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5日通報,五年來,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辦案數量顯著上升。
(資料圖片)
在5日舉行的“生態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檢發布《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白皮書(2018-2022)》。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介紹,五年來,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民事檢察案件498件、行政檢察案件62875件、公益訴訟案件394894件,辦案數量均顯著上升。
張雪樵介紹,最高檢連續三年與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期間共批準逮捕涉嫌污染環境罪2250余件4210余人,起訴3068件7270人。
此外,圍繞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最高檢聯合相關部門部署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等專項行動,相關違法犯罪得到明顯遏制。
礦產資源保護受各方關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白皮書(2018-2022)》介紹,五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案件11627件22050人,提起公訴15164件36549人。
白皮書介紹,貴州省冊亨縣翁某某等人在僅有探礦權,沒有采礦權的情況下,采用“以采代探”的方式盜采煤炭礦產資源29萬余噸,銷售得款10408萬余元,獲利4634萬余元,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最終翁某某等人被判有期徒刑四年,罰金200萬元;山西、山東、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檢察機關辦理多起以“沙霸”“礦霸”為代表的自然資源領域涉黑惡案件。
白皮書同時表示,目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辦案質效仍有待提升,內外部協作配合機制仍有待健全,法律適用等司法實務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辦案素質能力仍有待加強。
6月5日,2023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主會場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攝影/章軻
以涉礦案為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資源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主任曹旭升今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非法采礦案高發頻發,“一方面要對非法采礦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提升辦案專業化能力水平。”
曹旭升解釋說,非法采礦罪是專業性要求極高的涉礦高發犯罪。但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各方對開采行為的合法與非法、礦與非礦、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等爭議較大,各方對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標準不一。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馬海軍曾提交了《關于正確認定非法采礦行為,對<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進行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提案》。馬海軍建議,行政機關應加強礦業專業培訓,在認定非法采礦時對有爭議的專業性問題由專家委員會進行論證。
上述白皮書也表示,將向大數據借力,探索構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數字檢察模型,有效服務生態檢察辦案。繼續探索生態檢察專業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健全公檢法司等部門同堂培訓機制;聯合最高法出臺破壞環境資源保護案件量刑指導意見,明確相關罪名的量刑標準,提升量刑建議精準度;推動完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法律法規,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和辦案指導意見,為基層一線提供辦案指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