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以微信、抖音、快手、京東、淘寶、美團、餓了么等為代表的平臺企業,2021年為中國凈創造就業約2.4億,為當年約27%的中國適齡勞動人口提供就業機會。”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謝康在2023數字經濟(東湖)論壇上演講時稱,平臺在助力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就業穩定器作用。
謝康隨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就業呈現“雙模式”機制,即內涵式創造就業與外延式帶動就業機制。內涵式創造就業指的是平臺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創造新興就業崗位等而增加的就業。例如,小程序開發師、網絡主播、私域增長師、區塊鏈工程師等,形成“從無到有”式的就業增加方式,在宏觀層面表現為平臺創造新職業和新崗位,衍生新商業模式,構建新業態。
外延式帶動就業是指平臺通過提升生產效率,促進規模擴大所拉動的就業。例如,從傳統的郵政郵遞員擴大為快遞公司快遞員、平臺騎手等,形成“從有到多”式的就業擴大方式,在宏觀層面表現為平臺促進產業規模化擴張。
據其測算,2021年,以微信、淘寶為代表的平臺企業內涵式直接創造就業約9000萬,內涵式間接創造就業約2.4億,外延式帶動就業約1200萬。同時,平臺就業替代規模約1.02億,兩者相抵,凈創造就業約2.4億。
“互聯網平臺為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多種靈活就業的社會選擇,最大化地提升了個人的自由選擇程度,構成平臺促進就業的區域均衡與社會公平的重要社會基礎。”謝康說,調研發現,平臺推動就業的產業與行業結構升級;平臺通過優化就業技能結構促進了就業人力資本提升,培養了越來越多具有數字化素養的社會勞動者;平臺促進了就業的區域均衡與社會公平,尤其是推動就業向三四五線城市下沉,在彌合城鄉差距方面體現出平臺“惠而不費”特征。而人力資本的提升也能進一步促進就業的產業與行業結構升級和區域均衡與社會公平,從而更有助于實現統籌創新與效率,協調與公平的經濟高質量增長。
謝康建議,要將大力發展平臺經濟作為穩就業的的重要抓手來看待,認識到其對緩解青年人就業壓力發揮的積極作用,鼓勵全社會依托平臺創新創業,獲得就業機會增加收入;鼓勵平臺企業持續創新,加強其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創造更多新就業崗位;鼓勵平臺企業關注并滿足大量低技能群體的學習需求,進一步縮小勞動力的技能差距;推動平臺企業從自身特點出發,吸納弱勢群體就業,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保障經濟增長的公平性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