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中國股市開始走軟,中國經濟數據亦弱于預期,究竟當前國際機構如何評估中國的經濟脈搏?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前景有何展望?
(資料圖)
圍繞上述市場關切,5月31日,以“蓄勢以待 放眼未來”為主題的摩根大通第十九屆全球中國峰會在上海開幕。這也是疫情后,美國最大金融機構首次在中國舉行全球性峰會。
中國經濟復蘇尚不均勻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對記者表示:“中國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是今年全球經濟發展最大的催化劑之一。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就目前而言,中國已經處于疫情后的復蘇階段,但就各個細分行業來看,復蘇情況仍不均勻。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對記者表示,表現突出的有兩方面——一是與疫情后重啟相關的部門,反彈力度較大,例如國內的旅行、酒店、餐飲等強勁復蘇。但過去幾年相對受影響較小的部門,例如手機、家具等常規消費,在今年表現整體偏弱;二是與年初財政、貨幣政策前置相關的領域,例如一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的綠色的轉型主題(例如新能源、電動車)、高新科技和制造業升級領域,這些領域的指標明顯更好。在工業生產方面,表現最突出的兩個領域是太陽能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但與政策支持關聯性較低的領域則表現一般。
盡管疫情后的復蘇仍不全面,但朱海斌也認為,經濟指標由壞變好需要一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比如近期引發關注的工業企業利潤仍跌20%,青年失業率暫時居于高位,工資的上漲短期也尚未明顯轉好,公共投資在今年前三、四個月很強,但民間投資仍弱。
“可能市場需要一些耐心,并非所有指標都會同步轉好,從公共投資傳導到民間投資,通常需要1-3個季度。”
近期,由于高頻數據轉弱,最新公布的制造業PMI數據也位于50的“榮枯線”以下,各界對于刺激政策加碼的預期升溫。但是,朱海斌認為近期刺激加碼的可能性并不高。
“今年財政刺激力度可能比去年偏弱一些,貨幣政策基本是中性的。從宏觀政策的執行來講,今年是明顯前置,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二季度經濟仍是全年高點,出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較低。”
目前,摩根大通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速全年將達5.9%,就按季調整后的環比增速而言,一季度增速為12%,二季度為3.5%,三、四季度為4.9%,即復蘇的動能在2、3月最強,之后會慢慢放緩。海外經濟的放緩也將構成影響,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風險可能在下半年進一步發酵,對中國出口構成一定挑戰。
年末股市表現或更趨樂觀
由于經濟復蘇不如預期強勁,加之市場開始矯正對刺激政策的預期,過去一周,滬指連續回調。
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對記者表示,在歷史上,如果亞太與全球經濟同步恢復,亞太經濟很快就會從恢復期進入擴張期。但如果全球經濟沒有同步恢復,亞太經濟則可能繼續在恢復期徘徊。
“我們目前就在一個恢復期徘徊,至于何時會見底,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庫存周期去化基本是17個月,如果這次也是17個月,就會在3季度末去化完成,企業家的信心低點是去年的11-12月,我們在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中,但還沒有到掉頭轉向擴張期的時候。”劉鳴鏑表示。
她也預計,今年股指全年將在中性區間波動。到年底,隨著各界能夠比較明確地展望復蘇進入擴張階段的傾向,股指可能會在中性到樂觀場景的區間波動。
目前,在不同情景下,摩根大通對滬深300指數的預測區間是——悲觀情景為3800,中性情景是4200,樂觀情景是4600,對應的市盈率(PE)大約為11倍、12.5倍、13.7倍。對于MSCI中國指數,摩根大通預計在不同情景下的點位分別是54、66、80,對應的PE是9倍、10倍、12倍,基本呈現區間波動的行情。
劉鳴鏑分析稱,觀察2004年以后的6次牛市和6次熊市,牛、熊的主要驅動力是估值而非業績。“6次牛市從底點開啟時,MSCI中國的平均PE在9.8倍,頂點是15.4倍,即PE擴張了54%;就盈利來看,這6次盈利平均增加了32%;在幾次熊市時,估值元素造成的下跌是8%,業績元素(每股收益)造成的下跌是2%,很明顯是因為達到了一定估值,外加事件性驅動,包括資金流,催化了牛、熊變化,這是值得掌握的規律。”不難發現,點位的攀升主要是受到估值驅動。全球越是成熟市場,業績增長的驅動成分則會越大。
在她看來,目前中國股市的估值在去年的9倍以下見底,今年2月在11.5倍見頂,估值的中樞在下降。從股指的表現判斷,摩根大通不認為PE會跌到9倍以下,但暫時很難漲到12倍以上,因而判斷MSCI中國、滬深300的PE將在11-13.7倍和13.5-14倍的估值區間。
未來,外資的配置趨勢也受到關注。今年年初,北向資金引領了這一波反彈,總計凈流入近1800億元。但3月開始,資金動能減弱。就國際投資機構的持倉來看,劉鳴鏑稱,根據4月底EPFR的數據(涵蓋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基金管理規模,總規模14萬億美元),目前各類基金對中國處于“低配”的狀態。但是,A股及港股的估值目前都位于亞太區股市的底部,且根據摩根大通的估測,內地2022年年底的存款和現金總額為129萬億元,遠超2013年的51.4萬億元和2015年底的60.4萬億元。如何將部分家庭儲蓄引入股市, 實現可持續的投資回報及財富的保值增值,將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