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規定,從今日開市起,*ST搜特股票及搜特轉債停牌,停牌期間搜特轉債暫停轉股,搜特轉債也因此將成為歷史上首只強制退市的可轉債。
(資料圖)
昨日,搜特轉債大跌20%,報收18元,創可轉債史上最低價記錄,按照當前轉股價格轉換后的價值為26.25元,可轉債價格相對于轉股價值溢價-31.42%。同時,由于財務狀況惡化,違約幾乎成了定局,由此套牢了諸多投資者。
有券商研究發現,持有問題轉債的投資者中很多同時持有了多只問題轉債,這源于對相似交易策略的癡迷導致的趨同交易,進而形成了大量共同持倉。
“隨著全面注冊制時代的到來以及可轉債市場的擴容,以前那些看上去是天上掉餡餅的大機會,現在可能就是高風險的陷阱。”廣州璞一投資創始人羊衛輝對第一財經說。
強制退市可轉債將陸續出現
截至5月22日,*ST搜特收盤價格為0.42元/股,已連續20個交易日(2023年4月18日~2023年5月22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
自2020年以來,*ST搜特的基本面持續惡化,根據年報顯示:2020年以來,*ST搜特持續虧損,3年合計虧損超過70億元,今年1季度虧損1.23億元。
2022年11月,債權人以*ST搜特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申請對該公司進行重整及預重整;2023年4月,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向公司出具了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ST搜特于2020年3月12日公開發行8億元可轉債,并于4月9日起在深交所掛牌交易,
不過,根據2023年一季報,*ST搜特的短期借款接近27億元,而貨幣資金僅有0.27億元,目前搜特轉債余額尚有近8億元,也就是說,后續兌付壓力極大,違約幾乎成了定局。
與*ST搜特和搜特轉債的境遇相似的還有*ST藍盾和藍盾轉債。*ST藍盾自2019年以來已連續4年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放大,累計虧損近53億元。
2022年4月鵬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ST藍盾2021年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22年財務會計報告再度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了財務類退市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及藍盾轉債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ST藍盾及藍盾轉債已于4月26日起停牌,即將進入退市整理期,另外,根據今年一季報,*ST藍盾的短期借款超過18億元,貨幣資金僅有0.5億元,而藍盾轉債余額為1億元,到期兌付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ST藍盾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可用貨幣資金余額無法覆蓋藍盾轉債剩余票面總金額。如后續藍盾轉債觸發回售條款,公司存在因流動資金不足無法進行回售進而引起債務違約的風險。
政策空白點尚待完善
在存續的可轉債中,除*ST搜特和*ST藍盾明確觸發退市風險之外,*ST紅相、*ST 全筑、*ST正邦也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花王、ST龍凈、ST起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華寶證券分析師蔡夢苑指出,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A股上市更便捷、可轉債發行條件也在放松,但同時股票退市也更便捷了,越來越多的股票退市風險加大,這意味著可轉債整體的信用違約風險提升,藍盾、搜特等轉債的問題也正式給可轉債市場敲響了警鐘。
事實上,在此之前,A股市場還未出現過違約的可轉債,但確實曾經出現過一些正股存在高危風險的可轉債,比如輝豐轉債,正股為輝豐股份,但最后也以強制贖回收尾。
隨著搜特轉債、藍盾轉債的相繼退市,以及后續有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一些此前從未觸及的盲點正在暴露出來。比如,可轉債是否還存在轉股功能、是否也跟隨正股進入退市整理期以及違約以后可轉債的清償順序等等。
“確實存在一些空白點,這要看具體標的的公告。”羊衛輝說,比如,*ST搜特昨日晚間公告顯示,停牌期間搜特轉債暫停轉股,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不進入退市整理期。
另外,在可轉債退市風險暴露后,投資者對低評級弱資質發行主體的信用風險擔憂情緒也擾動整個轉債市場。
中證鵬元評級指出,5月以來,各級別可轉債價格均出現下行,但下行幅度具有明顯層次性特征,呈現債項級別越低均價下行越明顯的態勢,對弱資質發行主體的避險情緒或將在短期內進一步釋放。
“通用策略”正在失效
另外,蔡夢苑也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持有問題轉債的投資者中,很多同時持有了多只問題轉債,如持有搜特轉債的投資者可能也持有正邦轉債。
蔡夢苑指出,這一現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而究其根源,可能與可轉債市場擴容過程中所流行的簡單易學的交易策略有關,如典型的“雙低”、“攤大餅”。
在前幾年相對理想的市場環境下,一些可轉債的投資策略相繼出現,通過類似的“固定格式”,投資者也可以實現“無腦”賺錢。
羊衛輝此前在私募論壇上也曾表示,2018年之前,可轉債市場是個很小眾的市場,由于成交清淡,當時出現了“低價策略”,即110元以下買,利用債基底保護,200元以上時分批賣,熊市時低價買,牛市時高價賣,“當時我們是把可轉債的低價策略當作低風險套利來看待。”他說。
2019年~2021年,可轉債市場快速發展,投機炒作氛圍濃厚,羊衛輝說,這段時期有兩個策略比較突出:一是妖債策略,也就是雙高策略(高價格、高溢價),脫離了正股基本面的純投機炒作;二是雙低策略(低價格、低溢價率)。
“按照我們的統計數據,99%的可轉債價格會突破130元,87%的可轉債會突破150元,49%的可轉債會突破180元,那么雙低策略即為120元左右買,150元~200元分批賣,利用可轉債的制度紅利,年化收益率很高。”羊衛輝說,這時期投資策略可用九個字概括——不深研、攤大餅、長持有。
當隨著轉債市場不斷有新規出臺,打擊過度投機性炒作,雙高的妖債策略和爛股好債策略等逐漸被市場拋棄。
“最近兩年,轉債市場加速擴容,大量機構開始參與,進入了機構博弈為主的時代,結構性行情時代突出,市場的分化也越來越大,很多策略開始失效,這就需要投資者對標的的正股要有深度研究,需要在泥沙中挑金子,股債聯動策略可能會越來越重要。”羊衛輝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