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嵩松又有新動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諾安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蔡嵩松卸任其在管產品諾安創新驅動,并由基金經理鄧心怡、左少逸接任。隨后不少基民發出“怎么換人管了”“蔡經理要離職了嗎”“基金經理換人了那我們怎么辦”等疑問。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多方了解得知,蔡嵩松暫未有離職舉動。公司截至目前未披露更多信息。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交由新基金經理管理可能是“給新人機會”,背后往往是基金公司為了扭轉對單一明星基金經理的過度依賴,培養新生力量。
“確實有產品增聘、卸任的情況出現后,基金經理在不久后離職的情況。這一舉動是希望能平穩過渡交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不過沒有聽說蔡嵩松要離職的消息,只是卸任了一只產品,他還有其他產品在手。
另一位基金人士也告訴記者,蔡嵩松離職的可能性較小,“蔡嵩松在諾安基金的自由度挺高的,以他的風格去大型基金公司可能會受限”。
“救火”上任,帶迷你基“翻身”
諾安創新驅動混合是蔡嵩松從業以來接管的第三只基金產品。從2021年5月22日吳博俊卸任以后,該產品一直就由蔡崇松單獨管理。Choice數據顯示顯示,截至2021年5月22日,諾安創新驅動混合的產品規模從成立時的61.7億元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其合并規模僅有1.3億元,其中,A類僅0.25億元。
在蔡嵩松接管后,這只“迷你基”在2021年獲得36.27%的年度回報,基金規模增至3.98億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諾安創新驅動混合的合并規模為12.57億元,規模較之成立時增長8倍有余。這也意味著,不到兩年的時間,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的諾安創新驅動混合已經從“迷你基”成功“翻身”。
不過,這一卸任舉動也再次引發不少投資者的擔憂。今年2月,諾安基金曾發布公告稱,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諾安和鑫混合增聘新基金經理,而這兩只產品也是其管理的兩只規模最大的基金,最新的基金規模分別為276.1億元、34.08億元。
有投資者提出:“之前增聘、現在又卸任,蔡嵩松是要離職嗎?”而在有關基金投資的社交平臺上,記者也注意到有不少相似評論。對此,記者從業內多方了解得知,蔡嵩松暫未有離職舉動。
公告顯示,諾安創新驅動混合的最新“掌舵人”是鄧心怡、左少逸。前者曾任職于中國對外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從事投資研究工作,2020年11月加入諾安基金,歷任研究部副總經理,現任研究部總經理。2022年7月起,鄧心怡任諾安研究精選基金經理,正式開啟公募基金經理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外貿易信托有限公司是諾安基金的三大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40%。
另一位基金經理左少逸曾于中軟系統工程公司,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研發及戰略研究工作,于易觀智庫從事計算機、互聯網行業研究及數據分析工作,于浙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從事計算機行業研究工作。2022年5月加入諾安基金,任計算機行業研究員。換言之,諾安創新驅動混合是他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產品。
那么,為什么會選擇兩位“新人”基金經理接管呢?
“可能是給新人機會。”一位華南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指出,諾安創新驅動混合目前主要鎖定計算機與數字經濟賽道,從二者的履歷來看,左少逸的能力圈在計算機賽道,尤其是信創方向;而鄧心怡可能更為擅長通過宏、中、微觀視角把握投資機會。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新人直接發產品,可能不會有太好的成績,因為沒有名氣也沒有歷史業績。業內一般是‘以老帶新’,即新人基金經理與資深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產品,待新人成熟后再獨自管理基金產品,或者直接管理有一定規模但也不太大的產品”。
投資者是走還是留
事實上,諾安創新驅動混合并不是蔡嵩松“救火”的唯一產品。
歷史數據顯示,蔡嵩松于2019年一季度陸續接管諾安成長混合和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前者的規模從2019年6月底的10.7億元暴漲至2021年二季度末的281.77億元;后者的規模也從0.81億元上漲至70.88億元。
簡單計算不難發現,上述產品在2年之內的規模均上漲在25倍以上。不過從最新規模來看,諾安成長混合和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的規模有所減少,分別為276.1億元、34.08億元。
“派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明星基金經理接管迷你基金,依靠‘明星效應’吸引投資者以期讓基金產品‘起死回生’的情況并不少見。”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不想清盤的產品,基金公司會采取多種措施,例如尋找幫忙資金、明星基金經理“救火”以求“保殼”等。
同時,他也指出,作為業內帶有巨大關注度的基金經理,蔡嵩松自帶“流量”出圈,也是諾安基金旗下“最拿得出手”的權益類基金經理。但這背后的隱憂是,一旦蔡嵩松未來出現職業變動或業績持續大幅滑坡,那么,諾安基金面對的風險可想而知,因此培養新人也是必然之舉。“這也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個痛點。”
事實上,從管理規模來看,蔡嵩松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諾安基金主動權益類領域的“頂梁柱”。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諾安基金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包含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為559.06億元,而蔡嵩松的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已不止“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基金經理換人了,持有的基金該怎么辦是當前最關心的話題。記者查閱相關產品的討論區,已有部分投資者表示“換人了,那我也清了”“蔡經理不管了,換了倆新人,他們值得信賴嗎”。
“基金公司在投教時經常說的是,‘買基金要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基本理念’,但基金經理突然就變了,這讓我們怎么堅持長期?”一位個人投資者告訴記者,基金產品換人管了以后自己也在猶豫要不要贖回,因為“不確定他們的能力”能否持續對市場、投資和風險作出準確的判斷。
華南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從投資者選擇基金的角度來看,“沖著基金經理去的”是選擇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的離任可能會對產品造成較大影響。對于投資者來說,基金經理離職后可以關注基金的投資策略和表現是否發生變化,新任基金經理投資風格和能力圈是否與產品相適應。
近年來,公募行業人才新老交替的速度正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提拔年輕的研究員成為基金經理,或發新產品,或加入管理存量產品。在業內看來,年輕的基金經理沒有標簽限制和包袱束縛,對各類新技術、新模式等學習快、接受度高,能夠不設限地挖掘投資機會,可能會有好的表現。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