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整體業務體系完成MetaERP全面替換后,華為的另一項重要軟件根技術逐步浮出水面。
6月7日,在2023年華為全球金融峰會上,華為發布了國內首款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在官方介紹中,該數據庫集聚了內部大量研發人員,瞄向“高精尖”數據庫市場。
“排名第幾不重要,我們的目的是要成為全球最優的選擇,我們對低端、小容量的數據庫沒有任何興趣。”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在會后的媒體群訪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技術只要愿意扎根,就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的選擇,哪怕市場只是“塔尖”上的一點點,華為也愿意上,這是GaussDB的定位。
(資料圖片)
在業內看來,國內數據庫市場過去主要由國際數據庫廠商分食,但隨著數字基建市場需求的井噴,這一市場也成為了諸多國內科技廠商技術攻堅的“主戰場”,相比以Oracle為代表的傳統集中式數據庫,目前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等公司均在分布式數據庫展開布局,并在金融、互聯網、政務、電信等領域發起了猛攻。
數據庫是什么?
數據庫作為三大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之一,從定義來看,是按照一定的數據結構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從本質來看,是計算機應用系統中的一種專門管理數據資源的系統,向下可充分發揮硬件算力,向上可支撐上層的應用需求,是信息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基礎,因此也被譽為“軟件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軟件產業經過長期努力,已成長為一個超10萬億人民幣的大產業,如果將整個軟件產業體系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數據庫則處于其中最核心基礎部分,在其之上衍生和支撐著幾乎全部的軟件生態,進而支撐起整個數字中國各行各業核心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在上述峰會的演講環節中,張平安提到,中國數據庫產業正在迎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
根據IDC《2022年下半年中國關系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關系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為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其中,公有云關系型數據庫規模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4.8%;本地部署關系型數據庫規模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3%。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關系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02.7億美元,2022-2027的5年市場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24.5%。
而對于華為而言,這是一個“確定”的增長市場,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能夠讓華為“壓強式”的研發投入最大程度的釋放。
從時間點看,華為開始投入數據庫研發始于2001年,當時主要用于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各個產品中,包括了嵌入式數據庫、內存數據庫、分析型數據庫、交易型數據庫等。
但在2019年之前,華為的軟件工具多以開源軟件、商用軟件、自研產品并存,而在2019年之后,華為在數據庫上的研發方向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華為在數據庫上采用的技術路線,其實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基于開源,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快速推出產品。另一種則是從自研內核開始構筑自主能力。”華為云戰略與產業發展部總裁黃瑾表示,開源路徑上,雖然全球開源數據庫有180多種,但在客戶反饋中,能在核心應用場景替代傳統集中式數據庫的產品幾乎沒有。而華為的目標是打造一款面向未來的核心產品,要承載關鍵客戶最核心的業務,不希望受限于開源的能力,所以最終技術路線選擇了自研。
2020年,“GaussDB數據庫”逐步成型,并首次運用在華為內部系統中,完成了對600多套核心系統數據庫的全場景替代,涉及華為終端云、MetaERP系統、以及全球運營商設備等。
“自己生產的降落傘自己先跳。”張平安表示,目前,GaussDB已在華為內部IT系統和多個行業核心業務系統得到應用,同時進入最復雜的金融核心業務場景。“未來GaussDB將執行兩大戰略:第一是和更多的金融客戶一起,全面實行數據庫的自主創新。第二是從金融走向政務、能源等更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
“不做低價競爭”
目前數據庫市場包括了傳統數據庫廠商、初創廠商、云廠商以及跨界廠商。其中既有Oracle、IBM、SAP這樣的傳統優勢IT廠商,也有微軟、AWS等新興云廠商,開源數據庫中,如MongoDB、Redis、MySQL、PostgreSQL等發展勢頭也趨于良好。
國內數據庫廠商則包括了達夢數據庫、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人大金倉等傳統數據庫廠商以及華為GaussDB、阿里OceanBase、騰訊TDSQL等,面對以Oracle為代表的傳統集中式的數據庫,機構認為,國內云公司主要在分布式數據庫開展布局。
張平安對記者表示,中國的應用場景和持續在技術上的創新,能夠讓其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科技力量。
“GaussDB背后隱藏著另外一個含義,就是中國的技術只要愿意扎根,再結合應用場景一定能成為全球另外一個更優的選擇,只不過現在沒有人這么干,我們很多技術公司老在國內內卷,我認為不應該,扎根在技術,再加上中國最好的應用場景拿出去在海外秒殺很多同行。”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數據庫廠商高達上百家,部分廠商的研發人員平均只有幾十人不等,也有部分廠商為了拿項目不惜低價甚至近乎0元中標,這種非良性的低價無序競爭,將使得產業中的數據庫廠商無法獲取合理的利潤,實現商業閉環和良性發展。
此外,數據庫研發門檻高,周期長,投入大,是理論技術與專精深人才密集型的典型代表,要求基礎理論扎實、工程創新實踐能力極強的數據庫科學家與工程師團隊持續數年的壓強投入。“我們的科學家、高級工程師們更愿意挑戰要求更高的場景,希望不是低價的數據庫,如果背后沒有花那么多的心血,別人不必給我們付太多的錢。”
張平安表示,如果做某個數據庫的收入利潤小,但是攻堅難度大,華為愿意第一個上。“如果我們用了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們做的數據庫,解決難題的同時也希望客戶尊重華為的商業價值。”
他以GaussDB的自研的存算分離架構為例,表示目前國產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實時數據同步復制技術,并在突發狀況下確保數據零丟失。在中國工商銀行5A級信貸核心系統中,過去發生集群級故障時需要15到30分鐘才能完全恢復,但現在實測故障恢復時間只需2分鐘。
據悉,當前已有許多銀行、保險、證券、能源等行業企業陸續向GaussDB開放了核心業務系統場景。
在當天的演講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提到,新一輪技術的奇點已經臨近,技術在快速融入到企業的經營業務中。AI模型,云服務,多維數字技術等正不斷地向前發展。在過去的數十年來,華為深入通信與計算理論的文字研究,對數學與算法、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與工程技術、標準與專利等領域持續投入,不斷探索,在此基礎上,使華為可以在計算和連接這兩大產業上構建出強健的“根技術”。
而在上述峰會上,華為呼吁,產業界應該更加尊重基礎研究與根技術創新投入,認可基礎軟件應有的商業價值,反對低價無序競爭,共同推動市場形成合理的有序競爭。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