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多地密集發布人工智能利好政策。
作為國內AI產業發展第一梯隊城市,近日北京、上海、深圳接連發布政策文件支持人工智能產業。
(相關資料圖)
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首席專家賀仁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地人工智能政策的發布,也將加速以AIGC等人工智能技術為主的數字經濟發展,“一線城市存在不少AIGC需求,重點行業企業紛紛布局AIGC,而發展AI算力成本高企,這些政策補貼也能進一步降低AIGC的應用成本。”
大模型研發京粵浙滬居前列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根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國內已有超過半數的大模型實現開源,北京、廣東、上海在開源數量和影響力上均排名前三。
率先發布AI產業政策的北京、深圳、上海,重點聚焦在哪些領域?
《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提出在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保障措施六大方面提出了建設方案。
上海發布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新型基礎設施。延長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貼息政策執行期限至2027年底,提供最高1.5個百分點的利息補貼。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等引導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廣泛參與數據、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則是連發兩項重磅政策促進人工智能行業發展:一是《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二是《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若干措施》則圍繞算力、數據、模型、場景和監管五大方面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
而根據《報告》,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目前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從國內大模型區域分布來看,北京、廣東、浙江、上海處于第一梯隊。《報告》編寫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志耘在《報告》發布當天表示,從全球已發布的大模型分布來看,中國和美國大幅領先,超過全球總數的80%。美國近年來一直排名第一,中國從2020年起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與美國保持同步增長態勢。
《報告》稱,我國14個省市和地區在開展大模型研發,第一梯隊是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的大模型最多,已發布38個。從模型領域發布來看,自然語言處理是最為活躍的領域,其次是多模態領域,在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等領域的大模型還較少。從研發主體發布來看,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都在積極研發大模型,但學術界與產業界的聯合研發案例較少。
“國內已有超過半數的大模型實現開源,北京、廣東、上海在開源數量和影響力上均排名前三。高校和科研機構是開源主力,清華大學的ChatGLM-6B、復旦大學的MOSS、百度的文心系列大模型在開源影響力上位居前三。”報告的開源影響力地圖顯示。
關鍵還是算力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算力需求也水漲船高。
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全球數據總量和算力規模繼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據中國信通院測算,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經濟產出。2021年,我國算力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直接和間接分別帶動經濟總產出2.2萬億和8.2萬億元。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郭亮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快,在算力應用需求驅動下,算力設施形態不斷演進、技術加速提升、服務演進優化。在算力形態方面,多超算互聯,構建全國一體化的超算基礎設施,成為應對海量計算的必然;在算力技術方面,超高帶寬確定通信、異構算力統一互聯、跨域資源高效調度等是推動超算互聯網建設的基礎;在算力服務方面,產業生態培育、商業模式探索是一體化算力平臺運營的關鍵。
就在6月5日舉行的“算力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全國一體化算力算網調度平臺(1.0版)”發布。該平臺匯聚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高性能算力、邊緣算力等多元算力資源,針對通用、智算、超算等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設計異構資源池調度引擎,實現不同廠商的異構資源池的算力動態感知與作業智能分發調度。不僅能促進東部數字經濟產業鏈向西部延伸拓展,同時將推動算力資源的精準配置和按需獲取,降低算力能源消耗。
“全國一體化算力算網調度平臺旨在落地國家東數西算戰略,通過‘三跨四互聯’解決算力可管可控可調度的問題。”中國電信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說。
而地方在算力布局上,以上海為例,近日就印發了《上海市推進算力資源統一調度指導意見》,提出開展全市算力基礎設施及算力資源輸出能力排摸,形成算力清單。上海臨港于6月2日也發布了《臨港新片區加快構建算力產業生態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片區將形成以智算算力為主、基礎算力和超算算力協同的多元算力供給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算力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算力示范應用標桿場景。同日,還成立了臨港新片區智能算力產業聯盟。
“臨港商湯AIDC已接入了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助力平臺發展。希望各電信運營商結合臨港網絡特點,積極建設極速算力承載網,助力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推動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公共服務。”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說。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表示,算力是新時代的能源,某種程度上,算力決定了市場的競爭力。在AI大模型時代,模型參數量將以指數級速率提升,而數據量隨著多模態的引入也將大規模增長,由此帶來了對算力需求的劇增。
賀仁龍補充解釋,AIGC等人工智能技術需要的數據量比阿爾法狗大很多,算力消耗也比搜索引擎(索引技術)大數倍,而且還是GPU算力,對AI芯片等需求大,因此企業成本也高。這些利好政策的發布,能讓科創機構(AIforscience)以及擁有數據和資金的龍頭企業將引領AIGC先導應用,引發AI人才大量需求。“比如臨港新片區擁有幾大運營商大量算力資源和商湯等人工智能算力資源池,也積極布局智算產業鏈,為AIGC未來海量需求布局供給側生態。”他告訴記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