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正按下“快進鍵”。
據工信部5月30日官網消息,為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5月29日,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在北京組織召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研討會,部分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研究機構參加會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會議圍繞辦法的管理范圍、執行主體、適用的法律法規等進行了討論,深入研究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及強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下一步,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研究制定,強化行業規范管理,持續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今日,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一家龍頭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企業參與了行業多項標準的制定,也參與過多次《管理辦法》的相關閉門討論會議,與此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相比,將出爐的新政把“暫行”兩個字去掉,預計對主體責任更加明確是主要變化之一,并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某些方面加強以法規來約束,而此前《暫行辦法》在這些方面主要是采取建議的形式。
2018年8月,工信部等部委實施了《暫行辦法》,明確了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換階段、回收階段、報廢階段、所有人責任、收集、貯存、運輸、階梯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上述企業負責人談到,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正在日益擴大,但行業準入門檻有待提高,新管理方法有利于動力電池回收業務體系更加規范,把一些不規范運作的小作坊淘汰出局,并支持一些在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的企業加快發展。
據媒體報道,5月24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健全回收業務體系,加快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力度,出臺《管理辦法》),支持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高效再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利用。
隨著退役動力電池規模逐漸加大,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在加快發展。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實際回收量為41.5萬噸,同比增長75.8%,其中磷酸鐵鋰電池仍然主要用于梯次利用,而包括三元和鈷酸鋰等電池更多的用于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從市場規模來看,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2022年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呈現出價量齊升的爆發式增長局面,整個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54.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82.8%。EVTank在白皮書中預計,到2030年,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53.6億元。
據EVTank分析,2022年梯次利用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為比亞迪、天賜、光華科技、華友循環、格林美、邦普、贛峰循環等,2022年回收拆解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企業包括邦普、贛峰循環、金泰閣、華友循環、格林美、廣東金晟、恒創睿能、時代中能等。
“目前,國家認定了4批88家白名單企業,但在白名單之外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數量眾多,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一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在當前‘僧多粥少’的情況下, 一部分小作坊爭奪貨源,通過高價收購廢電池以及囤貨等方式擾亂市場,沖擊到正規軍的回收渠道。此外,退役電池的梯次利用流程復雜,涉及多次產權轉移,存在安全溯源難題等。”上述企業負責人談到,這一行業盈利能力并不樂觀,該企業雖然屬于龍頭企業,但依然處于靠微薄“加工費”活下去的階段。不過,隨著退役電池不斷增多,以及行業管理越來越規范,他對這一行業發展前景是看好的,未來部分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通過技術進步以及規模提升,將在全球市場與海外巨頭展開競爭。
長城國瑞證券認為,近期,隨著碳酸鋰價格回升,同時《管理辦法》也將加速推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經濟效益將得到有效改善,處于發展初期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或將迎來發展機遇。因此,建議關注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布局領先、經濟效益突出的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