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金證券研究所舉辦的“迎客松——產業高峰論壇暨國金證券2023年中期策略會”在安徽合肥召開。多位資深分析師與研究員共同為投資者展望下半年投資機會,為投資者、提高研究服務體驗,為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研究力量。
本次策略會包括主會場、總量、汽車硬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消費、AI等七大研究專場。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當下最炙手可熱的“AI”主題,策略會共設立了相關7大分會場,吸引了近千人參與。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策略首席分析師艾熊峰分別對下半年宏觀經濟、A股市場投資策略作出解讀。
國金證券總裁姜文國在致辭中表示,國金證券作為直接融資的證券金融服務商,是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梁,肩負著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責任。在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變化莫測的大背景下,本次峰會將著力聚焦政策變化和重點產業的發展與轉型,為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助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金證券研究所所長蘇晨也在會上表示,2023年,國金證券研究所將進一步提升團隊間協同作戰能力。繼去年“未來汽車產業鏈”、“疫后修復”等大的專題推出后,研究所將著力打造“AI+”系列研究,打通科技團隊與各行業之間,讓研究更前瞻、更靠譜、更深度。
消費動能恢復在即
年初國內宏觀數據屢超預期,然而金融市場似乎并不買賬,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這與部分高頻數據走弱、宏微觀體現的背離等有關。他提出,復蘇初期,宏微觀背離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當前,短周期經濟修復比較健康,穩增長政策效果仍在加速顯現,疫后修復中,就業到消費正反饋剛剛開始,地產鏈條“積極信號”也在積累。
趙偉表示,當前經濟新周期主要有四個特征,其一,政策不會大開大合、經濟難見大起大落;其二,新舊經濟冰火兩重天,經濟預期波動大;其三,消費升級主體轉向中低收入群體;其四,居民消費修復延續性強,企業消費彈性低估。觸發預期變化可能因素:消費超預期、地產鏈拖累減弱等。
談及消費,宏觀首席分析師楊飛認為其動能被市場所低估。楊飛指出,當前消費已開啟修復之路,前半程靠場景恢復帶來的社會集團和居民出行相關消費驅動;出行意愿的持續改善、企業經營活動加快正常化等,皆指向估場景恢復帶來的消費修復持續性和彈性不宜低估。
消費修復的后半程靠居民消費力恢復,場景恢復帶來的消費制造和服務業修復及穩就業加力,有助于打破居民收入和消費的負反饋;中低收入人群就業和收入等的逐步修復,或推動大眾消費的改善。
此外,楊飛表示,對耐用品消費或不必過于悲觀。“汽車、地產領域已出現一些“積極”信號,新能源汽車需求釋放對汽車消費的支持進一步增強,高能級城市地產供需“正循環”、低能級棚“加力”或共同推動地產銷售轉正。”楊飛稱。
七大會場共話AI
繼去年“未來汽車產業鏈”、“疫后修復”等大的專題推出后,國金證券研究所開始著力打造“AI+”系列研究。本次策略會就設立了相關7大分會場,分別為AI+通用場景+垂直場景、AI人工智能大時代-基礎設施、AI+智能駕駛、AI+傳媒及工業互聯網、AI+金融工程ChatGPT引領量化投資新機遇、AI+能源數字化與機器人、AI+消費落地應用等。
蘇晨感慨,新一輪“AI+”科技進步帶來了各產業都在發生著變化,國金研究所第一時間組織了“AI+各行業”的思想碰撞和研究策劃,由所長牽頭,科技團隊作為中堅力量,各行業從需求端跟蹤研究和反饋最新的創新進展,形成了多篇行業聯合報告,內容中每一項測算、每一種場景假設都經過了各小組反復討論和推敲,讓研究更加“靠譜”。
策略首席分析師艾熊峰在會上表示,當下的TMT具備了成為未來2-3年投資新主線的所有特征,本輪TMT主線短期的風險或來自市場整體的宏觀沖擊。艾熊峰建議關注四個細分領域,包括計算機ToC端產品型公司具備較強的市場空間和市場議價能力;通信運營商和光通信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下的增量需求傳媒中游戲和AI+應用或是最直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領域;和隨著半導體周期逐步見底,布局AI算力需求支撐的細分產業鏈領域。
人工智能高速發展,電子半導體產業鏈亦大有可為。電子行業首席樊志遠則認為,人工智能平臺(包括芯片,模組,算法,云訓練/推理)是整合電子通信軟件及云/邊緣運算/設備電子端后成為各種提升應用效能的人工智能工具平臺,各類Al+應用即將落地。“像ChatGPT對話機器人,以及特斯拉即將自動駕駛中引入AI學習框架,傳統應用在引入A后將迎來巨變。”
樊志遠表示,人工智能平臺除了被廣泛利用在云端大數據的深度學習訓練和推斷外,也將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應用端、邊緣運算及終端。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重塑電子半導體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的收集、清洗、計算、訓練以及傳輸需求,將帶來算力和網絡的迭代升級,細分板塊有望持續受益。
事實上,過去二十年ICT產業鏈已經完成了從網絡至終端到內容一整輪的周期轉變。然而,隨著VR/AR通用計算平臺、自動駕駛系統等終端需求對于算力及之傳輸的需求提升,網絡能力或將成為制約AIGC發展的最大瓶頸,ICT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周期起點。
全球數據量指數級增長,2018年機器生產數據首次超越人類。據應用材料預測,2025年全球數據增量將達到157Zetabytes,20-25年數據量五年CAGR達到89%。
通信行業首席羅露表示,從4G來到5G時代,計算能力每季度翻倍提升,儲存能力萬倍級提升,但網絡性能只有10倍提升,增長緩慢。對于數據的處理、分析、訓練、推理,需要建設具有高速運算能力的數據中心,這將提高對于云計算上游ICT基礎設施的要求,同時也會加大相關產品的需求。“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強化及重塑ICT基礎設施,海量的數據計算、傳輸需求,將帶來算力和網絡的迭代升級。” 羅露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