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臺并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的《湖北省數字經濟促進辦法》明確提出,湖北將重點發展十類數字產業集群,豐富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建立數字經濟企業儲備庫,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相關資料圖)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這是湖北本月發布的第二份針對發展數字經濟的專項文件。2022年,湖北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4萬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60%。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末,湖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
不只是湖北,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浙江、北京、廣東、江蘇、上海、福建、山東、天津、重慶、湖北等地區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10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在2023數字經濟(東湖)論壇上直言,數字化已成為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誰掌握了數字化發展的主動權,誰就占領了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湖北多舉并措深化數實融合
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湖北近日接連出臺重磅文件。5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北省數字經濟促進辦法》(下稱《促進辦法》)。湖北省辦公廳同日配套印發《湖北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
《措施》提出大力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能級,將招引培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加快推進企業做大做強,“三首”雙邊獎補合計最高1000萬元。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措施》提出加快5G網絡建設,加快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布局。
《湖北省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武漢市持續加強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建設和發展躋身全國第一方陣。截至2022年10月,武漢已累計建成5G基站39920個,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室外高質量覆蓋、新城區重點區域連續覆蓋,商用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2年底,武漢國家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90億,全國首個“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在武漢建成上線。
《促進辦法》則提出,圍繞數字產業化,湖北要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信息通信、軟件信息服務、數字算力及存儲、北斗、信息安全及其他重要數字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區塊鏈、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新興數字產業。圍繞產業數字化,《促進辦法》提出,推動關鍵技術突破,增強工業芯片、工業軟件、工業操作系統等供給能力,打造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數字化產業集群等。
除上述兩份文件外,近年來,湖北先后出臺“數字經濟13條”和《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若干措施》《關于全面推進數字湖北建設的意見》《湖北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文件。統計數據顯示,2018~2021年,湖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從1956.97億元增長到3215.83億元,年均增速達18.01%,遠高于同期GDP增速。
“數字經濟不是一個新的產業,它就像粘合劑,跟三大傳統產業緊密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傳清認為,下一步,湖北要通過數字技術運用,推動鋼鐵、化工、汽車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武漢要在新一輪競爭中躋身數字經濟的一線城市。
“發展數字經濟,湖北不但要培育新產業,把光電子、北斗、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繼續發展壯大,也要通過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5G技術的應用,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吳傳清說。
合力撬動數字經濟更多潛能
不只是湖北,近年來,國內各地都積極出臺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文件,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提升效率與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今,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臺了137部數字經濟相關政策,其中中央出臺9部政策文件,地方政府出臺128部政策文件。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超60%;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能力。
我國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進一步提升。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為1.75,相較2012年提升了0.09,數字經濟生產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顯著高于整體國民經濟生產效率,對國民經濟生產效率提升起到支撐、拉動作用。
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信息領域相關PCT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占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33.5萬件,同比增長17.5%。5G實現技術、產業、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2022年,我國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聯網企業總研發投入達3384億元。
數字政務協同服務效能大幅提升。從2012年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國家之一。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用戶超10億人,大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跨省通辦”。
數字社會建設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共享。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地市級、縣級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在2023數字經濟(東湖)論壇上表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有三個方面的任務,首先要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同時要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現代金融、教育、醫療等,來加速數字經濟的創新應用,此外也需要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撐,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支持平臺企業發展,通過科技領軍企業來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好的生態。
萬勁波說,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部分關鍵核心技術與國外仍存在差距;農業數字化進程相對緩慢;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相對滯后;地區間的數字鴻溝亟待彌合。
萬勁波建議,發展數字經濟,一大重要抓手是構建自主可控開放的數字經濟數字創新生態。一是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數字技術攻關。二是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建設新型創新主體,培育創新生態體系。三是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以數字技術與各領域融合應用為導向,優化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機制。包括加強基礎研究底層,圍繞關鍵軟件、硬件問題,提高數字技術創新的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整體效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