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洲西巴布亞的阿斯馬特,每當有人離世,族人就會豎起祖先柱。柱上每個雕像代表一個逝者,這些雕像面對著通往阿拉弗拉海的河流,在那之外便是祖先的領域。儀式結束后,族人會把柱子帶到西谷椰樹林任其自然腐爛。儀式蘊含的精神能量會流入土壤,滋養下一季的西谷椰樹,維持社區的發展與循環。
1961年,23歲的邁克爾·洛克菲勒在阿斯馬特的奧馬德賽普村見證了儀式的舉行,他深受感染,與村長協商買下了這些祖先柱。這些柱子從新幾內亞島抵達美國紐約,成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收藏,而今,其中一根再次飄洋過海,樹立在浦東美術館,成為展覽“時間的輪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大洋洲藝術與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資料圖)
展覽于6月1日至8月20日舉行。110余件展品包括來自大洋洲各島嶼的大型雕塑、儀式面具和特色服飾等,這些作品像是文化的萬花筒一般,訴說著大洋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文化多樣性標本,也是狩獵戰利品
在歐美很多重要博物館,我們經常能看到收藏亞洲、非洲、大洋洲藝術的展廳。這些收藏反映了這些國家在全球探索、發現、擴張的歷史,也展現了他們對于世界的好奇心。這些來自全球的藝術品,既是當時文化多樣性的標本,在某種程度上,也曾是狩獵戰利品。
而今,博物館如何展示和闡釋這些收藏,觀眾如何看待和解讀它們,越來越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大英博物館就曾策劃大英百物展全球巡展,借此宣傳文化遺產屬于全球的理念,并展現大英博物館會是負責任的保管、研究、展示機構。歐美各大博物館也愿意尋找各種機會將其藏品帶到世界各地進行文化藝術的交流。
本次展覽的契機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邁克爾·洛克菲勒翼樓正在進行修葺,因而這些來自大洋洲的藏品得以前往海外展出,浦東美術館是這次旅程的首個目的地。
將一棵樹的完整樹干挖空后雕刻而成的高聳槽鼓、來自托雷斯海峽島嶼的令人目眩神迷的龜殼面具、來自所羅門群島的儀式盾牌、鑲嵌著虹彩貝殼弧形裝飾線的精美獨木舟船首雕塑……來自原始部落的藝術作品總是讓人感覺陌生又親切、質樸又神秘。事實上,創造這些作品的人,與我們的關系并不遙遠。學界認為,而今遍布整個大洋洲的南島語系族群,最初來自中國臺灣地區。
人類歷史上曾有兩次向大洋洲的大規模遷徙。早在4萬至6萬年前,最后一個冰河時代期間,當時海平面下降,人類通過浮現的陸橋步行來到澳洲大陸和新幾內亞島安家。約3500至5000年前,南島語系族群的祖先駕船穿越東南亞各島嶼海峽,架起一條通往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部海岸線的通途,并繼續向東定居于沿海群島。
在?洋洲漫?的歷史中,?們不斷發展、傳承著屬于他們的航海技術;在實現領?與資源擴張的同時,也孕育了紛繁多樣的?洋洲?化。?源、世系、族譜的概念對于?洋洲?來說?分重要。本次展覽也以遠航、祖先、時間三個單元為主軸,通過一系列藝術作品探索各島嶼之間的長期聯系,表現太平洋原住民與祖先、時間和環境之間的獨特關系。
本次展覽策展人瑪雅·努庫(Maia Nuku)有毛利血統,她從新西蘭請來三位同族來到現場,通過歌唱與儀式,慶祝展覽的舉行。
洛克菲勒父子的收藏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大洋洲藝術收藏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與洛克菲勒家族有深厚緣分。洛克菲勒第三代家族成員、美國政治家納爾遜·洛克菲勒一生傾心于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傳統藝術。1969年,納爾遜將超過3000件藝術品贈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標志著該館大洋洲藝術收藏的正式建立。
在本次展覽中,有不少作品是在1961年這個特定年份收藏的。這些藏品背后,是邁克爾·洛克菲勒探訪阿斯馬特部落的故事。
邁克爾的父親納爾遜對原始藝術情有獨鐘,他也受其影響。1961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后,23歲的邁克爾·洛克菲勒與幾位人類學者一起探訪新幾內亞島,拜訪阿斯馬特族的長者,結識當地藝術家,并沿途收集藝術作品。彼時,人類學者對于大洋洲各部族的探訪如火如荼,邁克爾的收藏某種程度上也是文明相遇、溝通、觀察的歷史見證。
在奧馬德塞普村,邁克爾記錄下四根祖先柱的安置儀式,他隨后買下了這些祖先柱。在奧茲詹普村,當地藝術家紛紛向他展示自己的盾牌,邁克爾從中挑選購買,給每個盾牌的創作者和持有者拍照,并將他們的名字記在日記中。
邁克爾相信自己收集的藝術品將在紐約藝術界引發狂潮。11月的日記中,他寫道:我在這里度過了一段最激動人心的時光。令人興奮的不僅是不斷發現阿斯馬特藝術表達的多元和天賦,還在于了解這種藝術是如何與整個文化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我想……也許可以用我的旅行所得……組織一場大型展覽,充分發揮阿斯馬特藝術的價值……這樣的展覽還從未實現過。
1961年11月,邁克爾乘坐的船在貝茨河口傾覆。其父納爾遜迅速趕往當地組織搜救隊搜尋,但邁克爾的遺體一直沒有找到。
在展覽現場的一部短片《邂逅阿斯馬特》記錄了這段故事。邁克爾在旅行中購買的藝術品總數達到600件,涵蓋了不同種類和用途,全面展現了阿斯馬特文化和藝術的風貌。這也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洋洲收藏中,圍繞單一文化區域體量最大、文獻記載最完善的一套藏品,它們以最為詳細、生動的方式,講述了大洋洲原住民的生活形態和精神世界。
2023年,攝制組回到阿斯馬特,完成了短片最后部分的拍攝。而今的阿斯馬特村莊,已經蓋起了現代簡屋,村民穿著帶有皇馬、可口可樂等國際化元素的T恤。與此同時,傳統手藝和習俗也延續了下來。
在展覽中有一件纖維制成的全身面具,每當有族人逝去,人們就會舉辦宴會儀式。祖先神靈的象征物將被迎入村莊過夜,參加宴會和慶祝活動。到了次日早晨,它們將永久地離開生者地世界。這種幫助亡靈前往祖先領域地儀式,時至今日依然在傳承。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