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地方全力“拼經濟”,招商引資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成為重要抓手。
一方面,今年以來地方在招商引資方面動作頻頻,其中,上海一反常態,首次“逆行”赴成都舉行招商推介。一位區域經濟學者向第一財經表示,投資是拉動經濟的動力之一,以往投資重心在政府出資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回收期慢,現在地方債務壓力大,所以都把產業投資作為重點,那么就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另一方面,地方在密集推出重大項目的同時,加快籌資力度。比如,截至5月22日,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突破3萬億元,約3.2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發行規模突破2萬億元,約2.1萬億元。這些債券資金主要用于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以及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資料圖】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當前經濟恢復存在一定波動,而為了穩經濟,就需要地方加快發債來擴大有效投資。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速度比較快,這拉動了經濟增長,使得經濟復蘇進程加快。從一季度經濟增長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情況來看,可以判斷政府債券發行對拉動宏觀經濟增長有比較明顯效果。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近日公開表示,總的來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下階段,經濟運行穩定恢復有不少有利因素支撐,就業形勢改善,消費和服務業恢復回升,有望成為二季度經濟向好的重要支撐力量。
地方招商引資競爭激烈
招商引資是擴投資、穩增長的有力抓手,地方在招商引資上不斷加大力度。近期現象顯示出地方招商引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5月19日,“滬利共蓉·機遇無限”2023上海·川渝投資合作推介會在成都舉行。共簽約12個項目,總簽約額超過50億元。同一天,甘肅省新能源產業招商推介會和產業鏈招商會也分別在成都和重慶舉辦。
今年上海一改“低調”的姿態,開啟了“投資上海·全國行”和“投資上海·海外行”系列活動。成都是其全國行系列活動的第二站,首站3月在北京舉行。以往內陸地區都把上海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地區。此次上海一反常態,首次“逆行”赴成都舉行招商推介。
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向第一財經表示,“我們3月去了北京,到成都來是第一次,接下來還要去廣州深圳,包括長三角就近區域的中心城市招商。2萬億GDP以上的城市,我們都愿意去看一看,走一走。”
四川省投促系統一位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有一個現象,就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也跑到我們這邊來招商,以往都是我們去他們那邊招商。這個說明成渝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起來了,另外也說明招商引資競爭激烈,大家壓力都大。”
世邦魏理仕西南區顧問及交易服務產業地產部負責人王蒙豪也向第一財經表示,最近接待了廣東、江蘇和山東等地的一些城市的招商引資官員。“在他們的拜訪清單里有制造企業、高科技企業,這邊科研院校比較多,這些院校所孵化出來的企業往往是他們拜訪的重點。”
王蒙豪負責的產業地產是世邦魏理仕開發的新業務,主要是為外資企業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同時,也與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合作,配合他們主動招商。王蒙豪負責的城市包括成都、重慶、西安、鄭州和武漢,“現在招商很激烈,我幾乎每天都會碰到這些城市招商官員。”
王東向記者表示,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的原因跟宏觀經濟形勢有關系,也和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重視有關系。“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牛鼻子’,是經濟發展前端的東西,相對來說,見效也比較快。”
4月25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制定發布招商引資“24條”新政。這是上海市首次在市級層面出臺的綜合性的產業招商引資和投資促進政策。
5月13日,福建省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2023年到2025年,福建省級重大招商活動集中簽約項目總數超過300個,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全省新簽合同外資項目8000個,合同外資金額超過3000億元。三年力爭全省新增市場主體200萬戶。
東部地區強化招商引資工作,西部地區更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今年4月,山西省召開了全省招商引資工作大會,要求切實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拓展思路視野,挖掘比較優勢,創新理念方式,找準工作抓手。
去年年底印發的《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以上率下、全員參與”。強化“一把手”帶頭招商,全面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處處體現招商形象”的全方位、多渠道招商引資工作新格局。
5月11日至15日,云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學習考察,每到一地都召開產業宣傳推介座談會,介紹云南產業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綜合優勢,云南省主要領導與3省市共58家企業座談交流,簽訂科技創新、產業投資等協議。
預計后續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
當前總需求不足是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為此政府擴大基建等增加有效投資,從而帶動社會投資,穩定總需求。
今年以來,地方密集推出重大項目,而為了確保這些項目能夠落地實施,在財政收支矛盾當下,地方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來籌資,這也體現在新增債券發行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而這又以新增專項債券為主。
專項債是政府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加力一大信號,正是今年新增專項債券規模達到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500億元。而截至5月22日,新增專項債發行超過1.7萬億元,占全年總額比重約45%。
財政部此前明確表示,下一步財政推動經濟回升勢頭主要舉措之一,正是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財政部已經將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及時下達到地方,這也有利于后續地方加快發債。
包括四川等部分省份已經完成了提前批專項債發行任務,而隨著全年新增債務限額下達,以及近期部分地方收到了第二批專項債項目審核清單,部分地方將開啟新一輪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預計,后續專項債發行進度會進一步加快,在三季度以內基本完成全年3.8萬億元發行任務。專項債盡快發行,可以更快地形成實物工作量,帶動社會投資,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穩定總需求,促進經濟穩定,更好提振市場信心。
地方除了發債為重大基建項目籌資外,還會通過預算內財政資金、城投債等來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基建相關的城鄉社區、農林水和交通運輸支出總額約1.6萬億元。根據機構數據,今年前4個月城投債發行規模約2.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5%。
央行近期公布的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下一步要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撰文稱,由于財政支出的平衡性特征和財政收入增速的預期性下滑,預算內的資金支持相對較少,為了保證基建高增對經濟的托底作用,二季度內政府有望動用部分政策性基金融工具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基建投資的資金注入力度,保證年內基建投資中樞不會出現較大的向下偏移。
受益于專項債等資金帶動,今年以來基建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8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0%,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0.7%,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8.8%。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表示,下階段,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其他經濟社會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進一步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