正式落地,銀行理財全面進入凈值化時代,凈值波動已經逐漸常態化,但如何能在波動中盡可能保持收益穩定,讓投資者更有獲得感,才是對理財公司最大的考驗。
能夠在2022年極端行情中保持穩定,也彰顯了青銀理財最簡單的“秘訣”——一是在打底配置中對信用品種始終保持高等級要求,真正實現了不做信用下沉;二是堅定大類資產的多元配置策略,有效減弱了特定資產回撤對凈值的影響。
從財報來看,去年青銀理財直接和間接投資的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有1745.12億元,占比82.59%;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有114.36億元,占比5.41%;公募基金和資本市場類資產分別為106.83億元、146.64億元,占比5.06%、6.94%。
今年以來,隨著市場逐漸回暖,青銀理財也緊抓機遇,努力為投資者交出滿意答卷。根據聯合智評數據,今年1~5月,全國理財市場到期的2200多只封閉式理財產品收益率平均值為3.03%,青銀理財整體到期收益率則為4.18%,高出行業均值115個bps,在28家理財子公司中排在第五位。
另根據青銀理財官方披露數據,截至5月19日,其“固收+”主題系列產品表現持續穩健優異,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5.62%,依然優于市面上多數同類產品。
從產品設定來看,該系列產品為1年定期開放式,業績比較基準為4.8%,超額收益的70%分享給客戶。這些亮眼數據正逐漸變為投資者手中實實在在的收益。比如,5月8日是“固收+”主題系列產品之軍工主題定開產品周期到期清算日,該產品首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34%;5月18日醫藥主題定開產品到期清算時,首期年化收益率達5.09%。
除固收類產品外,青銀理財發行管理的權益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也表現不凡,前者在去年實現絕對收益4.7%,后者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平均表現為9.11%。根據普益標準《2022年含權理財產品全解》,青銀理財固收+、混合類、權益類產品的收益率在理財子公司中均位居第一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