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二十三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之后的首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聚焦落實昆蒙框架共識、貫徹生物多樣性主題,上海舉辦了多場活動和啟動多個調研項目,致力提升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上海。主題活動中,筆者介紹了課題小組在上海市郊青浦的調研成果;并就生物多樣性衍生的富民意義進行了說明。
與浙江、江蘇等毗鄰的上海西大門青浦區,擁有上海數量和規模最為顯赫的濕地群;自2005年開始,就鮮明地提出了綠色青浦的發展理念。今年也是筆者跟蹤調研綠色青浦發展案例的第十八個年頭。
(資料圖片)
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年來,上海青浦持續推進濕地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為鳥類以及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存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到青浦棲居越冬。近年來成百上千只野生鳥類飛抵青西郊野公園越冬,已經成為一道生態風景線。
筆者去年冬季在實地觀摩到:青西郊野公園內及周邊的濕地、池塘、湖泊內都能捕捉到越冬候鳥的身影,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亮麗畫卷。在漁村休閑體驗區,數百只紅嘴鷗時而在池塘水面上翩翩起舞,時而在空中展翅飛翔,時而佇立塘邊專注覓食。當時陪同調研的青浦水務局同志說:“每年到了冬天,漁村休閑體驗區都會有遷徙鳥在這里越冬,紅嘴鷗每年都來,鸕鶿則是第一次來。除了紅嘴鷗和鸕鶿數量比較多,還有蒼鷺、大白鷺、小白鷺、夜鷺、池鷺,在這里能夠觀察到十幾種鳥類。”觀鳥季去青浦已經成為上海家庭觀光消費和上海市郊旅游的新概念;時間段從10月延續到翌年的4月。
環境學家和水務專家的評價是:上海青浦堅持綠色筑底,不斷激活自然生態環境機能,堅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青浦境內有兩個野生動物棲息地和一個生態濕地,分別是朱家角虎紋蛙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大蓮湖蛙類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練塘三泖濕地。同時,青浦自“十四五”規劃周期以來積極開展元蕩生態岸線修復、“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通過彩化岸線、改善水質、修復生態等,已經形成滬上“最美水花園”。而通過連續五年擔任中國進博會東道主的資格,青浦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態成就贏得了生物多樣化之城的美譽。這一美譽,也為青浦營商環境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目前,中國進博會“朋友圈”越來越大。去年共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284家世界五百強和龍頭企業參展,參展商回頭率近90%。而綠色青浦成就和生物多樣性案例,既代表上海回答好了一道形象宣傳的綜合題,也全面展示青浦軟實力。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發達國家的參展商和跨國公司總裁往往會強調社會責任,其中就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責任。他們相信,一個善待生物多樣性的城市或城區,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商務合作伙伴。
青浦得以迅速捕捉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即加強全球采購深化投資促進。第五屆進博會,青浦交易分團注冊企業數量和專業觀眾數量均超過上屆,并連續五年拿下上海交易團“首單”,注冊在西虹橋的采購商越海新領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與參展商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達成3億美元采購意向訂單。就在第五屆進博會首日,“首證”“首照”雙雙花落青浦,加拿大參展商越凡醫療落戶西虹橋,獲得首張營業執照(“首照”);采購商上海佑成雙星藥業有限公司獲批首張醫療器械許可證(“首證”)。而青浦成立“服務保障進博會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中心”和化妝品注冊備案服務工作站,辦理“一照多址”,頒發“一照雙證”。
筆者在調研中還發現:生物多樣性就是金山銀山的認知,已經深入人心并直接賦能鄉村振興。如金澤鎮位于青浦西南部,與浙江省、江蘇省交界,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五鎮之一,金澤鎮從“上海邊界”一躍成為“長三角示范區中心”,正全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和標桿,從生物多樣性視角來建設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范。
金澤鎮水域面積占全鎮近四分之一,獨占淀山湖三分之二的湖岸線。上海全市21個自然湖泊中,19個在金澤。由七個湖蕩和一條河港串聯而成的“藍色珠鏈”是鎮域內標志性生態風貌。金澤水庫保障著上海西南五區670萬人口的原水供應。全鎮各類生態涵養林超6000畝,森林覆蓋率高達16%。
文化地緣深厚的金澤古鎮建于唐宋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2014年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金澤素有“江南第一橋鄉”的美譽,擁有“橋橋有廟,廟廟有橋”的獨特文化景觀,至今保留著宋元明清時期的7座古橋和宋朝景定初年建造的“頤浩禪寺”。金澤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有延續至今一年兩次的“金澤廟會”,有“宣卷”“田山歌”“打蓮湘”等民間文化活動,還有“阿婆茶”等地方飲食文化。
金澤以農業多種經營為基出,不斷豐富富民戰略的路徑。這是江南平原區域傳統的魚米之鄉,也是青浦著名的農業大鎮,擁有“水源湖大閘蟹”“哈瑪匠果業”“今粹”等一批高口碑精品農業。其中,“今粹”是當地大米品牌,品質優良,香糯可口;水源湖大閘蟹多次拿下全國河蟹大賽的金蟹獎。這些品質優良、富有口碑的農產品,直接穩定了當地農業家庭的可持續發展,使得年輕人也認知到農業的前途。
筆者在調研中感知到:在當地青年務農人員看來,前途就是“錢途”或曰可變現收入。在活躍的民間資本投入和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金澤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郊野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通過鄉村振興的整體性布局,金澤有一大批村落逐漸走進上海市民和長三角區域游客們的眼簾,特別是“十四五”以來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帶動了金澤文旅產業發展,并且鮮明地突出了不同季節的生物多樣性主題。比如游客們可以到“水漾蓮湖”游走水上森林的意境,到“果韻南新”體驗另一個五星級民宿老谷倉,到“蓬萊蔡浜”品嘗羊肉和水產等地方特產。調研中筆者發現:年輕人都喜歡到“國潮岑卜”的一尺花園喝咖啡、去皮劃艇基地體驗皮劃艇;尤其到夏天,親子家庭還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螢火蟲,在冬季,也是觀鳥天堂。
在筆者的調研中,一個鎮有明確的符合國家戰略的發展思維是極其難得的,也是不多見的。而青浦金澤鎮就有如此思維,在此不妨概括為三個率先。即率先打造生態價值高地。圍繞淀山湖、元蕩等河湖空間品質提升,充分利用鄉村生態本底,打造風景與功能相融合的藍綠系統,推動生態價值發揮綜合效益;率先打造江南水鄉典范。打造金澤古鎮成為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在城鄉建筑、公共空間嵌入更多的“最江南”文化符號,推動江南文化進一步煥發活力;率先打造鄉村治理樣板。商榻片區連片打造美麗鄉村,形成生物、植物、人物多樣、多元文旅體驗帶、研學帶、綠色產業帶,大力發展高端民宿和康養服務。
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戰略思維的堅定實施,為金澤帶來了實質性的經濟效能。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稅收累計完成7.25億元,同比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29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累計完成10.3億元,商銷零售總額完成18億元,利用外資126萬美元。可以說:青浦金澤已初創成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