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發布第三版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CPPI),顯示繼疫情給集裝箱運輸造成前所未有的擾亂之后,全球港口運營狀況現已顯著改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世行表示,全球各地的港口正在繼續清理貨物積壓,但運營效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數據顯示,推進港口流程數字化和港口基礎設施現代化可以提高生產力、改善客戶服務并促進碳減排。
報告中提到的亮點之一是中國洋山港。2022年洋山港的運營效率仍居全球首位。中國其他進入前十的港口包括寧波港(排名第七)和廣州港(排名第九)。
除洋山港以外,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港口繼續有出色表現,有三個港口躋身全球前五:阿曼塞拉萊港排名第二,阿布扎比哈利法港排名第三,丹吉爾地中海港排名第四。
第三版CPPI由世行和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共同編制。CPPI是一個以數據為基礎的可比較指數,根據從船舶到達港口到完成貨物交換并離開泊位的時間來衡量港口運營效率,對全球348個集裝箱港口進行了排名。
世行在報告中寫道,海上運輸構成了全球貿易和制造業供應鏈的基礎。海運海運業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能源效率和可靠的長途運輸方式。目前全球80%以上的商品貿易(按數量計算)是通過海路運輸的,這占全球總貿易量的35%。集裝箱化的出現給貨物生產和加工的方式和地點帶來了重大變化,而這種趨勢可能會隨著數字化的發展而繼續下去。
世行表示,集裝箱港口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對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戰略至關重要。在許多情況下,高質量的集裝箱港口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有效運作是成功出口的前提。遵循這種戰略的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要高于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國家。
同時,一個港口的不良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超出該港口的腹地,延伸到其他港口,因為集裝箱運輸服務遵循一個固定的航線,每個停靠港都有特定的泊位窗口。因此,一個港口的表現不佳,會干擾整個時間表。這反過來又增加了進口和出口的成本,降低了國家和腹地的競爭力。
世行表示,這些后果對內陸發展中國家(LLDCs)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尤為重要。
世行本期CPPI顯示,在2022年,拉美港口的表現有所改善: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港排名全球第五,厄瓜多爾的波索爾哈港排名第19。
在東南亞,馬來西亞的丹絨帕拉帕斯港今年升至第六位,越南蔡梅港和新加坡港分別居第12和第18位。
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港居全球第16位,是歐洲排名最高的港口。北美排名靠前的港口是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港(第44位)和弗吉尼亞港(第52位)。
排名144的柏培拉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排名最高的港口。該地區很多港口繼續存在船舶周轉時間過長的問題,使供應鏈持續面臨受擾風險。
世行首席運輸經濟學家漢弗萊斯(Martin Humphreys)表示:“提高港口效率對解鎖非洲經濟增長與發展至關重要。非洲港口是促進貿易與商業的重要門戶,而且港口的高效運營也有助于糧食安全。它們的高效運營是非洲實現其經濟潛力的關鍵要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